劃時代的足球之神——球王貝利的停球技巧欣賞

2019-11-19     小趙說體育

談論足球時,唯一不能繞開的名字就是貝利,他的名字代表了足球運動的本身,他的出現讓更多人感染到足球的魅力,他就像一個劃時代的流星,照耀了整個足球的歷史。

球王貝利是整個足球史上最全面的進攻手,因為他在進攻毫無短板可言,具備了一切進攻球員的所有技術環節,貝利和馬拉多納兩位球王代言人,分別代表了單兵防守時代的個人能力天花板以及體系區域防守時代的個人能力的天花板,單從進攻端的全面性而言,貝利的進攻手段和威脅猶在馬拉多納之上。從位置上看,貝利既能勝任左右兩側內鋒,又能單獨勝任中鋒,回撤又能出現在前腰位置上發動進攻,作為球隊進攻的策劃者。

貝利的強大之處很大程度源自於他劃時代的身體素質,貝利的彈跳力之強可以讓身高僅為1.71的他在禁區能像高中鋒一樣爭頂頭球,

而強大的腰腹力量和滯空可以讓他的頭球沖頂猶如炮彈一般。而他的身體控制程度和柔韌性以及平衡杆可以支撐他在禁區內做出連續扣球和變向的過人動作,而他的爆發力又能支撐他利用速度過人以及衝擊禁區完成搶點,雙足平衡讓他可以左右開弓威脅球門,這也是為什麼他要比馬拉多納在進攻端更為全面的因素,綜合起來,最直觀的感覺是他既能像梅西一樣用盤帶摧毀防線,又能像C羅一樣擁有出色的運動能力和搶點能力,反反覆復衝擊禁區,所以至今為止還沒有人能達到他如此全面的身體素質。

貝利作為一名沒有技術短板的球員,對於停球的技術環節,貝利同樣也是大師級別,想起貝利更多印在腦海中的都是他不可思議的連續過人和進球如麻的得分表現,本期的停球系列將介紹球王貝利的停球藝術。

強悍體魄和對抗:

體魄和對抗是核心組織球員必須要具備的要素,如果沒有強勁的體魄和出色的對抗能力,在防守球員密集和壓迫強度高的30米區域,無法持球和護球,沒有後續做動作的空間和能力。貝利的時代屬於單兵防守為主,區域聯防還未出現,但貝利時代由於規則鬆散,現在很多紅牌的動作在當時都是普通犯規,因此像貝利在他所處的年代,面對對手背後鏟球和雙腳離地的飛鏟這種粗魯的侵犯更是家常便飯。因此面對壓迫力更強的點對點防守和粗暴的犯規,沒有得天獨厚的體魄和身體對抗貝利是無法從當時的防守環境中脫穎而出。對於停球也是如此,體魄和對抗是貝利在禁區內停球,展開後續進攻的必備條件。

空中停球最考驗體魄,難點在於空中沒有借力點,你無法借力,類似於馬鐙未發明前打仗,騎馬是無法使用大長刀和長槍等武器揮砍,因為在馬上沒有借力點。

劃時代的足球之神——球王貝利的停球技巧欣賞

以貝利此次停球作為例子,貝利在這次進攻中能用背身卡住身位,在起跳過程中用胸部完成卸球,隨後失去身位優勢的後衛企圖用身體對抗進行施壓,但是被體魄更加強壯的貝利撞倒,被迫犯規。如貝利沒有出色的對抗和體魄,在空中用胸部停球時就可能失去了對球的控制,縱使能卸下來也會被後衛的身體對抗干擾。

再看看貝利這次很經典的進球,和上述的例子很相似,都是以背身的方式,在空中把球卸下來,強悍的體魄和對抗讓貝利在空中停球幾乎不受影響,隨後挑球過掉第二名球員時和對方衝撞,但動作絲毫不受影響,並未因為衝撞而倒地,對抗之強可見一斑。

停球結合過人:

停球結合過人是常用的一種停球方式,因為很多時候在身位處於劣勢無法完成掌控皮球或身體方向未打開時,無法正常完成停球而採用的一種特有的停球方式。面對上撲的防守球員,故意把球往觸球腳的一側挑過,使防守球員撲空,然後身體往觸球腳的反方向轉身完成過人。

如貝利這次的挑球過人,傳球的力度短形成刀山球,而貝利在側身的情況下無法在身體的控制範圍內正常停球,面對防守者的上步滑鏟,貝利用左腳把球輕巧把球挑起來,躲過防守球員的滑鏟

劃時代的足球之神——球王貝利的停球技巧欣賞

這次的停球和上述的停球環境幾乎一致,都是傳球意圖為防守球員洞察,防守球員主動上搶,貝利在身位為完全卡死對方的情況下,這次用右腳把球挑起躲過防守球員的上撲,隨後轉身獲得前進的空間。

Pele runaround move:

巴西球員歷來被球迷推崇的原因在於他們踢球仿佛有一種獨特的美感,用各種眼花繚亂的技術動作完成觀賞性極強的單對單過人。除此以外,他們有著綠茵場上最不可思議的魔術表現,就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在各種稍縱即逝的電光火石間做出令人想像不到的技術動作,各種奇思妙想的創造力。

在1970年世界盃巴西對陣烏拉圭的比賽中,貝利接到隊友的直塞形成單刀,面對烏拉圭門將Mazurkiewicz的單對單較量中,貝利用一個驚為天人的方式過掉門將,他沒有觸球,而是從門將身旁繞過,皮球從門將另一旁繞過,令出擊的Mazurkiewicz直接撲空,這次經典的過人方式也被稱為「Pele runaround move」(貝利繞跑)

除了上述那個經典的不觸球過人,貝利在其他比賽中也展示了這種代表了想像力的停球過人方式,例如這次正面接隊友的橫傳,面對放鏟的防守球員。

這次也是一個經典的貝利繞跑,在正面行進間的過程中,故意讓球穿襠而過,迷惑了上搶的防守球員,直接通過不觸球的方式晃到對方,這種想像力,對時機的把握以及對球的預判無愧為球王。

停球銜接調整:

貝利在停球時,經常不斷通過挑球躲避對方的搶球以及調整自己的身體位置,不斷通過動作之間的快速銜接讓自己在控球時能打開身體,調整身體的方向,一環扣一環,動作環環相扣。在馬拉多納和小羅身上我們也看到了這種停球的方式,挑球等動作的銜接保持控球。

例如這次貝利先是挑球躲避了第一名防守球員的上搶,隨後身後的防守球員伺機上搶斷球,貝利又是通過挑球過頂又過掉防守球員,而且身位從背對球門調整為正面面對球門。

貝利這個進球前的停球調整堪稱教科書,在背身處於如此不舒服的停球位置情況下,貝利利用良好的觸球感覺,用大腿和腳背完成兩次停球,此過程中更是把身體方向調整過來,直接從背身變為轉身破門,這種球場的細節調整堪稱教科書。

這次停球的表現也是貝利得意的一個技術動作—「海豚顛球」,整個停球過程不斷用肩部停球和挑球擺脫防守球員,最後更是以頭顛球的方式頂著防守球員殺入禁區,整個顛球就猶如海豚頂球表現一樣。

「減震器」般的胸部停球:

要欣賞貝利的技術細節,必須要了解他那個時代的客觀環境,貝利時代受限於技術,比賽使用的皮球和球鞋相比於現在要重很多,因此做相同的技術動作,例如高難度的控球和射門,都需要更高的技巧才能駕馭

。貝利的胸部停球堪稱一絕,除了連續過人以外,胸部停球是貝利在禁區內最有威脅的殺手鐧,他往往能通過胸部停球隨後射門得分,一氣呵成。人們在評價貝利的胸部停球就如圖中文字所描述的,他的胸部像有一個減震器一樣,無論多難接,力道多大,高度多尷尬的傳球,他都能用胸部把球吸住,像吞球一樣隨心所欲。

這次是1970年世界盃巴西第一場比賽,貝利在下半場接到長傳後高高躍起用胸部完成停球後順勢抽射破門,整個過程貝利的停球落點恰到好處,對球高度預判之准,胸部卸球之寫意堪稱中鋒技術的教學。

例如這次的胸部停球抽射破門,用胸部完美地停下高空球,接著順勢左腳完成抽射,整個過程流暢無比,貝利的雙足均衡讓他在禁區內殺手本色盡顯,用左右腳無差別完成高質量的射門,而且動作連接之快,防守球員在落點時還未能做出下一步的防守動作貝利就已經扭身抽射破門。

停球動作的配套銜接:

上文提及到貝利的胸部停球,他除了胸部停球順勢抽射外,他還能與其他的技術動作銜接起來,最典型是胸部停球後銜接挑球過人,這種動作之間的串聯貝利做起來無比順暢。

這次貝利在背身情況下先用胸部停球,不等球落地順接挑球輕巧抹過後衛,在另一名防守球員補防到位之前捅射破門,整個過程行雲流水。

貝利在對方貼身防守的情況下,在後衛因為上撲過猛收不住重心時再次輕巧挑球,把球勾到身前,在補防球員到位前左腳抽射破門,貝利在做這整套動作時沒有絲毫的停滯。

停球銜接下一個動作:

貝利的停球可以做到更快更順滑地銜接向前推進,停球銜接性下一步動作做得爐火純青,從停球到推進整個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順滑無比。加上貝利的爆發力和速度,在跑出單刀機會時,如果隊友傳球能到位,幾乎都是形成清一色的單刀球。

停球結合銜接動作,貝利這次停球做了一個很好的展示,在行進間停球時不等球落地,用腳背一彈把球彈到前進方向的前面,不等待球落地是為了能更好縮短進攻時間,不延誤進攻時機。

例如這次在高速奔跑過程中接到高球,不減速順勢用頭部停球,往前一頂,確保停球方向與身體前進的方向一致,同時打開身體往前沖,隨後在高速奔跑中射門得分。

劃時代的足球之神——球王貝利的停球技巧欣賞

這次精彩的過門將體現了貝利的速度,爆發力,身體的控制力和做動作的張力,先是用速度和爆發從後超車,面對門將的出擊提前把球挑起,隨後第二次挑球是在高速的情況下完成,其身體的控制力和做動作的張力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高速奔跑甚至不減速的情況下還能確保如此細膩的觸球感覺。

或許絕大多數球迷無法親眼見證貝利在職業生涯時的表演,但有幸通過錄像和集錦欣賞貝利神乎其神的球技,黑白的音像結合時代背景和貝利的足球風格,有一種讓人難以在現代足球感受得到的古典美,作為劃時代的足球王者,他的地位就如足球界的上帝一般,無可動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dAEg24BMH2_cNUgrCb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