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公布2022年財報,持續正增長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2023-03-29     新經銷

原標題:農夫山泉公布2022年財報,持續正增長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作者丨李華

3月28日,農夫山泉公布了2022年全年業績:營收332.39億元,同比增長11.9%;全年利潤84.95億元,同比增長18.6%。

2022年,對於食品飲料行業而言,沒有一家企業是容易的。農夫山泉保持了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動力是什麼?去年上海特殊期間,農夫山泉一線員工和經銷商自發組織、自發運行確保正常服務狀態的故事,或許可以給到我們答案。

特殊時期的上海

正常服務狀態的農夫人

2022年3月的上海,超市小店營業者寥寥,物資供應緊張。農夫山泉成了這一時期唯一一家幾乎全員在線,竭力維持正常服務狀態的食品飲料企業。

為了幫助供應急需的食物、水,農夫山泉上海團隊協調了兄弟公司的速熱米飯和澆頭,這也成為特殊時期不少上海市民難得的「美味佳肴」。上海團隊發現很多社區工作者嘴上都長了泡,維生素缺乏,他們就送上果汁;哪個方艙缺水,農夫人就出現在哪裡。

農夫山泉上海團隊自發組織開闢了社區團購渠道:告知、接單、送貨、交貨,員工自發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和微信作為訂貨渠道。整個團隊上上下下100多個工作群,不斷調整業務模式,不斷疊代特殊時期的業務流程——有時上午剛定的流程發現在實際情況中不夠高效,下午就立刻改變。所有人不管人在哪裡,都能做到迅速上線和應答。一張張訂單飛來,一箱箱產品送去。整個特殊時期,上海超過一半的小區都能購買到農夫山泉產品。

(上海疫情期間,農夫山泉員工把產品送到小區門口)

不少農夫山泉上海員工和經銷商主動把家安在了倉庫和貨車上。有人在車上睡了3天,有人則在倉庫一住就是15天。「剛開始沒地方睡,在車裡睡了兩個晚上。之後在經銷商倉庫裡面,自己買了兩床被子,找了一點紙板打地鋪。」

農夫山泉上海大區松江辦事處主任劉旋,是那段日子裡以倉庫為家的一線員工之一。特殊時期身兼司機職責的他,在午夜12點-1點裝滿六百餘箱貨品後,披星戴月將它們從松江運往全上海。送貨期間,劉旋只能以袋裝速熱米飯和預製澆頭果腹。

「那時沒有加熱的條件,所以就把米飯和澆頭放在發動機上加熱,匆忙解決一餐後,隨即奔赴下一個目的地。」談到那時的餐食,劉旋對此記憶猶新。「我就這樣吃了一個多月。」

(一塊紙板箱、一床棉被、一個枕頭,成為了上海疫情期間堅守一線的員工的標配)

「當時賣多少貨已經不重要了,我們真不是為了賺錢,就是一種精神。」在寶山區,農夫山泉經銷商季永新夫妻同樣堅守倉庫長達兩個月。

「沒有路,我們也要摸出一條路來。」這對夫妻回憶起那段歲月:「當時上海幾乎全部經銷商同仁都歇業了,唯有農夫山泉的貨源持續在倉庫中轉。公司還給我們提供了各種便利,和我們一起開闢了新渠道——社區團購。」在那段特殊時期,他們和農夫山泉員工同吃同住,形同家人。

與城市的寂靜形成對比的是,農夫山泉的倉庫、貨車,以及每個員工的電話和微信,始終是熱烈的。

當時的上海大區負責人王媛提到:「在整個疫情期間,我們供應鏈從未斷裂。當時不會去想什麼業績,更不會想賺多少錢,我們想的就是客戶和消費者的需求可以得到滿足,這個信念支撐了我們兩個多月。」

不曾中斷的物流網絡

上海的農夫山泉產品基本來自位於浙江千島湖的工廠。正常狀態下,每天有60餘輛貨車自茶園工廠出發抵達上海。

但隨著疫情的加劇,汽運線路受到影響,農夫山泉只好將貨物轉入上海北郊鐵路站。此時對物流部門的壓力是空前的,如果北郊站也無法運輸,將沒有產品可以運往上海。怎麼保障動脈的暢通,成為最棘手的問題。

農夫山泉物流部門當機立斷,一方面將幹線司機調整去北郊庫,承接北郊的城配任務,快速消化到站車皮。另一方面,積極與鐵路部門多次溝通,開啟鐵路桃浦站承接鐵汽聯運模式,分流北郊的運貨壓力。

與此同時,為了讓進入上海的物流車和司機跑起來,農夫山泉開闢了新的點對點運輸通道。做到了司機全程無需下車,裝貨結束後再由專人送上高速駛離千島湖,直接前往上海。

農夫山泉的這份堅持打動了物流公司。當時,物流運輸車輛駛入上海就可能要隔離一周。不少司機剛抵達,直接被貼上封條,無法下車。最困難的時候,司機只有獨自一人,在駕駛室解決吃住問題。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司機毅然選擇逆向而行,為上海提供源源不斷的農夫山泉產品。

多方努力下,3月最嚴峻期間,千島湖工廠向上海發貨近10萬噸,不僅不斷貨,還超出了原本的規劃。3月下旬到5月11日期間,超過60輛車輛投入上海的點對點供應,發運車次超過500次,合計發運物資近2萬噸。農夫山泉高效的物流管理體系,確保了上海沒有一天斷貨。

數不清的故事接連發生在2022年春天的農夫山泉上海大區。「特殊時期,很多人只能呆在家,所以我們上海團隊自發地組織了這次保供,把產品送出去,解決大家一些生活困難,所有的人因為這個共同的想法,都很團結,沒有怨言。當年武漢能做的,我們也能做。」王媛如是評價那段經歷。

從武漢到上海

農夫山泉基層總能「有呼必答」

2020年初期,面對武漢疫情,農夫山泉宣布,無條件開放武漢約600萬瓶的全部庫存,為武漢當地一線醫護工作人員及醫院建設施工人員提供飲水保障,直到危機解除。這期間,農夫山泉的員工和經銷商穿上紅色工裝,與家人告別,勇敢走出家門,主動地將一批又一批飲用水送達武漢市各大醫院與方艙。

(農夫山泉員工將飲用水送至武漢協和醫院)

除了將飲用水直接送往一線之外,無人售賣點也成為農夫山泉第一階段的保供方式。2020年初,農夫山泉率先在全國各地鋪設了上萬個無人售賣服務點,以無接觸的方式,保障市民的飲用水需求。上萬無人售賣服務點成為了各地特殊環境下街頭的紅色風景線。服務點同時也成為當地居民齊心抗疫的中轉站:不少市民把口罩、消毒水等放在服務點,供更多的人取用……

(2020年2月農夫山泉員工在擺放無人售賣點)

有了武漢的範例後,農夫山泉基層團隊逐漸形成了一種「自發機制」——每當特殊情況出現,無需總部指令,基層能在最短時間內自下而上、創造性地調整業務形態,自發地做到只要客戶和消費者有需要,就必定應答響應。

從新疆到山東,從遼寧到廣東,2022年全年,農夫山泉各地的團隊總能在困難中尋求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並在這個過程中盡最大的善意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2022年8月,農夫山泉川藏大區業代尼瑪多吉主動加入拉薩民間志願者行列,繼續為拉薩居民和終端門店服務。每天,多吉從倉庫中將飲用水送至市區內各個終端客戶,同時也義務為拉薩居民免費運送生活必需品。一天下來,多吉行駛的路程經常超過一百公里,繁忙的日子可達到兩百公里。四十多天時間裡,多吉始終沒有回家,獨自居住在倉庫里。想兒子了,就去樓下,讓兒子站在陽台上讓他看幾眼。

「不辛苦,不辛苦,我是農夫山泉的。」每當有人謝他時,多吉習慣用這樣一句話介紹自己。

多年來,農夫山泉培養出了一個有競爭力的物流和銷售網絡。在這張網絡上的每一個個體都被賦予了巨大的自主權,他們被鼓勵去利益他人,勇於擔當,獨立思考,發揮創造,並具備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或許是農夫山泉為何能保持業績正增長的最好回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d2994a990f6674707810e118e89c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