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貴子韋仁龍:父母雙亡,靠撿垃圾為生,被曝以707分考入北大

2022-06-01     超級奶爸

原標題:寒門貴子韋仁龍:父母雙亡,靠撿垃圾為生,被曝以707分考入北大

2013年,廣西某山村,一位男子走到了生命盡頭。臨終前,他緊緊地握住兒子的手,不斷地叮囑說:「一定要好好讀書,走出大山....」

少年不停地點頭:「放心吧,爸...」

可是當男子閉上雙眼後,少年再也忍不住崩潰大哭,他撲在父親冰冷的遺體上,瘋狂地呼喊著:「爸爸,不要丟下我一個人....」

但不管少年如何呼喚,父親再也醒不來了。但其實,這個病逝的男子只是少年的繼父,但他們情同父子。

或許你會問,少年為什麼和繼父生活呢?他的母親呢?他的生父又去哪裡了?

答案是殘酷的,少年的生父、生母早已病逝。所以在繼父死去後,少年才會歇斯底里地喊出那句:「不要丟下我一個人!」

少年名叫韋仁龍,他1歲喪夫、3歲喪母、13歲相依為命的繼父也撒手人寰了,別人一輩子都經歷不到的苦難,通通在他身上上演.....

是屈服於命運?還是堅強地過活?韋仁龍的選擇震驚了所有人,這個被命運不斷暴擊的男孩,譜寫了一曲勵志讚歌....

1:

2001年,韋仁龍出生在廣西的大山里,家裡是肉眼可見的貧窮。

父親望著襁褓里的嬰兒,欣喜之餘又愁眉不展,原因無他,他只是不希望兒子也重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困守在大山里,自然無法改變生活。於是,為了給兒子一個別樣的人生,父親決定遠赴異鄉去打工,他想努力賺錢,供養兒子讀書。

然而,就在妻子翹首期盼丈夫收穫而歸時,噩耗卻傳到了這個貧困的家中,韋仁龍的父親在工作時猝然離世,當時韋仁龍剛剛一歲。

孤兒寡母,日子多艱難。於是,村裡人給韋仁龍的母親介紹了一個同樣家徒四壁的男人,母親只有一個要求:「對我兒子好!」

就這樣,一個顯得貧苦的三口之家就此建成,一歲的韋仁龍有了繼父。幸運的是繼父雖然窮,卻是一個有擔當的男人,對韋仁龍視如己出。

平日裡繼父下田勞作,休息時背著韋仁龍到處摘果子、遊戲在山水間。日子雖窮,可一家人卻其樂融融。

韋仁龍的母親為了多掙點錢,在村裡彈棉花。一段時間後,這個苦命的女子卻咳嗽不止,醫生的診斷結果是「肺病晚期」!

丈夫死處籌錢,希望可以救回妻子的命,但生活沒有照顧好這個可憐的貧苦人家。韋仁龍3歲時,母親也追隨生父而去了。

3歲的孩子原本是最無憂無慮的,可韋仁龍卻先後經歷喪父喪母,還好繼父沒有撇下這個苦命的孩子,決定撫養他長大。

為了給韋仁龍好的生活環境,繼父思索再三決定帶他走出大山,去大城市打工。於是,小小的韋仁龍跟隨繼父來到了海南。

2:

來到大城市後,繼父就在工地上出苦力,沒日沒夜地幹活。懂事的韋仁龍也從來不待著,他洗衣服、做飯,還會去撿垃圾,那年他還不到四歲。

繼父看著乖巧的兒子,疲憊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偶爾休息時,他會帶著兒子去免費的公園玩耍,也只有那時韋仁龍才可以享受一下童年應該有的放鬆和歡樂。

兩年後,韋仁龍到了讀書的年級,大城市的學費是繼父無力承擔的,而此時因為勞累過度,繼父也疾病纏身。

現實擺在那,不屈服不行。於是,繼父又帶著韋仁龍踏上了回大山的列車,路上繼父就告訴兒子,要努力讀書,讀好書就可以再次來到大城市。

回到家鄉後,韋仁龍走進了學校,繼父種田。出身寒門的韋仁龍比較早慧,所以他讀書很努力,成績名列前茅。

每次放學後,韋仁龍都會把成績單交到繼父手裡,繼父看後覺得再累也值得,很多時候韋仁龍不捨得回家,就坐到田埂上讀書,一直到繼父收工為止。

村裡人都說,韋家的孩子將來有出息,是塊讀書的料兒,每次繼父聽後都笑到合不攏嘴,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在他眼裡韋仁龍就是自己的兒子。

原以為父子二人的日子會這樣平穩地過下去。不料,2013年苦難再次降臨到了這個不幸的家庭,繼父積勞成疾,最終不治身亡。

繼父倒閉眼那一刻,還在叮囑韋仁龍要好好讀書,此後偌大的天地間,韋仁龍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他只有一間四處漏風的房子和一畝薄田....

很多人以為,成為孤兒的韋仁龍會被生活擊垮,會外出打工.........但所有人都猜錯了,韋仁龍堅強地說:「我一個人可以養活自己,也要繼續讀書....」

苦難是最好的催化劑,從埋葬好繼父那一刻起,韋仁龍就成了自己的「大家長」。

他讓村裡的長輩教自己種田,在一望無際的稻田裡,一個瘦弱的少年,捲起褲腿,深一腳淺一腳地勞作著。

為了省錢,野菜、野果子成了韋仁龍的主食,偶爾去捉幾隻螃蟹,就是給自己加餐,代價是腳指頭被螃蟹吸得鮮血淋淋。

精神不跨,肉體上的疼痛又算什麼呢?韋仁龍簡單包紮下,繼續幹活,這個被苦難「眷戀」的孩子,有著超乎尋常人的堅強。

但他的日子實在太艱難....

3:

為了節省為數不多的錢,韋仁龍開始減餐,三頓飯他改成兩頓、兩頓改成一頓,到最後甚至兩三天只吃一頓.

韋仁龍的同桌經常能聽到他肚子發出「咕嚕嚕」的聲響,而為了分散注意力,韋仁龍選擇埋頭讀書,因為「書是精神的食糧」!

實在太餓的情況下,韋仁龍就去撿爛菜葉子、去水果攤和老闆要幾個爛掉的水果,也斗膽對老闆說:「不好的水果別扔,給我留著吧....」

老闆心善,偶爾會給韋仁龍幾個好的水果,但日子久了韋仁龍就不再去水果攤,他覺得老闆也不容易。

韋仁龍就是如此善良,當初繼父病逝後,舅公曾提出要收養他,可韋仁龍拒絕了,因為舅公家也不富有,還有三個孩子要養,他不能成為舅公的負擔。

在韋仁龍身上,人性的光輝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哪怕深陷泥沼,他依然靠自己奮力生活,不做伸手黨,不去依附他人....

身處絕境時,人總是有用不完的力氣。韋仁龍開始琢磨多掙點錢,除了種田外,他還上山摘八角、到處撿垃圾,自己村裡沒有垃圾,就去隔壁村...

那會兒,人們經常看到一個少年,一個接一個地翻著垃圾桶,他有些瘦弱,但是他眼裡是有光的。

韋仁龍還擦乾淨了一個塑料瓶子,裡面裝著自己辛苦賺到的零散的錢,那一角、五角面值的紙幣,是韋仁龍讀書的全部希望。

有時候韋仁龍會覺得孤獨、無助,他就來到繼父墳前,跟繼父聊聊天,說說話。只有在這時,一向堅強的他,才會忍不住落淚。

每次離開繼父墳頭時,韋仁龍都會說一句:「爸,您放心,我一定會堅持讀書的,一定會走出大山的。」

那幾年,韋仁龍不知道撿了多少瓶子,去工地上幫過多少工,翻了多少次垃圾,但他的小儲錢罐里的錢,依然不夠支撐續費的。

也是在他又一次陷入絕境時,學校知道了他的處境,校長知道這個「品學兼優」的孩子,竟然如此艱難,決定伸出援助之手。

4:

在校長的倡議下,全校師生為韋仁龍募捐,最終湊齊了1480.5元。這些錢,將已經走到輟學邊緣的韋仁龍成功地拉了回來。

對於老師和同學的幫助,韋仁龍暫時無以回報,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幫助同學解析幾道難題,在誰需要出體力活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過去。

後來,韋仁龍的事情又被電視台知道,這個困境中的少年走上了「第一書記」欄目,在鏡頭下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節目現場,有愛心人士直接向韋仁龍捐款2萬元,這就意味著他的學費問題徹底解決了,韋仁龍向愛心人士深深鞠躬。

當韋仁龍的事跡被曝光後,有記者曾走進大山採訪報道,記者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學費實在不夠,會退學嗎?」

「不會!」韋仁龍堅定地說:「如果不夠,就會和學校申請,出去打工一段時間,掙夠錢在回來繼續讀書,如果再面前,我就繼續出去打工,然後再回來讀書.....」

也就是說,不管多麼艱難,韋仁龍都不會放棄讀書,因為這是繼父最大的心愿。好在有愛心人士的幫助,韋仁龍學費的問題終於解決了。

返回學校後,他繼續埋頭苦讀,放學回家,在昏暗的燈光下,他依然不捨得浪費一點時間,他仿佛是在用生命學習。

韋仁龍十幾年的人生所經歷的苦難,仿佛是別人的一生一世,但縱然困難再多,也沒有難倒聰明又堅強的韋仁龍。

三年的初中生活結束後,韋仁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縣裡的重點高中,農村出身,13歲成為孤兒的他,和城裡孩子坐到一起,依然能保證名列前茅。

後來,有傳言說韋仁龍以707的高分考入了北大,但是也有說考入的是華南理工大學,但不管考入的是哪所大學,韋仁龍都沒有辜負繼父的期待。

這個踏著荊棘叢走來的少年,終於憑藉一腔孤勇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和人生走向。

據說,錄取通知書下來那天,韋仁龍一路跑到繼父的墳前,痛哭不止,那些年所受的苦,他統統發泄出來了。

但感恩的韋仁龍,在離開前還不忘對「繼父」說:「無論我走到哪兒,都不會忘記您,不會忘記家.....」

誰說寒門難出貴子,誰說苦難之下不能絕地反擊,韋仁龍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用行動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路難走,只要堅持,就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本文完結,感謝你的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cfff2b770642f2e2463995b6bfece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