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大家內心不免會有一些驚訝,畢竟在古時候,一天能夠行駛八百里絕不是一件易事。但也有人好奇,800里加急的速度到底有多快,為什麼連劫匪都不敢去搶,甚至有些劫匪認為這簡直是在找死。這究竟是為何?
其中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那就是周幽王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竟然多次點燃烽火台,戲耍諸侯。據說,周朝後宮有位美人,名叫褒姒,整日鬱鬱寡歡,心疼美人的周幽王想盡一切辦法逗她開心,苦思冥想後決定用烽火戲耍諸侯,來博得美人一笑。
當昏庸的周幽王點燃烽火後,分布在四處的諸侯在看到冉冉升起的黑煙後,以為周王遇到了危險,連忙慌慌張張地從各地趕來。站在城樓山上的褒姒,看到這些被騙的諸侯匆忙趕來時,便開始放聲大笑,仿佛在嘲笑他們愚蠢。
其實這個傳遞消息的方法,不僅在古時候被廣泛的應用,在抗日戰爭時期,也經常會通過點燃一些樹木,發出煙霧來傳播信息,這兩種方法其實是一個道理。
第二種用來傳信的方式,就是我們經常在武俠小說中看到的飛鴿傳書。因為鴿子自身就擁有非常強的飛行能力和辨識能力,因此,古人會先對這些鴿子進行訓練。
而最後一種傳信方式,就是與八百里加急密切相關的驛卒。這些人主要的作用就是送信,和現代社會中的快遞員非常相似。
為了給驛卒提供方便,官府在各地建立了驛站,兩個驛站之間一般相距20里,而驛站也主要是為了能給送信的人提供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面對一些日常的信信件,驛卒一般都會用正常的速度進行送信。
但如果是一些與國家相關的加急信,這個時候的驛卒,他們的騎行速度就可以達到傳說中的日行八百里,這也被人們稱之為八百里加急。
其實,在一般情況下,送信的人都是一天行駛少於三百里,但是如果信件一旦標上「馬上飛遞」的字樣,就必須按照一天三百里行駛。
正如詩人岑參曾在詩中描寫道:「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流星。」不難看出,詩人岑參將驛卒騎行的速度比喻成了流星,可見他們的速度之快,畢竟流星划過天際,轉瞬即逝。
除此之外,在唐朝時期,皇帝還特地修訂了相應的法律,首先對驛卒的行為進行了相應的規定和約束,比如要保護最基本的東西,那就是交通工具快馬,如果有一匹馬受到了傷害,就要由驛站的驛長進行相應的賠償。
其實這樣的規則,不僅對驛站以及驛卒有一定的約束作用,也有一定的道理,例如不在每個驛站進行馬匹的更換,那麼馬匹將會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最終會導致馬匹死亡,還耽誤送信的時間。
這時,也許會有人這樣問,如果在路上遇到了劫匪,驛卒一個人勢單力薄,根本不是劫匪的對手,尤其是八百里加急派送的文件,相信會有更多有心人指使強盜去搶劫,這要如何避免。
當然僅僅靠法律是根本無法去約束他們的,因此,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驛站之間的距離只有20里,一旦有情況,驚動了驛站,就會引來許多的官府成員,可想而知,官府和強盜之間的勢力還是非常懸殊的。
因此,這些強盜和劫匪連正常速度行走的信件都不敢截取,那就更別提八百里加快的信件。畢竟那些驛卒的速度猶如流星,或許他們一旦靠近,可能就會被馬撞出去,失去生命。
因此,這對於生活在現當代社會中的我們而言,要珍惜現如今這個信息通達的時代,畢竟這些軟體以及技術的出現,為我們帶了很多便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