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促產業技術創新,2023新能源汽車增材製造創新發展對接研討會在滬舉辦

2023-10-31     3D科學谷

近年來,增材製造(3D列印)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發展迅速。根據國內外相關報道顯示,福特、寶馬等國際龍頭主機廠早在10年前就已經在美洲、歐洲等地區布局增材製造生產中心,在車身、底盤、動力總成、內外飾件等方面開展樣車研發和零部件小批量產,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勢力更加積極的採用包括增材製造技術在內的創新技術以提升汽車的性能和競爭力。在我國,汽車主機廠和零部件廠商紛紛嘗試將增材製造技術融入產品的研發,也具備了較多的應用經驗。但這些前期應用仍然存在場景局限而分散、應用規模小、應用層次淺、應用的價值體現不足,產業示範效應弱等問題。

10月27日,上海市增材製造製造業創新中心在上海市產業技術創新促進會指導下,聯合上海市增材製造協會依託創新中心所屬上海新能源汽車創成式設計與增材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新能源汽車增材製造創新發展對接研討會,本次活動受到新能源汽車和增材製造領域各龍頭單位大力支持,大眾(安徽)新能源、華晨寶馬、特斯拉(上海)、寧德時代(上海)智能科技、恆馳汽車、偉巴斯特、新時達電氣、愛斯達克汽車空調、3D科學谷、聯泰科技股份、薩普科技股份、華曙高科、漢邦科技、復志信息技術、創軻新材料、僖昴晰(上海)新材料 、黑龍科技、唯視銳光電、澳汰爾工程軟體(上海)、易詹智能科技、美唐科技、TCT、Materialise、HP、Stratasys等品牌和機構以及上海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等高校相關專家積極參會研討;交通銀行上海分行、招商銀行上海分行、上海農商銀行、浦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參會提供科技金融戰略支持。

上海增材製造協會

受創新中心委託,上海聯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市增材製造協會副會長馬勁松向產業界發出倡議:集合長三角增材製造產業界優勢力量,從設計、裝備、軟體、材料、工藝等多方面形成整合攻關技術力量,通過思維協同、團隊協同、多工藝協同,搭建產業技術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平台,提升創新研發效率,賦能產品創新發展。在上海市經信委等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形成面向汽車產業的增材製造解決方案的中堅力量,推動技術落地和產業發展,創造價值!

會議期間,武漢薩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坦分享了武漢薩普十年來為汽車行業提供的增材製造技術整體解決方案及經驗案例;

太倉黑龍智能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慧強分享了公司在敏捷製造和增減材及砂型鑄造技術在汽車行業實際應用的成功案例和經驗,並對增材、減材工藝在實際應用中的工藝選擇、成本控制提出了思考和啟示;

寧德時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級車體經理賀斌根據汽車設計環節的實際要求向增材製造產業提出了具體的痛點和跨界技術交流需求;

上海創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策從汽車輕量化角度分享了碳纖維輕量化快速成型經驗案例和廣義增材製造技術應用概念;

漢邦科技、華曙高科分享了做為增材製造裝備龍頭在高端製造業領域多年的應用和研究經驗;上海唯視銳光電創始人王蔚生教授分享增材製造行業國內首個國際標準申請-固定解析度紫外光學引擎的光學性能測試方法的歷程和經驗。

會議期間,上海市增材製造製造業創新中心開展了增材製造汽車技術委員會專家聘任,首批來自兩大行業十三位專家接受聘任。

上海市增材製造製造業創新中心和3D科學谷、黑龍科技分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相關領域的技術交流和合作。

討論和自由交流環節由恆馳汽車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原美國Divergent技術公司亞太區總經理李冉主持,參會各機構踴躍發言共同交流,就本行業能力、需求、痛點進行了充分探討,共促跨界協同創新,上海新能源汽車創成式設計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姜聞博、上海市增材製造協會秘書長曾紹連先後發言指導,本次會議圓滿完成。

為促進增材製造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和發展,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創成式設計和增材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於2019年經上海市科委批准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致力於通過產學研部門、零部件及整車企業產業鏈的緊密協作,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在創成式設計和增材製造方向的的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示範、公共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輸出、人才培養和交流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cca320aefc55d08e21c4da8a21e24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