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大家下半身的壹讀君 丨 彤 雲
「年齡」這座常年壓在女性頭頂的大山,終於對男同胞們出手了。
一項發表在2023年1月《自然生態與進化》期刊上的研究發現:男性年紀越大,遺傳給後代的突變基因越多。
雖然該發現以「果蠅」為研究對象,但研究者認為,此研究為男性生殖細胞的轉錄和突變特徵提供了新見解,也為廣大男性敲響警鐘。
年輕果蠅精子細胞在晚期只有8%發生突變,年長果蠅精子細胞在晚期有40%發生突變
不對啊!我國自古就有「老來得子」的美談,要是年紀一大就基因變異,那美談豈不成了恐怖故事?究竟年輕增長,男性的精子質量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萬一搞出個超能力,也很酷嘛
被年紀搞「差」的精子
雖然基因突變有好有壞,但目前的研究認為,「老來得子」可能出現的基因突變,多為負面突變,且主要體現在神經層面。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的一篇文章認為,父親生育年齡越大,孩子基因突變越多,患自閉症、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等疾病風險越高。
這是由於精子在受精過程中,會將一系列不同種類的「小RNA」傳輸到卵細胞中,而高齡男性精子中的「小RNA」,會引發早期胚胎部分信號通路的功能紊亂,導致子代出現有精神症狀的突變基因。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年齡越大的父親,獲得後代的成功率越低。
臨床數據統計,40歲以上男性的生殖能力,相較25歲的年輕男性,在1年內使配偶懷孕的機率,下降超50%。
這是由於男性的生殖能力,受體內雄性激素睪酮分泌水平影響。而控制睪酮分泌的「下丘腦—垂體—睪丸軸」功能,隨年齡增長不斷減退,導致血清中的睪酮含量的下降,使男性的生育能力衰退。
因此,醫學界普遍認為,男性的最佳育齡在35歲(存在個體差異)之前。
不過,睪酮水平再低,也能夠生成精子,所以男性存在擁有「終生生育能力」的可能。但這種能力正在消失......
如今不少已婚夫婦存在不孕不育問題,2019年「中國婦幼健康事業進展與展望報告」顯示,我國的不孕不育率高達10%~15%,其中四成是男性精子的問題,導致國內「精子庫庫存告急」,才出現了前不久,各地精子庫喊話大學生捐精的新聞。
緊接著,媒體報道了「大學生捐精合格率不到兩成」的新聞,讓全國人民都沉默了……
那麼,應招捐精卻不合格的年輕人又差在哪裡?
被標準搞「差」的精子
捐精不成的年輕人別灰心,你們的精子質量並不差。
其實,捐精就像咱們從小考到大的「綜合考試」,有很多「科目」,包括但不限於:
精液量,一般為2~6毫升;
Ph值,介於7.2~8.0的弱鹼性;
精液液化時間,在室溫條件下,從凝固狀態轉變成液體狀態的時間;
精子數量,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數量;
精子活力,精液中呈前進運動精子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精子形態,非畸形精子所占百分比。
(注意:具體科目,以當時、當地所處「考場」的要求為準)
假如把捐精當作「高考」,那麼捐精合格的標準相當於「一本線」,和「常規精子水平」這種「本科線」根本不在一個水平。
例如精子數量「科目」超過1500萬/毫升就是正常水平,超過6000萬/毫升才能達到捐精水平;精子活力中前向運動精子(PR)≥32%是正常水平,超過60%才能達到捐精水平;正常精子形態≥4%就算正常水平,而捐精水平需要≥ 30%。
所以千萬別拿捐精結果當精子質量檢測結果,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此外,捐精還要進行「冷凍精子復甦」的專業考試,驗證精子的「耐寒」能力,需要「冷凍復甦率」超過60%、「冷凍復甦後精子活力」超過40%等特殊指標,屬於「常規精子水平」檢測的「免試」科目。
所以捐精「不合格」的年輕人,你們不是「不行」,而是遇到了過高的標準,比起合格率低於10%的職場精英們,你們強多了。
但捐精不成的年輕人別得意,你們比自己的父輩(年輕時)差遠了……
捐精的水平線雖比現在的「常規精子水平」高很多,卻比不過往年的「常規精子水平」。
「常規精子水平」的參考數值,以WHO(世界衛生組織)於2021年發布的《WHO人類精液檢查與處理實驗室手冊(第六版)》為標準,該手冊的前五版分別發布於:1980年、1987年、1992年、1999年、2010年。
各版本「常規精子水平」的指標,整體呈一代不如一代的趨勢。
就像捐精水平高達30%的「正常精子形態」,在1992年的標準中屬於正常範圍,在1987年的標準中就是不達標水平……
當然,用現代的檢測數值,對比老版本的標準並不科學,因為不同年代的檢測方法、水平、精確度不同。但不少針對精子質量的跨年度研究,「實錘」了人類精子質量整體下降的大趨勢。
2017年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中國年輕男性的精子質量下降非常明顯。
該研究以湖南精子捐獻庫中的3萬多份男性精子為樣本,對2001年到2015年的中國年輕男性精液質量進行了分析對比,結果發現:
捐贈者的合格比例從 2001 年的 55.78% ,下降到 2015 年的 17.80%,不足原來的1/3。
該研究發表在學術期刊《生育與不孕》(Fertility and Sterility)上,研究者得出結論:中國年輕男性的精液質量在過去 15 年中有所下降,特別在精子濃度、精子總數、精子前向性運動和正常形態方面。
當然,不止咱們的精子水平在下降,西方男性的精子質量也呈日薄西山之勢。
2017年,一項發表在生殖與婦產領域頂級期刊《人類生殖學快訊》(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的研究,發現,1973年~2011年間的歐美男性精子數量整體下降了一半以上。
該研究對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及歐洲等國家的42935名男性精液樣本,進行數據匯總分析,發現近40年來精子濃度整體下降了52.4%,精子總數下降了59.3%!
有人推算,如此發展下去,只需25年,這些國家的男性就基本達到「全員少精症」的標準。
那麼,整體「大滑坡」的男性精子,究竟遭遇了什麼?
什麼在扼殺人類精子?
其實精子的敵人可謂無處不在……
隨著工業的高速發展,霧霾曾是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損害我們的呼吸系統,還會悄悄對精子痛下殺手:
霧霾中的「重金屬顆粒」對睪丸的生精功能傷害很大,能延緩生精周期,減少精子在附睪中的獲能,影響精子質量;霧霾里還充斥著大量誘發膀胱癌的「致癌物」,而膀胱癌也會導致精子質量下降。
好在霧霾伴隨我們的時間並不長,但身邊的污染源更加防不勝防,比如吸煙。
你身邊的殺精污染源
吸煙不僅能殺自己的精子,也能殺周邊人的精子。吸煙者釋放的「尼古丁」「焦油」「二噁英」,進入人體後,能通過血液循環,直接損害男性睪丸的生精小管,降低睪丸小管產生精子的質量,當損傷達到一定程度時,可引起少精症、弱精症、畸形精子症。
而當代人賴以生存的瓶裝水、外賣也是精子屠夫,其殺精主力是包裝中的「塑化劑」,配合微波爐加熱,效果加倍。
此外,來自工作與生活的巨大壓力,也在碾壓人類的精子。
醫學研究發現,長期「抑鬱心理」「精神緊張」會影響「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阻礙「雄烯二酮」轉化為睪酮,從而降低精液體積、精子濃度、精子活力。
難怪職場精英們越來越「不行」……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精子 」不負卿。
星標一下,我們永不走散~
參考資料:
[1] WHO《人類精液檢查與處理實驗室手冊》2010
[2] Huang, Chuan, et al. "Decline in semen quality among 30,636 young Chinese men from 2001 to 2015."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107.1 (2017): 83-88.
[3] Hagai Levine, Niels Jørgensen, Anderson Martino-Andrade, Jaime Mendiola, Dan Weksler-Derri, Irina Mindlis, Rachel Pinotti, Shanna H Swan, Temporal trends in sperm cou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Volume 23, Issue 6, November-December 2017, Pages 646
[4]2019-06-28 健康時報《男人做個「早鳥派」》
點擊圖片閱讀 | 台灣省缺蛋,好辦啊
點擊圖片閱讀 | 大熊貓熱搜第一,除了心疼,還有一個關鍵問題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