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種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釣魚人,最喜歡釣溪魚

2019-06-17     釣魚精英堂

我們這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河流兩岸長大的中年人,現在越發懷念童年時代常在溪里嬉水、打鬧、捉魚的歲月。在溪的沙灘上開溝誘魚是溪里活動最有樂趣的事了,既有趣又有鮮美的魚兒做佳肴。

那時的溪水清澈見底,大家都是到溪里去宰殺家禽,一代一代相傳下來,小孩們自然會帶上米篩跟隨大人興沖沖一同去捉溪魚。家禽一放下水,魚兒自然從四面八方趕集似的游來了。這些魚兒一般是二個手指大小,一會兒在你的小腿上亂咬,真像海南的魚療——舒服極了。

小時候,釣溪魚是我和鄰居小夥伴們最喜愛的活動,把針燒紅彎成魚鉤,細竹子做的魚竿。初夏時節,大雨的夜晚,想著第二天小溪漲水,興奮得睡不著,在溪里釣魚一是要做好準備工作,二是要不怕臭。準備工作是去廁所打撈屎蟲作誘餌,這種蟲子對付溪魚十分有效。魚餌入水後,魚兒一起擁來,真有欲吞噬整個魚鉤的勢頭。這是釣魚的最好時機,一次多時能釣上來幾條,如此重複幾次下來,斤把半魚兒是不成問題的。

如今溪釣成為了是一項兼具登山和游釣的休閒活動,花費不多,而且還可以冶情,逐漸被更多人所接受。腳踩微涼的溪水和滑溜的鵝卵石,小心翼翼地沿著大橋方向溯溪而上。把鉤餌拋出後,可使鉤餌順溪水下行一段距離,到鉤線拉直時,就逆水流提拉。溪流釣不用浮標,憑手感上魚時提竿捉魚。還有一種溪流釣魚方法叫"啃灘"釣,即腳穿皮靴踏入溪流,不斷踩動,使溪流底不斷泛出泥漿水。當渾水順流而下時,把鉤餌拋到渾水間,誘魚在渾水中見食上鉤。就這樣從灘及到灘尾依次往下游移動。選擇適宜位置水勢下鉤。若此灘魚多則可多次往返重來。魚少則另尋他處。

溪水異常乾淨和清冽,最宜釣紅車公馬口魚。因他們雄性成魚艷麗的體色,華麗的群游效果等深受魚友們的喜愛,也同時是垂釣愛好者溪釣的主要獵物類群。紅車公馬口魚喜歡游弋於急水灘頭,適應急流生活,喜愛棲息於溪流等流水流域的上層,通常雄魚在繁殖季節有著明顯的婚姻色,頭部與身體上也會出明顯的角質突起,也就是所謂的「追星」或「珠星」。浮子隨波逐流,人須跟著走。浮子急動,一提竿,釣上一隻「花花公子」似的紅車公馬口魚來。紅車公馬口魚大約一二兩,頭部為黑色,口闊,身段修長,和有紅黃藍白相間的花紋。這種魚性急,吃鉤凶,運氣好時,一上午就可釣七八斤。除此之外還有溪石斑魚,其實釣石斑魚算不上什麼技巧,我平時在山溪里釣石斑魚,它們幾乎不挑食,見餌就吃,不管是商品餌還是蚯蚓。但是山溪水急,同樣得用溪流釣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bWdumwBJleJMoPMD_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