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穀雨,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民間有句諺語: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在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春季是四季之首。「春雨驚春清谷天」,這句話中的節氣都在春季發生的,它們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6個節氣。
那麼,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夏、秋冬三季的節氣都是哪些嗎?
接下來,我們可以在這本童話故事中學習二十四節氣,
讓你在春夏秋冬這些節氣里,了解萬物都會有哪些變化!
從前,有一顆 花 生 。
他有很多的好朋友:松鼠、青蛙、刺蝟、蛇……
冬至這天,在松鼠爺爺的故事會上,花生聽說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花生的家鄉在月亮上!
這是真的嗎,還是松鼠爺爺編的故事?
月亮上是什麼樣的呢?
但花生從來沒去過月亮,他的好朋友也都沒去過。花生問了天上的雲朵,問了地上的朋友們,大家都不知道答案。
最終花生決定: 親自到月亮上去看一看!
月亮那麼遠,怎麼才能到月亮上去呢?
花生的好朋友們提醒了他:
「別忘了,你是一顆種子。」
種子象徵著生命。
生命的力量蓬勃而不可估量,生命能到達的遠方,或許不止月亮。就這樣,一年又一年,花生以驚人的恆心和意志,為登上月亮積攢著能量,培育出一個又一個新的生命。好朋友們始終在身邊,陪伴他、鼓勵他,水化作雲、雨、虹、風、霜、雪,滋養著大地,默默地給予幫助。
從1顆花生到33顆到42618442977顆花生,到了第七年,花生家族一個摞一個,終於成功到達了月亮上!
這是《長到月亮上的種子》這本書所講述的故事。
粗讀之下,這好像只是一個關於夢想與生命的童話故事。但絕不僅止於此。
翻開這本書,在正文之前可以看到這張圖:
花生舉著樹葉傘,抬起一條腿。雖然看不到表情,但從動作就可以想像得到,他一定很開心。他仿佛在一邊悠閒散步,一邊吟唱著: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沒錯,這是每一個中國孩子都會學到的《二十四節氣歌》 中最重要的一段。
我們馬上會聯想到:這是一本和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書。
繼續翻開書頁,在每頁的頂端,都有一個像印章的小圖標,裡面印著紅字——某個節氣,從立冬到大雪再到寒露,故事隨著節氣的行進而發生著。
二十四個節氣,貫穿整本書,串起了花生登月的故事。再細看,每頁的圖片和文字內容,都是發生在對應節氣下的天氣和動植物生長特徵。比如:
本書的故事從 冬 至 開始,松鼠爺爺的故事會一講好幾天。在 小 寒 ,他講著講著就睡著了。——這是動物的「冬眠」 。
驚 蟄 ,伴隨著轟隆隆的雷聲,冬眠的小動物們陸續醒來。—— 萬物復甦 。
春 分 ,花生和朋友們白天放風箏,晚上比賽豎蛋。——放風箏、豎蛋,這是春分的習俗。
清 明 ,頁面上空出現了彩虹。——清明時節雨紛紛,雨後出彩虹。
谷 雨 ,花生鑽進了泥土裡,開始培育新生命。——穀雨前後,種瓜種豆。
每年的 寒 露 ,花生家族摞起來量高度。——穀雨時節種的花生,在寒露節氣收穫。
……
為什麼一個童話故事裡,要穿插二十四節氣?
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來講二十四節氣?
這就要說到本書的創作緣起。
讓我們來聽聽作者張合軍的講述:
起初產生寫一本節氣繪本的念頭,起源於我們當時 7歲的兒子云初。王老師會在每個節氣到來時帶領他們誦讀節氣物候詩,當兒子回來和我們討論時,我才發現,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其實對節氣的了解非常有限,不能和孩子很好互動。於是買了很多節氣的童書和孩子一起看。
但不得不說,大多數相關童書,其 晦澀的科普語言難以激發孩子進一步了解節氣的興趣。好的科普繪本應該是座橋樑,讓孩子想繼續向前探索。
《長到月亮上的種子》立意是寫給兒童的節氣故事,而故事是重點。在有知識信息的同時,更加希望的是激發孩子對節氣的興趣,讓孩子生髮好奇心和喜悅心。這是本書與其他同類書籍的最大區別和特點。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都具有不可限量的生長力,這正是這場星際旅行的魅力,在二十四節氣的育化下,一切神奇而美妙的事都將從這些種子之中發生。
我們認為:在童話故事中學習二十四節氣,是最好的方式。
當然,除了讀故事之外,我們還在本書的最後,系統介紹了我國古代物候歷中的知識:
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六氣為一季(節),四季為一年。因此一年分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
以一棵樹的春夏秋冬為意象,除了畫面展現各季節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還用文字列出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及其時間,七十二候的基本特徵,並附簡單的白話文解釋。
七十二候的文字雖略生澀,但只要家長帶孩子共同誦讀便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之精妙,中國古代文字之美妙。
本書出版之際,作者張合軍的兒子云初快要八歲半了。他饒有興致地誦讀了七十二候:
,時長03:34
本書的圖畫創作者是一位日本的老先生——月岡貞夫。你或許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看過他參與創作的作品:《鐵臂阿童木》。
月岡貞夫,1939年生,日本動畫界元老級大師,大學教授,動畫導演。曾任漫畫大師手塚治虫的助手,參與創作了《鐵臂阿童木》《公主騎士》等動畫作品。
與宮崎駿並稱為日本動畫界三元老。
本書輾轉邀請到月岡貞夫大師繪製插畫。日本同樣也有節氣文化,老先生對節氣及自然的呈現靈動又童趣,是我們東方人熟悉的自然的畫風,是可以滋養孩子心靈的圖畫。這些畫使這本節氣故事書一下子鮮活了起來。
更加珍貴的是,82歲的月岡貞夫大師一直活躍在動畫領域,《長到月亮上的種子》是他創作的第一本圖畫書,也是他在中國出版的第一本圖畫書作品。
讀完本書,IDEC國際戲劇教育大會秘書長吳輝深有感慨:
種子能長到月亮上嗎?
要我說,絕對可以!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一萬個美妙的夢想,都有十萬個奇妙的問題,一百萬個不可思議的答案。
在多彩的夢想和問題中,孩子們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那一個個答案就是打開一道道成長之門的鑰匙!
正如花生寶寶,因為一個美麗的故事,展開了自己的尋根之旅,
和所有孩子的成長曆程一樣,
他在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
順應著中國娃娃的生長之道,
經歷了各種困惑和失望,
也收穫了友情和愛情。
他始終保留並追尋著一份純真美好的夢想,
直到這個夢想終於在月亮上落地。
請在月亮上給孩子保留一塊心靈的凈土吧,
讓種子長到月亮上真的很重要!
對中國節氣文化頗有研究,70歲的德國人智學家馬丁· 巴科夫 看完本書後贈言: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各種各樣的相遇,那些即便是他們變成白髮老人時仍能記起的,那些豐富的情感和對知識的發現。
這本書正是如此。精湛的藝術與對深刻事物的熱愛在書中有幸相遇,帶給人深深的滿足。
「到月亮上去」,是人類一直在夢想並為之奮鬥的美好願望。
古有嫦娥奔月,今有花生登月,這不僅是文學的浪漫幻想,更是想要展現給孩子的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願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充滿蓬勃生命力。
願每個大人出走半生,仍有童真。
張合軍/著
[日]月岡貞夫/繪
定價:48.00元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
作者簡介
張合軍,因給兒子寫故事而成為童書作家的設計師,主張用好故事擁抱孩子。
著有《果仁小鎮》等圖畫書,作品被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稱讚為「給世界各地兒童最好的節日禮物」。他努力推動將「一場糖果雨」下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在他的故事裡,每一顆糖果都是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