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之「演技炸裂」,也成了一個逐漸被用爛了的詞兒。
懸疑劇《摩天大樓》官宣花絮。「特別出演」的名單上,楊穎的名字赫赫在列。
在劇中,楊穎飾演一名「美女被害人」。單從「美女」人設角度來看,她的角色並不違和。甚至可以說,如果僅看臉,或許觀眾還能得到一絲驚喜。
從預告片的花絮和公布的劇照來看,楊穎的演技似乎比此前在其他作品中的表現,要好了許多。
要知道,哭戲是很考驗演員的功底。而楊穎恰恰在此,跌了無數跟頭。
拍戲時哭不出來的楊穎,藉助催淚棒和眼藥水雙管齊下勉強完成拍攝。
而後無論是在《孤芳不自賞》《創業時代》還是其他影視劇中,楊穎的表現飽受爭議。
從「我的演技就值八千萬」,到「如果我的演藝之路順遂,早就把各大獎項拿了個大滿貫」開始。楊穎一步步的把自己作進了輿論漩渦的暴風眼——實力不足卻不自知;或者說自知,但不願承認。
在滿屏都被無營養的演技充斥,觀眾只有接受的權利,卻被剝奪了選擇的能力。
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多的實力演員,頻頻出現在線求戲、求機會的原因——因為給好演員的空間和環境越來越少,想要演好戲、做好演員,就不得不放下身段,屈尊求生存。
就如姚晨在《星空演講》中提到的:「大家拼的不再是演技,而是流量。」
當流量小花、小生們把握著大量不平等的機會時,對於實力派來說,等待他們的只有降維打擊。
所幸現在的觀眾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看什麼,要求也隨之越來越嚴苛。側面來說,這是在幫實力派演員們創造機會。
可即便如此,為何仍有大批演技「感人」的明星,能笑傲娛樂圈?
久而久之,演技沒長進也就罷了,搞不好,還要倒退連連。
這一點,從最近因演技再次被推上熱搜的楊超越身上,方能看得真切。
從《創造101》選秀之初,到「火箭少女101」成團出道。從不會唱歌、跳舞,在節目中嚎啕大哭;到解散演唱會上,聲淚俱下、搞笑至極的解散宣言。
那個嘴上喊著「幹啥啥不行,氣老闆第一名」的楊超越,她的身上從來不缺少話題和熱度。
在娛樂圈中存在著一條默認的「等級鏈」:電影>電視>綜藝。
真正的電影圈,玩得是高大上,講求的是硬實力。對於很多新晉小花、小鮮肉們,他們先期未必能夠融入進去。
而楊超越第一次真正被大眾所誇讚,正是源於她本色出演了電視劇《極限17:羽你同行》。
雖然在裡面飾演配角,但憑藉自然、靈動的演技,被網友稱讚是「哭戲比很多流量演員,更真實自然」。
如果楊超越按照這個路子一直發展下去,至少能夠摘掉頭上的那些頗受爭議的帽子,並在演戲路上獨闢蹊徑,開拓出自己的一條路子。
可惜,小姑娘還是馬失前蹄。
楊超越新劇《且聽鳳鳴》一開播,「楊超越演技」也跟著上了熱搜。該劇眼下在豆瓣暫無評分,可楊超越的演技卻呈現了近乎兩極分化的評價。
缺乏專業科班演技學習,僅憑薄弱的女配經驗,便一舉擔綱女主重任。始終不變的「鐵憨憨」屬性,倒更像是「火箭少女101」時期的楊超越,魂穿附身到女主身上。
繼「錦鯉」稱號後,楊超越喜提「楊穎第二」的名號,將「瞪眼演技」發揚光大。
廣大網友同樣對此深有體會,評價風格也是出奇一致。也難怪楊超越此次的表演,被調侃「老老實實當個吉祥物,不好嗎」。
可從長久發展來看,明星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難有長進。
可說到底,青春飯吃得了一時,但吃不了一世。
內娛看重人氣,已是不爭的事實。
別怪流量們有時會成為公眾抨擊和吐槽的對象。實力不足,那就低調些。可這些人又偏偏不甘寂寞,恨不能時時刻刻刷著存在感。
如此一來,明星變成了觀眾宣洩不滿的靶子。路轉黑的情況發生,也就不足為奇。
明星光環,並非萬能。實力不匹配盛譽,強捧掩蓋不了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