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酸」
作為時下流行的一種護膚方法
不少人都有自己的「刷酸教程」
有的人刷完後
黑頭、粉刺、閉口和毛孔粗大
得到不錯的改善
皮膚變得白嫩細膩
有的人卻因為盲目跟風
導致泛紅、脫屑等爛臉問題
近日,廣州一名24歲女大學生,就經歷了「刷酸」翻車。幸好,來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醫」)整形美容科求醫,及時進行修復治療,皮膚才逐漸好轉。
翻車!在朋友圈學刷酸
女大學生臉「爛」了
今年24歲的曉敏(化名),在廣州讀大學。作為一名愛美人士,她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刷酸」分享,看著「刷酸」後的效果,她就心動了。
「就是在朋友圈看到,有個油痘皮的同學曬的刷酸前後對比照,效果真的跟『換臉』一樣,」曉敏說,「而且身邊很多同學都在刷,於是我也加入進去。」
在刷了幾天後,曉敏開始出現灼熱泛紅、爆痘嚴重等症狀。同學告訴她,這是正常反應,刷酸要建立耐受,建議她再使用一陣子看看。
然而,曉敏被刷完後的皮膚反應嚇到。於是,滿臉泛紅爆痘的她急匆匆來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整形美容科蔡冰醫生的門診。
曉敏告訴蔡冰主治醫生,她正在使用的是一瓶含有杏仁酸的護膚精華,目前已停用,想著還是來醫院諮詢一下專業醫生比較靠譜。
面診後,蔡冰主治醫生髮現,曉敏的皮膚處于敏感狀態,面部痤瘡伴有炎症發生,暫時不適合「刷酸」。
完善檢查後,蔡冰主治醫師根據曉敏的面部具體情況,為她進行了針對性的修復治療。
蔡冰主治醫師提醒: 「我們門診有很多用酸不當導致皮膚損傷的,還有一些過敏體質的人,使用了會使自己過敏的成分,導致皮膚狀況更糟糕的。一旦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
經過治療,曉敏的皮膚逐漸好轉,她鬆了一口氣,感慨道:「很慶幸自己當初沒有繼續刷下去,選擇了及時就醫。」
避坑!醫美刷酸≠含酸護膚品
兩者有本質區別
蔡冰主治醫生介紹,隨著「刷酸」越來越火,出門診時,經常會遇到因為自行刷酸導致各種皮膚問題前來補救的患者。
她說:「日常生活中所謂的『刷酸』,大多為使用含酸的護膚品,比如較低濃度(小於5%)的果酸或水楊酸等。」
大部分人對於「刷酸」這個概念存在誤區。嚴格意義上來說,使用含酸護膚品不應該被叫做「刷酸」,這種方式更適合作為日常護膚手段,比較安全,健康肌膚基本上都能接受。
醫療美容的果酸煥膚項目,含酸濃度一般在15%~70%的範圍內。
這種治療用酸濃度大,必須要專業人士使用,自己不能輕易嘗試,很可能看不到效果,還有爛臉風險。
圖據東方IC
蔡冰主治醫生介紹,醫美的果酸煥膚,是指提取水果里的有機酸進行的一種化學煥(換)膚術,藉助果酸超強的滲透力,加快表皮和真皮結構的更新,促進角質細胞及角質層的新陳代謝。
果酸是一個大類,包括乙醇酸、杏仁酸、乳酸等,功效各不相同,醫生會根據每個人的皮膚類型、皮膚的病變程度等情況,評估是否適合「刷酸」,使用什麼種類的酸,以及多少濃度等,臨床上根據個體的皮膚狀態進行合理搭配。
濃度低的果酸(如20%~35%),可以疏通毛囊口堵塞,溶解角栓和黑頭,達到緊緻毛孔,讓皮膚變得白凈細膩的煥膚功效。濃度較高的果酸(如50%~70%),則可能起到剝脫角質的換膚作用。
此外,進行「刷酸」治療時,需嚴格把控使用酸的劑量,以及在皮膚上的停留時間,併科學觀察和判斷治療中的皮膚的反應進程,在必要時給予干預或適時終止,在保障安全的同時,達到治療效果。
蔡冰主治醫師再次強調, 含酸護膚品能滿足日常生活中一定的清潔、去角質等功效,使用含果酸護膚品後,一定要注意防曬。
值得注意的是,這與「刷酸」有著本質區別,自行使用高濃度醫用酸產品,是絕對不建議的。
如20%以上的果酸、30%的水楊酸算刷酸,須在醫院進行,並根據個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濃度和方案。
TIPS:適合果酸煥膚的皮膚類型
皮膚老化明顯:暗沉、擴大毛孔;
痘痘皮膚,很多閉口粉刺,或者黑頭粉刺;
痘痘皮膚,很多炎症後色素沉著;
色斑;
玫瑰痤瘡,合併脂溢性皮炎(酌情選擇);
毛周角化症。
蔡冰主治醫師提醒,果酸煥膚雖好,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做。
比如皮膚炎症較重、患有痤瘡伴敏感肌膚、瘢痕體質和孕婦應避免進行果酸煥膚美容。特別是一些大面積爆痘的情況,需要排除病因,進行對症治療。
#講講#
刷酸要適度
你有試過刷酸嗎?
來評論區聊聊
南都健聞(nanduijk)報道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 朱健
整理:實習生 詹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