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奸臣沒有好下場?盤點幾位歷史上得以善終且長壽的奸臣

2022-07-09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二十四史:奸臣沒有好下場?盤點幾位歷史上得以善終且長壽的奸臣

二十四史中,自《新唐書》?開始,有了《奸臣傳》?,之前的史書也有類似的列傳,但沒有用「奸臣」這個詞彙。

奸臣者,是泛指不忠、弄權、奸詐、禍國之臣。

歷史上,大多數奸臣下場都不怎麼好,但也有一部分奸臣例外,有句俗話講:「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雖非絕對,也能說明一定的事實。

本文就從史書列出的奸臣中,找出一些有相當影響力,且最後得以善終的奸臣,略作點評,供讀者參考。

一:《新唐書》之奸臣許敬宗?

許敬宗是唐初名臣,李世民為秦王時,招攬天下英才,許敬宗位列「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由此可知,他相當有才華。

根據史書記載,許敬宗的德行不怎麼好,好色、貪財、怕死、諂媚等毛病都有一些。

另外,許敬宗曾長期主持修纂唐朝國史的工作,據說,很多唐朝的史實被他親自纂改過,當然,這個行為或許是受到了某些不可阻攔的壓力。

不過,他本人具有的毛病,包括篡改史書,還不足以讓他進入《奸臣傳》。

許敬宗之所以成為著名的奸臣,主要是因為,他是唐高宗李治和長孫無忌爭權時,清洗朝堂的主要幫手,以及武則天崛起的主要推手。

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名臣是許敬宗揣摩上意後搞掉的,武則天是他出大力推上去的,僅憑這兩條,他被歐陽修等宋朝士大夫們寫進了《奸臣傳》。

許敬宗在唐高宗一朝,獲得的恩遇是所有外臣都比不上的,唐高宗和武則天都感激他的幫助。

相比起同時期的另一位奸臣李義府,許敬宗的結局讓人羨慕,以宰相的身份安全退休,唐高宗還允許他俸祿照拿。

許敬宗死時高壽八十一歲,死後的待遇也相當高:「帝為舉哀,詔百官哭其第,冊贈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作為一名「奸臣」,能如此高壽善終,許敬宗賺大了。

二:《新唐書》之奸臣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期,擔任宰相職位時間最長的大臣,足足十九年。

李林甫擔任宰相後,大肆排除異己,獨攬大權,積極參與皇儲之爭。

他幫助武惠妃(楊貴妃前夫、壽王李瑁生母)搞掉了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致使他們被冤殺,試圖幫助李瑁成為皇儲。

李隆基選定李亨(唐肅宗)作為皇太子後,李林甫又把扳倒的對象對準了李亨,多次發起針對李亨及其支持者的行動,製造冤案,想搞垮李亨。

不過,李林甫針對李亨的一系列行為,或許是揣摩了李隆基的心思後進行的,皇帝大概不會想讓宰相和太子相敬如賓。

李林甫是李隆基壓制太子勢力的一把刀,他要是不拚命的去針對李亨,也不可能當十九年宰相了。

李林甫權勢最盛時,他本人為右相,陳希烈為左相,李林甫在家中辦公,陳希烈在政事堂辦公,但陳希烈只能在那干坐著,因為百官都跑到李林甫的府中去請示事務,看似雙相,其實是獨相。

李林甫死前,逐漸被李隆基疏遠,因為李隆基當時已經找到了李林甫的替代人,就是楊貴妃族兄楊國忠,李林甫曾試圖把楊國忠趕出長安,但未遂。

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李林甫在宰相的職位上病死,活了七十歲,在古代也是高壽了,他死後被李隆基追贈為太尉、揚州大都督。

李林甫堅持到了善終,可他死後沒多久,新的宰相楊國忠就誣告他生前想謀反,被李隆基剝奪了一切待遇,子孫被抄家、流放。

三:《宋史》之奸臣呂惠卿??

呂惠卿是北宋仁宗年間至徽宗年間的名臣,早先是王安石變法派的骨幹,深得王安石信任。

根據史書記載,王安石主導變法時:「事無大小,安石必與惠卿謀之。凡所建請章奏,皆惠卿筆也。」

由此可見,呂惠卿在王安石心中的地位。

因為王安石的刻意提拔,呂惠卿官路暢通,短短几年間,就成為了參知政事(宰相的副手,相當於副相)。

但呂惠卿不甘心成為王安石的附庸,逐漸跟王安石起了矛盾,開始嘗試阻止王安石掌權。

呂惠卿在跟王安石爭奪權力時,曾極力詆毀王安石,司馬光就曾表示:「惠卿憸巧非佳士,使安石負謗於中外者皆其所為。」

呂惠卿一直被王安石視為幫助自己變法的最重要助手,他跟王安石的決裂,是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呂惠卿也因跟王安石的決裂,導致他在官場上的名聲臭了。

他是王安石最信任的助手,並因王安石官居高位,卻在背後陷害王安石,變法派視他為敵,保守派也不認為其人可交。

呂惠卿的晚年,在官場上基本被孤立。他被宋神宗發落到外地任官後,不停地想重新回到朝廷任職,但新、舊兩派默契地阻止了呂惠卿回到朝廷。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處於退休狀態的呂惠卿病死,死時七十九歲。

四:《宋史》之奸臣汪伯彥??

南宋初期,秦檜從金國回到宋朝大家庭之前,汪伯彥和黃潛善是宋高宗趙構試圖跟金國媾和的主要幫手。

靖康元年,趙構出使河北金軍大營,當時河北局勢混亂,在相州任職的汪伯彥把趙構接到相州,獲得了趙構的感激和信任,成為趙構的心腹之一。

趙構稱帝後,提拔汪伯彥當了宰相,汪伯彥非主戰派,力主趙構不斷南逃,致使長江以北的大片宋土丟失。

後來,在主戰派的壓力下,趙構罷免了汪伯彥,這其實是汪伯彥在替趙構背鍋。也因此,趙構一直惦記著這位忠於自己的老臣。

汪伯彥被罷免幾年後,趙構提醒秦檜等要起復汪伯彥,不過,因為汪伯彥背負的民憤太大,只能隨便任命一個不重要的官職。

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汪伯彥於管理祠觀的閒職上病死,死時七十三歲。

五:《宋史》之奸臣秦檜???

秦檜可以算是古今第一大奸臣,他能善終,估計是讓很多人遺憾的事情。

秦檜不但是奸臣,還是權臣,他的權勢一度壓過宋高宗趙構,讓趙構總擔心秦檜要害自己。

有史書記載,秦檜死後,趙構曾對侍衛大臣楊存中說:「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可見,秦檜生前的權勢。

此記載是真是假不論,秦檜在根子上,跟趙構始終是一夥的,他們在對金妥協求和的大方向上,是絕對的盟友。

也因此,即使秦檜獨相多年,並且專權囂張,趙構也能忍受,在秦檜死後,還要咬著牙追贈其為王爵。

甚至在秦檜死後,天下人要求追究秦檜的責任時,趙構還為死去的秦檜站台,公開表示,秦檜的一切對金策略,都是自己認可的。

秦檜死在宰相任上,死時六十六歲。

他死後,南宋對他的評價有過多次變動,要北伐時,就會剝奪秦檜的爵位,要跟金國和平時,又會恢復秦檜的爵位。

但不管南宋是怎麼看待秦檜,後人把他的跪像立在岳王廟前,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六:《宋史》之奸臣万俟卨?

万俟卨成為奸臣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謀害岳飛。

岳飛被陷害時,最早被秦檜委派去擔任主審訊官的御史中丞何鑄被岳飛背上刺有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所感動,不願意配合秦檜陷害岳飛。

於是,秦檜安排万俟卨代替何鑄,万俟卨負責審理岳飛一案後,秉承秦檜的心意,誣陷岳飛謀反,坐實了岳飛冤獄。

岳飛之冤死,万俟卨難辭其咎,也因此,岳王廟前的四個跪像,有万俟卨一座。

秦檜死後,万俟卨成為宰相,配合宋高宗趙構繼續對金妥協政策,史載:「卨主和固位,無異於檜,士論益薄之。」

紹興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万俟卨病死,死時七十五歲。

七:《遼史》之奸臣張孝傑??

張孝傑並非大家熟知的歷史名人,他是《遼史·奸臣傳》記載的十一位奸臣中,唯一的漢人。

張孝傑是遼國科舉的狀元,在遼國的官場中,最高曾做到北府宰相一職,位高權重,是當時遼國漢官的榜樣。

《遼史》記載張孝傑相當貪財,但把他記入《奸臣傳》卻是因為加入了耶律乙辛(《遼史》中的第一奸臣)集團。

耶律乙辛集團把遼道宗耶律洪基的髮妻簫觀音及其子耶律浚陷害致死,張孝傑在其中出力甚多。

遼道宗大康六年(公元1080年),張孝傑被後悔殺掉老婆蕭觀音的耶律洪基貶斥到地方為官,此前,耶律乙辛集團已經完全失勢。

張孝傑晚年回到家鄉建州永霸縣(今遼寧朝陽市)養老,並在家鄉病死,得以善終,歲數不詳。

若干年後,耶律洪基和蕭觀音的孫子,耶律浚的兒子耶律延禧(遼國末代皇帝天祚帝)成為遼國皇帝後,下令對死去的張孝傑剖棺戮屍。

八:《明史》之奸臣溫體仁??

溫體仁是《明史·奸臣傳》的記載中,唯一獲得善終的。

溫體仁曾擔任明朝崇禎年間的首輔大臣,崇禎朝的首輔基本都當不長,溫體仁是唯一的一個連續任職四年的首輔(周延儒任職首輔四年多,但他是分兩次擔任)。

溫體仁成為奸臣的最主要要原因是,他跟東林黨是政敵,曾聯手周延儒(名列《明史·奸臣傳》中)阻止東林黨大佬錢謙益入內閣為閣臣。

擔任首輔後,又多次攻訐東林黨,並試圖整死錢謙益,還差點成功。

幸虧錢謙益向大太監曹化淳求救,曹化淳插手錢謙益一案,溫體仁不甘心,想把曹化淳也扳倒,結果被曹化淳以「朋黨」的理由,說服崇禎罷免了溫體仁。

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溫體仁罷官回鄉,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溫體仁病死,死時六十五歲。

史載,溫體仁死後:「帝猶惜之,贈太傅,諡文忠。」

九:結語??

以上是我挑選的幾位著名的善終的奸臣,其中,宋朝占據了一半之多,這是因為,宋朝特殊的規則對文官有利,基本上不殺士大夫。

史書中記載的奸臣,除秦檜、万俟卨這樣遺臭千年的之外,其實很多未必是真奸臣,只不過他們的某些行為不被古時的讀書人所容而已。

至於對錯,自有後人評說,歡迎讀者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參考文獻:《新唐書》《宋史》《遼史》《明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a12310d833678ab9eb29dd716954b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