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案例告訴你一個真相:晚年養老,兒子和女兒誰更靠得住?

2019-09-20     情感有點甜

人們常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兒子是父母的皮夾克,不管是小棉襖還是皮夾克,都可禦寒,讓父母覺得溫暖。

曾經的老人,有著傳統而腐朽的思想,他們總覺得養兒防老,女兒終究是別家的人,嫁了人,便不再是親人。

可如今年代不一樣了,當今社會男女平等,兒女在法律上享有相同的繼承權以及贍養義務。

可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老人保留著重男輕女的思想,他們總覺得,人老了只能依靠兒子,女兒是靠不住的。

那麼現實生活當中真如大家所想像的那樣嗎?大家一起來看看以下兩個案例,會告訴你,養老到底要靠誰?

案例一、王老爺子,60歲

在我們那個年代,重男輕女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想必我的同齡人都深有感觸,我們總覺得養兒防老,女兒結了婚就是別人家的人不會再管我們,所以在我年輕的時候,幾乎把所有的一切都留給了兒子,至於女兒,我只當成親戚。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幾十年過去了,我也老了,如今的我跟老伴兒單獨居住在老房子裡面,兒子女兒都早已成家,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我們也不便打擾。

只是這些年來,我們沒有少幫襯兒子,他們住的婚房是我們買的,他們的孩子也是我們養的,可前段時間我生病之後照顧我們的卻是女兒。

我的病來得非常迅速,老婆自己最快的速度將我送進醫院,然後打電話通知兒女,首先趕到醫院的就是女兒,兒子到晚上才來。

女兒怕我沒人照顧,留在醫院三天三夜,兒子到醫院看了一下,藉口有事走不開就離開了。

現在想想,我真的很後悔,我這輩子虧欠最多的就是女兒,到老了真正靠得住的卻是她。可是女人也有婆家,也有公婆,這以後又該如何是好呢?

案例二、馮先生,65歲

我從來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因為在我看來,兒子女兒都是我的心頭肉,他們對於我而言同樣重要,所以我對待兒女向來是一視同仁的。

至於兒子女兒誰更靠得住,我已經親身經歷過了。兒子大學畢業後留在了身邊,給他買車買房,後來有了孫子以後,一直都是我們照顧。女兒嫁到了外地,除了逢年過節一般很少回來。

有一回啊,我走路自己摔了一跤,本以為沒多大事,結果一躺就是二個多月,家裡的老婆子年紀也大了,照顧起來多少不方便,女兒聽說之後來了照顧了2天,可她也有孩子和工作,被我打發回去了。

至於我的兒子,自從他結婚之後就很少管我們,除了帶孩子的時候需要我們。他是一個怕老婆的男人,家裡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兒媳婦說了算。

兒媳婦不待見我們也不願意我們去他們家裡,所以我們現在所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

案例剖析:

養兒防老的思想早已過時,如今是21世紀,女孩子們也懂得孝敬父母,但做父母的也要一碗水端平。

如果大家把女兒當成外人,總是重男輕女,想必在年老之時女兒也不會心甘情願地給予照顧。

但是我想說的是,養老啊,兒子女兒都可能不靠譜,唯一靠譜的就是你自己,一個好身體,一筆能給自己養老的「養老金」。這也就是上面的2個案例,能告訴我們的的一個真相。

很多老人年輕的時候,都會把所有的積蓄以及未來養老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其實不知道的是,這不僅僅會害了孩子,讓孩子少了奮鬥之心,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能力,更為未來自己的養老的失敗埋下伏筆。

同時有時候養老啊還涉及到現實問題,就如案例二中的女兒一樣,她也想給父母養老,可是現實不允許,她人在外地有家有口,很多時候也身不由己,同樣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在兒子身上。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只要夠孝心,天涯海角都能給父母養老,我不否認有這樣的人和孝心存在,而且我希望能更多地看到這樣的案例。

可是現實告訴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做不到的,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都懂得,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可是父母跟子女之間有時候卻不是如此。無論是從人性還是道德的角度來說,從今天開始要記得,努力的給自己養老。

情感有點甜主筆:說愛情感

微信公眾號:說愛情感 每天讀點情感心理學,會更懂對方的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OSNUm0BJleJMoPMgK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