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園林 詩意滎陽

2020-01-09     鄭州時訊

中州腹地,中國河南,坐落著一座風光旖旎、富冠海內的歷史文化名城——滎陽。這裡河嶽山川拱戴,百川生生徑流,自然人文交織,人民樂業安康。


2019年12月,這座千年古城再獲殊榮,躋身國家園林城市。

滎陽


打造文化園林


滎陽人挖掘城市歷史文化資源,在繼承古典造園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讓園林文化積厚留光。


李商隱公園,寄詩魂引入園林神韻,寓詩於景。


劉禹錫公園,十步一景,景中含詩。


京襄城遺址公園,一段殘城牆包含了太多的歷史信息。


人民公園,源自「人民公園人民建「。建設植物科普館,講述植物生命的神奇;每年舉辦以園林文化為主題的書畫展、攝影展,市民既是園林成果的參與者也是享受者。


創園順乎民意


市政府拆遷閒置廠區、修復城市廢棄地,應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打造濱河公園。


檀嶺公園,因地制宜節約建園,依自然地勢建設下沉式綠地。


廣武路帶狀公園,利用其狹長地段及高壓走廊縱貫的特殊性,合理組織劃分空間,服務周邊密集的居住區。


盡享舒適人居


居家附近有公園,房前屋後建綠地。開放式的單位綠化,使辦公區域與園林景觀融為一體,與民共享。園林式小區盡顯滎陽人的生活品質。作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範市」,在最基本的綠色單元,營建百姓最貼身的人居環境。


構建綠色網絡


一條條縱橫交錯、獨具特色的景觀大道遍布全城。道路兩側各50米寬的綠色廊道呈現了林蔭道路的復合功能,引導市民綠色出行。


綠道張開遼闊的擁抱,與公交、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銜接,讓山水林田湖草同在一個臂彎里,沿綠道而行,多樣化景觀不絕於途。


生態復興自然


科學實施南部礦區環境提升治理工程,讓礦山復綠。


修復索河水體,打造濱水景觀普惠兩岸百姓。


棕地修復使廢棄地資源化,蝶變綠地系統中的有效空間。


依母親河索河打造了「千畝濕地」,形成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傳承歷史文脈


滎陽是「嫘祖故里」、「鄭氏祖地」、「中國象棋文化之鄉」、「中國詩歌文化之鄉」、「中華詩詞之鄉」,歷史文脈傳承千年。


織機洞古人類遺址孕育出滎陽文化的博大精深。


項羽劉邦在滎陽廣武山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成為中國象棋盤上「楚河漢界」的真實原型,亞洲象棋錦標賽、世界象棋錦標賽在滎陽舉辦,讓「中國象棋文化源於滎陽」這張名片走向世界。


在抗日時期掩護過戰地醫院被稱為「英雄樹」的古橿樹,依然枝繁葉茂。


低碳節能環保


滎陽始終倡導低碳節能的生活理念,資源循環利用。


污水處理後的污泥實現制肥。園林綠化廢棄物變廢為寶,枯枝敗葉制肥再利用。生活垃圾全部焚燒發電,踐行可持續發展觀。


今天,快捷通暢功能完備的城市格局、清新宜人的城市風貌、溫馨舒適的人居環境,造就了滎陽大氣包容、海納百川的開放氛圍,人民群眾的自豪感、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增強。



未來,文化博弈山水生態,滎陽必將書寫綠色跨越的新篇章。



滎陽市接受國家園林城市現場驗收,技術報告片、資料核查、現場評價均得到國家園林城市專家組一致好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LJqmG8BxtCz63RL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