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驚喜,也沒有意外,2019年的諾貝爾獎再次與國人無緣。儘管我國也曾有莫言、屠呦呦拿到過諾貝爾獎,但是總的來說拿獎的國人還是太少太少。我國之所以獲獎少,並不是因為我們的科學家不行,而是有著太多的其它原因。就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科學家,就曾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很多人都說功大的人,也都名大。然而這位科學家卻是一位肩扛國之重器、身系科技命脈的老黃牛。這位只會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的老科學家便是已故的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堯先生。
趙忠堯先生出生於1902年,浙江諸暨人。作為我國的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他的一生都堪稱傳奇。1920年,年僅18歲的他便考入了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南京大學前身),1930年,趙忠堯先生便拿到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現在的人出國留學,很多人都是為了混文憑,甚至是棄祖國而去,然而趙忠堯先生卻是希望在國外多學技術,並最終報效祖國。在美國學習期間,趙忠堯先生的導師是有名的科學界大拿密立根(192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1年學成後的趙忠堯選擇回歸了祖國,出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在這裡趙忠堯開設了中國首個核物理課程,主持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趙忠堯與他的老師葉企孫一起,還培養了一批後來為中國的原子能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人才。比如兩彈一星的功勳鄧稼先先生。而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也都曾經受業於趙忠堯。
趙忠堯的學生都可以說是我國的民族脊樑,作為老師的他自然也會有兩把刷子。而趙忠堯就曾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1932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安德森等人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他們發現了正電子,並因此在1936年獲得了諾貝爾獎。然而這一次頒獎卻成為了諾貝爾獎史上一次公案。因為最早觀察到正負電子對產生與涅沒的人是趙忠堯,並不是安德森。以至於多年以後安德森寫書公開承認他與趙忠堯的辦公室僅有一牆之隔,而他的研究也是受到了趙忠堯的啟發才做的。不過面對這些虛名,趙忠堯從不放在心上,他更希望的是能讓中國真正富強。
追憶趙忠堯,就不得不提及一起有關他的軼事。抗日戰爭爆發後,作為知名科學家的趙忠堯自然會受到敵人的關注。這個時候的他手上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東西--50毫克鐳元素。為了不讓敵人拿到此物,趙忠堯不惜偽裝成瘋乞丐,將50毫克的鐳元素藏進鹹菜罈子以躲避敵人的搜查。
1946年,趙忠堯受當時的中華民國委派,赴比基尼群島參觀美國的原子彈試驗,之後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處進行核物理和宇宙線方面的研究。新中國成立後,趙忠堯便希望能夠回到祖國,再次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然而他的歸國之路和很多科學家一樣十分艱辛。
1950年3月,趙忠堯便辦理了歸國手續,但是就在八月底準備啟程時,受到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調查,並遭到了扣押。美國扣押開學家的消息,在當時的國際社會引發了很大的抗議,最終迫於輿論壓力,在糾纏、扣押了兩個月之後,趙忠堯才順利地回到祖國。
回到祖國後的他,分別在1955年和1958年組建了我國第一、二台質子靜電加速器。這兩項研究的成功對我國核事業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一直到2000年,他的加速器才完全「退役」。毫不誇張地說我國的第一枚原子彈誕生,第一枚氫彈爆炸,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一個核電站興建,都有著他與他學生們的身影。
也許有細心的人會發現,趙忠堯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兩彈一星」的功勳名單當中。按理說他的成就,已足以進入這份功勳名單。既然如此,這又是為什麼呢?如果非要找原因,那也只能說這是時代的原因。儘管沒有這些名譽,沒有這些頭銜,但是趙忠堯卻在很多科學家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比如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曾說過要不是趙教授在30年代對正負電子湮沒發現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就是正負電子產生和湮滅過程的最早發現者,沒有他的發現就沒有現在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也就沒有今天的物理研究。又比如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曾說過趙忠堯先生於1930年發表的兩個工作是最早關於正電子的工作,是十分了不起的實驗。
他為我國的核事業做出了卓越了的貢獻,然而他卻又默默無聞。雖然他不在「兩彈一星」的功勳之中,知道他名字的人也很少,但是他做出的貢獻誰也無法抹滅。時代已久遠,但是歷史不會忘記。向老一輩的科學家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