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曾經自以為是地「改正」過父母,因為覺得是為了他們好。
可對於父母的習慣,有時需要的未必是改,而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度」,讓他們覺得踏實、舒服、自在。
其實,我們去適應父母,遠比他們適應我們要容易得多。
對於父母來說,真正的「為你好」,是「你覺得舒服」,而不是「我覺得你這樣會舒服」。
回家過年,請記住:「父母教你時,你是張白紙;你糾正父母時,父母已成畫。」
春節是團圓的日子,和家人團聚,被「愛」包圍,但是我們也很容易因此喪失了邊界,子女常常為了表達對父母的愛,也為了讓自己不內疚,最後失去了自己的邊界。
最近看到一句話非常有感觸:父母教你時,你是張白紙;你糾正父母時,父母已成畫。
我在朋友群問了同樣一個問題:有沒有哪個時刻,你覺得「改變」父母是為他們好,其實卻傷害了他們?有很多朋友就此給我留了言——
「去年春節回家,發現這一年給我媽買的新衣服她都沒怎麼穿,當著親戚的面就沖她發了脾氣。後來回到北京,我媽打電話說,不是不喜歡是捨不得。她還特意讓鄰居幫她發了微信給我,看著她穿著新衣服笨拙地比了個『耶』,突然覺得自己挺對不起媽媽的。」
「我媽參加婚禮拿回來的喜糖都要留起來,家裡來客的時候拿出來吃,我覺得寒酸,當著客人的面丟到了垃圾桶里,我媽當時眼圈就紅了,丟完糖我就後悔了。」
「剛到外地時,父母每天給我打電話,我嫌煩,讓他們發微信,他們就學會了發微信;後來放假回家,看見家裡的檯曆密密麻麻地寫著怎麼用手機發微信的說明,覺得自己真自私。」
「我總抱怨媽媽給她買的東西都不吃,我媽有一次特別抱歉地說『歲數大了,真的吃不下了』。表情就像被批評的小孩一樣,一瞬間很扎心。」
「4歲的女兒告訴我,你總嫌棄姥姥不會說普通話,姥姥今天跟我說,她以後要少跟我說話,免得我變土了。聽了女兒的話,我想哭……」
這樣的片段還有很多,看著看著,我的鼻子就酸了。
以前我也曾不止一次跟媽媽抱怨、生氣,因為給她買的東西她不吃、送的禮物她不用、想讓她享受更好的生活她不習慣,或者覺得她的有些習慣在外人面前有些丟臉。
的確,父母或許並不完美,但他們一直在努力跟隨我們的節奏。
他們要學會用智慧型手機、用微信、看朋友圈、發語音;他們要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他們要改掉小時候帶你的大部分經驗,接受更科學的育兒理念;甚至,他們要改變自己說了一輩子的口音……
他們努力成為我們期望的那個樣子,只是因為我們總覺得「我是為你好」。
那麼,真正的「為父母好」應該是怎樣的?
從朋友琪那裡,我受到一次很好的孝順「教育」。
和琪吃飯席間,琪的爸媽來了電話,琪拿著電話一直點頭說「好」「是嗎,太好了」「回來趕快給我看看」。
掛斷電話琪說,她爸媽報了旅遊團出去玩,剛才神神秘秘地告訴她「正在XX買東西,又便宜又好」。
琪噗嗤一笑:「不知道哪家旅行社專門找老人推銷,團費還不夠機票錢,明擺著就是購物團,已經買了一路的土特產、紀念幣……」
我很是納悶:「明知道是購物團,你還讓他們去?」
琪笑笑說:「他們高興就好,這麼多年節儉慣了,花小錢買點土特產可以,真讓他們花大價錢去報旅行團,肯定捨不得,何必難為他們呢?」
琪說,她父母都是工薪階層,一直過得很儉省,退休後,老同事偶爾會招呼著一起出去玩,選的都是便宜的旅行團。因為這,她沒少沖老兩口發火,天天給他們講便宜的旅行團怎麼坑老年人買東西。
有一次,她爸媽又偷偷報了名,她知道後把爸媽數落了一頓,自己去旅行社退了錢,又給父母選了個高品質的團,請了年假陪他們一塊去玩。
結果呢,一路上爸媽連張帶笑臉的照片都沒拍,回到家,媽媽就淡淡地跟她說了一句:「你是不是覺得我和你爸現在都是廢物,什麼事都做不了?」
琪說,她媽媽一輩子沒對她說過重話,那算是唯一的一次。
那件事之後,琪反思了很久,她說她突然意識到想要改變父母一輩子的習慣,未必真的是對他們好,反而可能會傷了他們的心。
從那之後,琪和老公就達成了默契,只要雙方爸媽做的事沒有原則性問題,不影響他們的安全和健康,他們就不反對。
琪的話讓我思忖良久——
在擁有了更多的知識、見地、能力之後,或多或少,我們都曾經這樣自以為是地「改正」過父母,因為覺得是為了他們好,我從來沒覺得這樣的「改正」有什麼不對。
可對於父母的習慣,有時需要的未必是改,而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度」,讓他們覺得踏實、舒服、自在。
或許某一天,我們也會在害怕失去的恐慌里懂得:比起改正父母,只要他們能陪伴著我們,就是最大的幸福。
其實,我們去適應父母,遠比他們適應我們要容易得多,為人子女最該做的,就是停止改變父母。
對於父母來說,真正的「為你好」,是「你覺得舒服」,而不是「我覺得你這樣會舒服」。
馬上就要春節了,這句話請每一個做兒女的記在心上:
「父母教你時,你是張白紙;你糾正父母時,父母已成畫。」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閆涵
編輯/侯曉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Ebcw28BjYh_GJGVyX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