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019年高明區首屆「區長杯」校園足球特色聯賽、足球啦啦操、顛球競賽啟動儀式在楊和中心小學拉開序幕。其中,校園足球特色聯賽吸引全區15所學校代表隊參加,賽程持續一周。
近年來,隨著校園足球走向深入,高明很多學校把足球教育納入學校校本課程,推動校園足球特色項目蓬勃發展。目前,高明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全區中小學中占比35%以上。
但缺乏專業的足球教師,配套課程不成體系,發展硬體配套設施不足,社會、家庭、學校難以形成共識等問題,成為橫亘其中的瓶頸。足球教育如何才能成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撬動點?校園足球如何真正做好,走得更遠,引發各方思考和探索。
昨日,高明區「區長杯」校園足球賽在楊和中心小學舉行,由楊和中心小學(淺藍衣)對陣更合小學(深藍衣)。
楊和中心小學隊員在休息時間聽教練布置戰術。
楊和中心小學足球隊取得的獎盃擺滿櫥窗。
現狀
足球特色教育蓬勃發展
一記腳背正面踢球,直奔對方龍門;躲開多方防守,先是地滾球,再轉身踢球一氣呵成;花式過人假動作,實現精準傳球……昨日,儘管有些許涼風,但高明區首屆「區長杯」校園足球特色聯賽賽場上,各小學代表隊摩拳擦掌,一上場就用媲美專業的足球技術,為觀眾奉獻一場場精彩的賽事。
隨著青少年校園足球深入推廣,校園裡湧現足球小子已不是新鮮事兒。楊和鎮中心小學、滄中附小、廣二師高明附校、明城小學等學校,結合學校自身優勢,開展足球特色教學,已摘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牌匾。
數據顯示,在高明區40所中小學校中,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學校有15所,廣東省足球推廣學校12所。
賽事的舉辦地楊和鎮中心小學,是全區足球教育的佼佼者。早在2012年,楊和鎮中心小學便開始構建校園足球課程,每班每周至少開展一節足球特色課,以足球文化浸潤學生成長。隨後,學校編寫學校足球校本教材,推動成立班級足球隊,並每年舉辦班級足球聯賽,實現以賽促學。此外,該校還每年舉辦校園體育節,將足球文化融入節日中,並設置足球啦啦操比賽、足球手工賽、足球版畫比賽等。2014年,楊和鎮中心小學評為廣東省足球推廣學校,2015年,成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借力學校足球特色建設與推廣,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實現『以球育人、以球促建、以球健體』目標。」楊和鎮中心小學校長麥偉文表示,足球教育的深入推進,培養學生人格品質,既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較大提升,也讓學生智力發展更趨完善。
麥偉文介紹,接下來計劃進一步在足球上做深文章,強化師資力量,適當引入社會力量,將足球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學,融入德育工作,讓1年級至6年級學生掌握基本的足球知識,並以課程形式落實好,讓學生認識足球、掌握足球技能、理解足球文化。
思考
足球教育發展面臨瓶頸
如同楊和鎮中心小學一樣,足球教育逐漸成了學校重視學生素質教育的其中一個代名詞。以足球撬動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以足球推動學校課程改革、特色發展,成為不少學校思考的發展之道。但在足球教育熱度日漸高漲的同時,亦存在著難以規避的短板問題。其中,師資力量被認為是目前高明足球教育最突出的制約。
「全區專業的足球教師數量較少,且分布不均衡。」高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張相國說,專業的足球師資力量是稀缺品,目前開展足球課程的中小學,多數由體育老師「兼職」足球教練。從2015年起,參與足球教育的教師,大部分積極參與各類培訓,15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教師,均受過國培、省培和市培。
從娃娃抓起的青少年足球,不僅需要專業的足球教師進行有效引導,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訓練需求,更需要科學的訓練課程能力。目前,全區足球特色學校難以形成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
「我們正在思考足球訓練體系與足球課程體系的建構。」張相國認為,青少年足球是奠定足球基礎的最好時機,要統一從基本功抓起,構建高明區中小學訓練體系,利用中小學的地域分布,科學合理的組織高明區校園足球聯賽,最終「集結」高明區各年齡層的足球精苗子。在足球課程體系構建方面,目前有的學校自己編寫校本課程,有的是教育部編寫的相關足球課程。「但問題在於,尚未抓准課程標準。高明要豐富校園足球課程,落實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的足球課,紮實足球教學質量。」張相國表示。
此外,硬體配套設施不到位也是校園足球發展的掣肘。「推動一項體育教育項目需要資金扶持,學校的各類硬體配套設施需要升級改造。」麥偉文坦言,學校目前還是煤渣跑道,場地設施配套未到位,給孩子日常的足球訓練帶來不便。
探索
打造三級網絡聯賽體系
校園足球師資匱乏,資金不足,場地亟待提升,這是足球教育融合發展的重要問題,如何讓整個學校足球教育從教學、訓練和競賽實現全面推進,成為足球教育最應思考的問題。
我們把目光移至深圳。早在2017年,深圳形成《深圳市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建設方案(徵求意見稿)》等制度性文件,其中市財政對全國和市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分別給予每年20萬元和10萬元的專項經費支持。通過市文體旅遊局、市足球協會等多部門聯合,發揮行業專業優勢,針對青少年足球人才梯隊建設、校園足球教練員等培訓。同時,通過比賽建立起6級青少年足球訓練營,組建了U13、U14、U15、U16、U17、U18六支男子青年梯隊以及三支女子青少年梯隊,暢通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和輸送通道。
而在足球場地建設上,深圳市探索採用公建民營、民辦公助、委託管理、PPP等多種方式,加強足球場地建設。此外,在小學、初中、高中校園足球三級聯賽的框架下,搭建多形式的校內競賽體系,重點發展班級足球聯賽,推動足球普及,並創新開展校外足球班級聯賽。
圍繞高明區40所中小學和地域分布,高明在今年上半年進行了全區分片區的中小學主客場制的足球聯賽,現籌劃以楊和為分界點的片區聯盟賽,到全區中小學的總冠軍賽,積極有效地發揮區域間的聯盟人才發展,最終挖掘到最精、最好的人才苗子。
高明區教育局副局長鍾國禎寄望,建立校園足球領導工作小組,健全校園足球有效機制。加快足球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校園足球普及水平。同時,以足球為龍頭,深化足球教學改革,通過足球課外鍛鍊訓練,完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以足球特色學校為引領,逐步實現全區中小學校園足球全覆蓋。
在校園足球發展保障上,高明區還將以師資隊伍建設、改善場地設施條件、健全學生參與足球激勵機制、加大經費支持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等方面下功夫,落實足球特長生文化課教學管理,完善考試招生政策,激勵學生長期積極參與足球學習和訓練。
「推進以班級聯賽為普及、校盟聯賽為基點、區級聯賽為主線的三級網絡聯賽體系,提升學生足球技能水平。」張相國認為,「區長杯」三項聯賽的最大目的,就是打造成為高明區校園品牌賽事,到一定的時間段「區長杯」就銜接到初中和高中全面開展,到那時真正以賽事挖掘、培育各年齡層足球苗子,並打通人才培養渠道,擴大足球教育覆蓋面。
相關
連結
高明全國青少年
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一覽
高明區滄江中學附屬小學
荷城街道石岐小學
荷城街道德信實驗學校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高明附屬學校(合併原富灣中學、原富灣小學)
明城鎮明城小學
更合鎮更合中學
高明區職業技術學校
楊和鎮楊梅小學
楊和鎮中心小學
更合鎮中心小學
高明實驗中學
高明區第一中學附屬小學
明城鎮東洲中學
高明區滄江中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BMrsW4BMH2_cNUgTsG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