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大家從小就在語文課本中學過,作為曹操的愛子之一,曹操可謂是對這個兒子喜愛有加了,經常把他帶在身邊。可是有一個大家可能都不知道的事情,便是在曹植死後,為什麼他的墓中喜歡用老鼠陪葬呢?這是什麼癖好?說出來原因很無語!
古代有很多規矩我們都知道,特別是那些有權勢的皇宮貴族,就連死後都要帶上一大批珍貴珠寶和文物去陪葬,寓意就是人死了,到了另一個世界也能過著活著時候的生活。甚至有的王公貴族直接用生前伺候過他們的妃子、太監宮女進行陪葬,俗稱人殉。
只不多這種制度到底是太過於殘忍,隨著社會的發展自然是要被拋棄的,以至於後來都改成了用陶瓷俑人作為陪葬品。在秦始皇陵墓中,就曾有考古學者發現有大量陪葬動物俑,數量高達上千件,實在駭人。
不過古代的殉葬,一直以來都是遵循事死如事生的原則,在秦漢時,已經發現有用活的動物作為陪葬的習慣。像是馬殉,意思就是人生前有多威風,死後也要風風光光的走。慢慢地,也像人殉一樣,這些活的動物被逐漸用陶瓷動物替代。
這樣也就印證了曹植墓中用老鼠俑陪葬的疑惑了,其實曹植的墓中並不只是有老鼠俑,考古專家從中得到的有上百件劣等文物,墓室中大多值錢的東子都被盜墓賊洗劫一空了。曹植墓中其他動物俑興許看起來還算過得去,盜賊能拿的也都拿走了。
就是這老鼠俑,看起來好像不怎麼吉利的樣子,盜賊也就懶得拿了。但且再從民俗學中去解釋這動物陪葬制度,也就不難理解了。古代有三十六種生肖,動物俑很大一種程度上也是供慕主預測的。
所以,古人的殉葬制度都有他們那個時代的道理,所以葬這些動物俑完全是出於為慕主提供預測的需要。就好像想要預測下一代的君王是個什麼樣的人一樣,動物在某種程度上也就反映了後人的性格色彩。
所以,看到這裡的你們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