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善積福的第一步

2022-07-04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修善積福的第一步

《增廣賢文》中說到:「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們常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些名言都是古聖先賢留下的智慧,是我們每個人應該記住、細心體會並努力去踐行的。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當人在做善事的時候,很容易會把所做的好事放在心上,認為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並期待著回報。今天聽了康老師的講課我明白了,要把心定在改過上,改過就是在修德,過失減少了,心中的惡沒有了,這就是在修善,所謂「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改過就是修善,而且是在修大善。

另外不能把心僅僅停留在做好事上面,認為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並因此停止不前,不再進步。了凡先生曾說:「未論行善,先須改過」改過要放在修善的前面,過失改正了,善心自然就出來了。如果不改過,只是一味地去做好事,就好像用竹籃打水一樣,最後只能是一場空。

記得曾經有一位老師跟我們分享,她說:「以前我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做義工,因為我知道這樣做會有善報,都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但是為什麼我也在不停的做好事,自己以及家人都沒有什麼改變呢?後來學習我才明白,原來是用心錯了。因為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都是為了自己和家人能好的一顆心,沒有真正利於別人的心,而且一天下來認為自己做了很多善事,常常把做的好事放在心上。從未反省過自己的過失,在生活中這邊做著好事,那邊還跟人斤斤計較,看人毛病,跟人發脾氣,對父母很不耐煩。」境緣沒有改變,恰恰是因為我們的過失沒有改。

我們知道想得到好果實,需要種下好種子,付出多少辛苦,就會有多少收穫。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想的是什麼,做的是什麼,都是在心田上種種子,種下什麼種子就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人為什麼要反省,為什麼要改過,因為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都是在種種子,每個種子都會結出果實,是苦果,是甜果,都要自己去承受,所以過失一定要改。

提到改過的重要性,先為大家講述一下清朝名臣曾國藩的故事,曾國藩的成功,與他的勇於改過,是有直接關係的。曾國藩的改過,貫穿其一生。他10歲的時候,和我們許多人小時候一樣,喜歡睡懶覺,太陽照屁股了還不醒來。曾國藩心想這麼下去不行,於是想了個辦法。他用一根線吊著一個秤砣,置於銅盆上方,然後在線上系一根香,點燃。香燃盡燒斷線,秤砣掉到銅盆之上的時候,正是每天天快亮的時候。曾國藩每天就是被這響聲驚醒,然後爬起床讀書的。

久而久之,曾國藩就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曾國藩早年喜歡抽煙,是鐵桿煙民。師從唐鑒、倭仁兩位先生後,他立志改掉這一毛病,最終,歷經與煙癮的無數次決鬥後,曾國藩戒掉了煙癮。戒除睡懶覺、抽煙這兩大毛病。曾國藩最重要的改過,是改掉了自己原本過於剛硬的性格。由於個性過於剛硬,原則性太強,曾國藩在最初帶兵的兩三年,得罪了很多人,碰了很多壁。後來歸鄉期間,他經人點撥,懂得了以柔克剛的道理,從此做事做人不再一味蠻幹。這一改變,對曾國藩一生至關重要,也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

曾國藩說:「知己之過失,承認它,並且改正它,毫無吝惜之心,這是最難的。」

《了凡四訓》中說:「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所以我們一定要每天反省,每天改過。方能「德日進,過日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9c342be33c399184dda812ae5e847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