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態可掬的企鵝能長多大呢?南極發現1.8米高企鵝

2019-11-19     貳苟娛樂

這種巨型企鵝站立高度跟人類差不多這種巨型企鵝站立高度跟人類差不多。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遠古巨型企鵝。由於體型巨大,在初次見到這種企鵝的化石時,科學家甚至以為它們屬於一種巨大的龜類。科學家認為,這是有記錄以來第二大的企鵝。

  通過對骨骼化石的測量,科學家估計這種企鵝的站立高度接近1.8米,重量大約為100千克,而它們生活的年代大約為6000萬到5500萬年前。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德國森肯堡研究中心的古生物學家傑拉爾德·邁爾(Gerald Mayr)稱,這一發現揭示出「在企鵝演化早期剛剛失去飛行能力的時候,它們就發展出了龐大的體型」。

  紅色方塊顯示的是比氏庫米企鵝的肱骨和鳥喙骨,旁邊是分離出來的圖像紅色方塊顯示的是比氏庫米企鵝的肱骨和鳥喙骨,旁邊是分離出來的圖像。

  阿蘭·滕尼森(Alan Tennyson)是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的脊椎動物管理員,也是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2004年,他與同事古生物學家保羅·斯科菲爾德(Paul Scofield)在紐西蘭奧塔哥大區的一處海灘上發現了這塊化石。一開始,他們以為這是一種龜類的化石。2015年,一位化石技術人員在開始準備這件化石標本的時候,發現化石肩胛骨上鳥喙骨部分的特徵表明,它其實屬於一種古老的企鵝。

  後續的分析發現,這種企鵝生活在5500萬到5900萬年前,即距離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非鳥類恐龍滅絕僅僅過去了700萬到1100萬年。研究者將這種企鵝命名為Kumimanu biceae(比氏庫米企鵝),其屬名Kumimanu是受到了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文化的啟發。在毛利人的文化中,「kumi」是一種傳說中的怪物,而「manu」在毛利語中是「鳥」的意思。種名biceae則是為了紀念滕尼森的母親,比阿特麗斯·滕尼森(Beatrice 「Bice」 A。 Tennyson),是她鼓勵了滕尼森對自然史的學術追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9EGhG4BMH2_cNUgIc5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