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1700萬視障者,修一條觀影「盲道」

2024-05-17     新周刊

中國盲文圖書館五樓放映廳,一場特別的電影首映禮正在進行。現場有30位視障觀眾,他們將一同「觀看」最新上線的無障礙版《熱辣滾燙》。

音樂漸入,無障礙解說旁白配合電影畫面展開,「陽光透過窗戶,畫面慢慢移動」「房間中一片雜亂,吃剩的外賣擺在茶几上」「花生皮散落一地」,聲音抑揚頓挫,娓娓道來。

觀眾身子前傾,聽得全神貫注,聽見賈玲飾演的杜樂瑩被人調侃時會笑出聲,聽到結尾處「未來要怎麼快樂怎麼來,你只活一次」,有人感動得哭了。

(圖/《熱辣滾燙》)

2個小時,視障觀眾們終於追到了這部今年大熱的影片,擁有了一場完整的觀影體驗。

曲折觀影路

毛衛義坐在前排中間,頭戴鴨舌帽。他是一位先天視障者,也是這裡的觀影常客。

中國盲文圖書館每周二上午放映一場無障礙電影。毛衛義每次都來,早上6點由家人送他到地鐵站,換乘兩條線路,到站後再由中國盲文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接至目的地。

有時趕上早高峰,他擠不進地鐵,只能往反方向坐幾站,一趟走完起碼2小時。也有找不到人護送的時候,他就讓家人幫忙請個臨時家政,一次花500元也堅持要去。

母親見毛衛義如此執著,曾打趣問他:「一部電影2個小時,往返4個小時,不怕折騰啊?」毛衛義不覺得折騰,這條觀影之路,他走了4年。

2021年,在朋友推薦下,毛衛義第一次接觸無障礙電影。當時,放映的片子是講述中國女排故事的《奪冠》。跟隨著口述影像講述員對劇情和畫面的講解,毛衛義人生中第一次完整地「看完、看懂」一部電影。他還記得那天心情激動,「不控制的話,眼淚就要出來了」。

《熱辣滾燙》無障礙版電影首映現場。

這些年,看電影讓毛衛義增長了不少知識。他沒上過學,不會盲文,對很多東西都不了解。像是飛機,他從來沒坐過,不知道長什麼樣,通過口述影像講述員的描述才明白。所以他喜歡歷史現實題材的影片。今年年初,他在中國盲文圖書館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飛機、炮火、戰鬥的場面讓他心潮澎湃。聽到主人公的腿被壓斷,救出來的時候很疼,他又感動得哭了。

看電影也是毛衛義為數不多的出門社交。毛衛義是80後,通過電影,他結識了一位70來歲的視障朋友。兩人聊得投機,看完電影就在現場交流,當面沒聊完的話,回到家還得打電話續上。在朋友看來,毛衛義性格外向,但不善言辭,很多感受無法準確講出來。看電影這幾年,聽著口述員描述一段劇情、一個畫面,毛衛義也慢慢模仿學習,表達能力改善了,分享欲也變強了。

毛衛義不想跟社會脫節,他想了解時下流行的影視,這樣就有話題跟朋友討論。看電影是他與社會保持連接最重要的方式。今年年初《熱辣滾燙》在全網引發熱議,毛衛義也聽說了。他好奇《熱辣滾燙》講述的故事,好幾次詢問中國盲文圖書館這部電影什麼時候會放映。

終於,在「全球無障礙宣傳日」這天,毛衛義等到了。

無障礙電影

今年4月《熱辣滾燙》結束院線放映,中國盲文圖書館開始製作這部電影的無障礙版。

田珈寧是此次製作團隊的主要成員。她從事無障礙影視領域已有13年,製作過約200部無障礙電影,主要工作是在原片基礎上增加旁白解說,為視障用戶提供必要的視覺描述,幫助他們在腦海中構建完整的故事畫面。

想像一個從未接觸過的東西是很困難的。在田珈寧看來,這也是製作無障礙電影的難點——如何將普通人一眼便能看懂的影像畫面,準確清晰地傳遞給視障人群。

撰寫腳本時,田珈寧就需要邊寫邊按暫停鍵,確認無對白台詞的部分,有多長時間可以加入口述。寫完之後,團隊成員之間還會互相審閱,一起討論修改。

無障礙電影口述腳本。

《建國大業》是她參與製作的第一部無障礙電影。電影人物眾多,畫面切換跳轉快,還涉及複雜的歷史背景,明眼人都很難完全看懂,對於視障者而言觀影難度就更大了。在撰寫解說腳本階段,她把電影反覆看了十幾遍,查閱大量資料了解歷史背景,研究角色特徵。

此次製作《熱辣滾燙》,電影劇情中涉及許多與拳擊相關的工具,這對視障觀眾可能都很陌生。為此,田珈寧特意找來打拳擊的朋友,對照電影畫面一個個詢問、確認,再補充到腳本中。

腳本完成後,就要給視障觀眾們「講」電影了。田珈寧有時會提前錄製好旁白,再混音剪輯到原片中;有時也會拿著腳本,在電影放映時現場同步講解。講述電影也是個體力活。有次田珈寧講解電影《霸王別姬》,片長3個多小時,一場講下來「嗓子都要受不了」。

田珈寧給視障觀眾講述電影。

每次放映結束,田珈寧都會跟視障觀眾聊聊,了解他們在哪些地方沒聽懂,還喜歡什麼類型的影片。有觀眾曾反映自己不愛看方言太多的電影,因為聽不懂,口述影像講述員也很難同步翻譯這些方言對白。因此在選片時,他們會衡量一部電影是否適合無障礙化,儘量避免方言電影。更多的建議則是渴望及時看到院線上映的新片。

然而,製作、放映無障礙電影專業性強又費時耗力。田珈寧介紹,不少院線電影的片源要下映很久後才能拿到,再製作成無障礙版放映。此外在全國範圍內,像中國盲文圖書館這樣長期製作、放映無障礙電影的機構數量相對有限,無法充分滿足全國1700萬視障者的觀影需求。

修築觀影「盲道」

為了方便觀影,毛衛義曾去到家附近的圖書館,詢問是否有無障礙電影放映活動,結果無功而返。他也嘗試通過手機軟體查找一些影片。可這些資源基本都不是無障礙版本,他聽得一知半解,加上對手機操作得不熟練,「點來點去,東西也找不到」,索性放棄。

在針對視障用戶的產品調研中,騰訊視頻的產品經理王璇也搜集到相似的問題。去年年底,騰訊視頻計劃推出「無障礙劇場」,為視障用戶開闢一個資源專區,集中呈現、更新無障礙影視內容。結合用戶反饋,騰訊視頻還希望優化產品的功能與交互,方便視障用戶操作。

產品優化的第一步是做好讀屏軟體適配,實現全面無障礙化。接下來就是做減法,將視障用戶不常用、用不上的功能往後放,把常用功能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有用戶提到自己幾乎不會使用投屏功能,王璇和同事設計無障礙劇場時就將這個功能隱藏到二級介面,同時將常用的倍速、後台播放等功能放在一級介面。

騰訊視頻「無障礙劇場」產品頁面。

產品體驗做好了,另一塊硬骨頭又來了:怎麼解決視障者沒片子可看的問題?

經過大半年籌劃,5月16號,騰訊視頻「無障礙劇場」官宣上線,其中最大亮點是對視障群體免費開放600餘部熱門經典影視作品的資源,包括《熱辣滾燙》《三體》《夢華錄》等騰訊視頻的近年熱門作品。這大大緩解了無障礙影片版權緊缺的情況。目前首批190部作品已經上線。

版權解決後,還有製作的瓶頸。針對製作人才缺乏的問題,騰訊視頻向社會公開招募100位公益志願者,同他們一起工作的還有騰訊視頻的自研AI大模型技術,這些技術加持將直接把志願者的工作效率提升3倍。

比如腳本撰寫環節,原本製作者需要反覆觀看電影,找齊影片中可插入解說的全部間隙。人工製作一部2小時的電影,要按3000多次暫停鍵,耗時1個月完成。

無障礙電影剪輯製作。

AI大模型通過智能識別,可以自動找全需要補充解說的間隙,並且自動生成畫面描述的腳本,給到志願者及相關製作人員參考。此外,AI還可以將腳本文字直接轉化成語音,同時把這條旁白音軌精準插入到原片解說處。在AI大模型輔助下,生產周期可縮短至10天。

從產品優化、資源共享,到內容共創,社會多方力量協同,修築出一條無障礙觀影的「盲道」。

發布會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任道遠提到,騰訊視頻與中國盲文圖書館聯合推出「無障礙劇場」,是網絡視聽行業扶殘助殘的最新成果。他也呼籲「要支持行業主體加大扶殘助殘工作力度,積極運用新技術提高無障礙化改造效率,讓越來越多的網絡視聽精品進入他們的世界,讓更多殘障人士通過視聽載體擁抱網際網路、樂享數字生活」

正如《熱辣滾燙》放映結束,毛衛義激動的心情,「我聽大家一直在討論這個片子,今天我也『看』到了。很精彩,尤其她在擂台上被打成那樣,但她還不認輸,那個勁頭太難忘了」。

作者:吃卜寶

校對:無姜魚

排版:嘻嘻

封面:《聽見天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950e2339f4a6e37b21187705f75bb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