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中國人對禮儀的重視早已融入血脈。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一直在中華禮儀的傳承之路上鑽研奔波,他們醉心於傳統文化,將弘揚和發展中華禮儀當作自己的使命和信仰,張曉龍便是這其中的一員。
謙謙君子 溫潤如玉
大多數人認識張曉龍,大概都是因為《甄嬛傳》中的溫太醫一角,在劇中,張曉龍將溫太醫謙謙君子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他至今仍是很多觀眾心中溫潤公子的代名詞。
三寸盛京黑色明線不對稱套裝
電視劇和角色的成功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之外,也離不開精緻的服化道和考究的細節設計,而張曉龍正是這部劇的禮學指導,劇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驚鴻舞就出自他手。
除了演員這個身份之外,張曉龍還是製片人、禮學指導…他愛惜羽毛,從不爭名逐利,似乎一直遊走在名利場之外,不爭不搶,堪稱佛系,恍若大隱隱於市的儒雅書生,只是專心致志鑽研著自己熱愛的學問,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三寸盛京白色松針鹿紋刺繡襯衫
戶外場地 野路子 ye lounge
張曉龍的生活雖然佛系,但他的精神世界卻一直熾熱豐盈,在弘揚中華禮儀這條路上,他身兼數職,似乎永遠不會感到疲倦,釋放著自己獨特的光和熱。
做讓自己幸福的事
在現代社會,我們都被多重社會身份和職業所束縛,就算是淡泊洒脫的張曉龍,似乎也無法像魏晉時期的風流名士們一樣,來去自如,逍遙無羈,很多人說他應該生活在古代,但在他看來,如果說要效仿古代名士,閒情雅致、曲水流觴,那如今的他已經在過著這樣的日子。
他做的都是讓自己幸福快樂的事,無論是作為節目的舞蹈顧問、還是電視劇的禮學指導,又或是回歸課堂教書育人,有時雖分身乏術,但他的確充實而幸福。真正的名士風流從不拘於形式,更不是一味避世,大隱隱於市,真正的清凈幽遠從來只在內心。
三寸盛京白色交領秀蘭刺繡套裝
這種處世哲學也和張曉龍一直以來倡導的「古禮今用」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國是禮儀之邦,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傳統禮儀是文化的瑰寶,文化的象徵,單從婚禮而言,就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如果想要傳承文化精髓,就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
張曉龍提到了孔子的「禮,時為大」,以及《詩經》中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他認為傳統文化禮儀想要發展,一定要尊重當下現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融合當下時尚,這樣才能面向未來。所以他在綜藝中擔任新中式婚禮的禮學指導時,就加入了符合現代人習慣的父親送女兒出嫁的流程。
藤薰定製手工刺繡龍穿牡丹紋中式青年裝
國風場地 格樂利雅藝術中心<雲中長安>
就像雲中長安,並非一比一復刻大唐盛世,而是加入了現代高科技的聲光電技術,雖然不是歷史教科書,但能讓更多人因此而喜愛傳統文化,寫實寫意相結合,美美與共,各美其美,也是一種古禮今用的傳承發展。
成為照亮他人的光
《甄嬛傳》之後,越來越多古裝劇邀請張曉龍擔任禮學指導,用張曉龍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個行業、一個時代的進步,所以他開了一間禮學工作室,想要將傳統禮儀和文化更具規模更成體系地傳承發展下去。
藤薰定製手工刺繡海水紋青果領男裝
如今的他,將禮學指導、分享和傳承放到工作的第一位,他看到了成果,看到了當下社會對於禮學越來越高的重視,也看到了傳統文化在當代發展越來越多的可能性。他想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禮儀之美,想讓全世界都看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對於禮學專家的名號,張曉龍自謙道自己一直都是一個學生,因為越學習越能感覺到禮學的浩瀚,從而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所以他更願意把自己形容為禮學的從業者,哪怕只有一個人能夠因為自己而走進禮學走進文化,他都覺得是一種滿足。
在談到中華禮學時,張曉龍的身上似乎散發著瑩瑩光芒,那是一種名為熱愛的情緒,從小就醉心於傳統文化的他,對於中華禮學的傳承和鑽研有種近乎痴迷的堅持和執著。
如今,中華文化正值復興之際,很多90後、00後的年輕人自發地走上了傳統文化禮學的傳承之路,越來越多新人也會選擇像雲中長安這一類的場地舉辦「國潮」、新中式婚禮,這是文化自信的體現,也是令像張曉龍這樣的禮學傳承者們感到最欣慰的事。
如何看待現在90後、00後新人越來越多選擇新中式國風婚禮?
我們現在的文化自信這4個字已經不是說像以前那樣需要我們要去倡導、宣傳,90後、00後的年輕人,他成長的20多年是我們中國飛速發展的這樣的一個時期,所以到了今天我們的文化自信是因為國家發展到了一個節點,使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國家的迅猛發展,然後發自內心溢於言表的自信,這些自信體現在了方方面面,婚禮自然也是一方面,所以現在年輕人選擇中式婚禮都是源自於文化自信。
請給讀者普及一下中式婚禮中常見的環節的來由或者寓意。
在用紅蓋頭之前,婚禮中比較常用的都是卻扇,女子用卻扇遮住自己的臉,男子要行卻扇詩,我們去稍微去了解一下,就可以搜索到以前的卻扇詩,還有的新郎他的文學水平不夠,做不了詩的時候,還請求別人代寫,這些都是挺有意思的。後來紅蓋頭就出現了,所以如果拍先秦時期婚禮的時候,用一個紅蓋頭是不對的,紅蓋頭剛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是為了禦寒,和卻扇一樣,都有一個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和禮教,所以那個時候夫妻沒有行完拜堂禮之前是不能看到臉的,以前是用卻扇擋著,後來用紅蓋頭,我們知道紅蓋頭在婚禮的過程中也挺重要的,到最後新郎會用代表著稱心如意的秤桿挑開新娘的紅蓋頭,寓意一生幸福,稱心如意。
藤薰定製手工刺繡
山水松柏紋傳統長衫、中式套裝
舉辦一場中式婚禮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覺得做一個不管是新中式的婚禮,還是完全的古典的婚禮,禮儀儀式感是極其重要的。所以一個場合一個場所很重要,我們以前可能看到國外的儀式感比較喜歡,所以我們可能到教堂結婚,後來發現它不是我們的文化,它不是我們的根,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面有更加美好更加古老的,更加精華的那部分,是我們中國自己的婚禮,就像雲中長安這種場所,一進來之後視覺上就會有一個非常大的震撼,然後音樂也會給你在聽覺方面帶來享受,然後在婚禮上嘉賓們在飲食方面也會有一個美好的感覺。然後婚禮的儀式也是有一個非常好的祝福,經過這樣的一個儀式,讓新婚的夫妻倆更能感覺到幸福感,讓來賓們更加感覺到這個禮儀的莊重。
在弘揚中華禮學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最大的收穫是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弘揚傳統文化,越來越喜歡傳統文化,我們國家的國民越來越有文化自信。每個人都是一顆種子,會影響周邊的人,影響我們的下一代,我希望不管是我還是其他任何人,都能發揮力量把我們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傳承下去,讓我們這世界上最古老的禮儀和傳統文化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
大家都知道您有好多身份,您未來的規劃會側重於哪個方向?
我今天就特別希望我把禮學指導禮學分享禮學傳承放到第一位,因為我看到了成果,有很多人在看到我指導的影視作品的時候來問,那個禮儀來自於哪,它是很美好的,甚至也有人在裡面看到了錯誤,說為什麼你們指導了還有錯誤,我就跟他說,我們不可能把所有錯誤都改變,因為在看劇本的時候,一個戲劇作品,它就是講故事的,有很多在歷史上沒有出現的,或者是不可以出現的,但在劇本裡面必須要出現,比如說古代的男女很難見面,但是我在戲劇裡面必須要讓他們見面才能產生愛情,然後還還要經常的約會,所以我覺得我們只能說來自於生活高於生活。比如說到我們雲中長安,我們的歷史上不一定是這樣的,但是你會因為它喜歡上我們的傳統文化,有寫實有寫意,各有其美,各有其好。
您覺得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講,傳播傳統文化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對於我們現在年輕人來講,宣傳傳統文化最好的辦法是走進,運用。比如禮儀,我們跟任何一個朋友用我們中國的禮儀來問好,中國的揖禮是最簡單好用的,又是最科學最古老的,說它科學,我們經歷過疫情的人都知道,我們離500米,我就可以用一個揖禮來表達禮貌,但是國外的禮儀不管是貼面也好,握手也好,必須觸碰到對方的身體,這是科學的一面。還有最古老的這個就不用我解釋了,幾千年的文化,所以它這麼美的禮儀,這麼古老,這麼科學,我為什麼不用,不管穿西裝還是穿華服漢服,我們都可以去運用。還有我們當下漢服和華服受到更多的年輕人的喜歡,我一直說很感謝漢服的同袍們這麼多年在努力地去傳承和推廣,漢服是漢民族的華服,56個民族裡面所有的民族服裝都是華服,少數民族的朋友都可以穿自己的華服來參加一些儀式,本來自己的服裝就有儀式感。
您作為禮學專家的信念感來自於何處?
我一直不敢說自己是禮學專家,我覺得在禮學這條路上我一直是個學生,因為越去學習越覺得它的浩瀚,所以越覺得自己的渺小,所以我希望我說我是一個禮儀的從業者,我希望因為我哪怕能夠有一個人走進禮儀,這些事都不白做,所以我會繼續努力去做好這件事情,我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因為我的分享走進傳統禮儀。
您覺得新中式婚禮的前景如何?
我覺得中式婚禮充滿希望或者說我覺得中國未來的婚禮就是新中式婚禮的天下。中國人穿中國的服裝結婚,任何的人生節點都是應該過我們自己的。以前六七十年代,我們剛看到一些國外來的東西,今天我們新中式婚禮也融合了西式婚禮裡面的很以人為本的精華的部分,我覺得新中式婚禮體現在一個新上,它把古禮和今禮融合在一起,更加能夠適合我們當下的21世紀的年輕人。
策劃:嘉熙
執行:斯琪、小樂
化妝:浩源
髮型:盧國超
(COMEET Hair Room)
文字:芽芽
助理:青波
攝影鳴謝:韓國藝匠
場地鳴謝:格樂利雅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