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網劇《北轍南轅》已經上映。
該劇自播出以來,評價兩極分化,尤其是對於劇中的劇情和生活,很多評論都用太懸來形容。
而是設身處地為馮小剛的生活環境和經濟條件著想。
忽然就能理解了,馮小剛的這部戲不是不寫實,而是太寫實了。
這些場景、生活內容,對馮小剛來說,就是寫實,只是對觀眾來說覺得陌生而已。
但在其他場景下,觀眾顯然沒有那麼陌生。
那就是關於娛樂圈的那部分,在這個戲中,觀眾見到了很多傳說中的場景。
01、
宋丹丹在影片中扮演一個經紀人。娛樂圈的明星都有經紀人,很多時候藝人能不能成名,能不能接到好的作品,幾乎全靠經紀人。
但是每個當紅的娛樂明星背後都有一個稱職的經紀人。
即使背景是「淡如菊花」和「安靜而甜蜜」,經紀人張子楓,也不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
中國,出生後,主角袁泉張涵予鮮為人知,而張子楓的演技橫掃螢屏。
張子楓演得好不好,當然是好的,尤其是和其他同齡演員比起來,她真的很好。
但是劇里其他演員不好嗎?都不錯。
但就從聲勢這一塊來說,她的確最大。
在片中,宋丹丹扮演的經紀人叫「花姐」。
花姐,像其他經紀人一樣,負責幫助藝術家談判合同、獲得工作、同意分享、安排旅行等等。
儘管只是客串,花姐晚餐時幫助藝術家們談論他們的作品卻是天才之舉。
簡直把娛樂圈最典型的幾個問題一網打盡。
話又說回來,也許只有像馮小剛這樣的資深導演才敢真的取笑這些東西。
有哪些事情?
本來說好了有部作品的主演是實力小生,因此花姐才答應了讓自己手裡的資深實力演員做配角。
結果到了要拍攝的時候,主角卻換成了毫無作品的綜藝咖。
經紀人覺得被騙了。
甲方表示要給年輕人機會,這個時候花姐說的話,太直白了。
她說小鮮肉沒有作品,靠綜藝走紅。為什麼這個演員要當主角?
這到底憑什麼呢?
這段話,花姐為實力派演員春雷演了一齣戲。春雷做藝人多年,演技不錯,一般不演配角。
但這一次,這部劇的主角是一山,一個有實力的青年藝術家。
所以,春雷和花姐覺得做配角沒問題。
沒想到拍成電影,甲方卻讓一個只靠綜藝出名的小鮮肉當主角。
這下春雷和花姐不幹了,表示這戲要是類似一山這樣的實力派當主角,自己抬轎子是可以的。
但是讓自己去做一個沒有作品,受綜藝節目歡迎的演員的配角。
,他們不同意。大家為這事,就展開了討論。
這個片段中,把流量藝人沒作品、藝人靠綜藝掙錢混名氣、小鮮肉靠流量壓番老戲骨、甲方找演員不看演技看流量這幾種典型想像一網打盡。
更有意思的是,片中列舉的人名,幾乎都能與現實生活中的藝人對上號。
其中虛構的綜藝《披荊斬棘的哥哥》似乎與真實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遙相對應。
而片中的演員藍盈盈、金晨正是因為參加了這個節目而讓自己的名氣更上一層樓的。
花姐口中的昊然、千璽、一山還比較含蓄,但確實有個演員叫做黃軒。
另外,那個靠綜藝走紅的小彭雖然不知道是誰。
但在一檔很火的慢綜藝中,確實有一位彭姓男演員。
總之,這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拍法,很妙。
尤其是,馮小剛自己本身是作為圈內人,他的這種做法就很直白了。
實際上,現在確實很多作品,不考慮演員的適配度,選角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演員的流量大不大,粉絲多不多。
更有一些作品,實際上就是為粉絲量身定做的,不管演得好不好,只要粉絲夠多,有人買單就行。
這也導致了一些奇葩作品的出現。
比如面癱式演技,這種面無表情的表演幾乎已經不能稱之為表演。
但沒關係,會有粉絲買單,這也是這樣的作品能面試的理由。
還有番位之爭。
這種現象,在以前很少出現,但近幾年來,各種演員爭番位的消息層出不窮。
而且,這種情況絕大部分都出現在流量演員主演的作品中。
不論這些消息是真是假,但至少說明現在很多演員的精力都放在了表演背後的事情上。
至於靠綜藝掙錢出名,幾乎成了普遍現象。
《跑男》《浪姐》《嚮往的生活》包括最近的《桃花塢》。
綜藝里,明星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些明星有作品的不多,有名氣的不多。
但參加完綜藝之後,大部分人的名氣都上了個台階。
郭麒麟雖然相聲說得也不錯,但說到底還是靠著在綜藝中的高情商人設出圈的。
魏大勛在綜藝中的表現十分亮眼,但他的作品就要遜色得多。
女星楊穎更是靠著《跑男》一路成了國民度極高的明星。
當然也有本身名氣不錯的明星去參加綜藝。
但自從參加了之後,很多藝人就成了綜藝咖。
其實明星靠參加綜藝無可厚非,綜藝掙錢多、周期短、成名快幾乎都是優點。
但如果本身已經是綜藝咖走流量路線了,就不要再強求觀眾將綜藝中的他們和影視劇中的他們分開了。。
畢竟兩全其美的事情不多。
馮小剛本身也曾直言說過這些問題。
他曾說過,綜藝會破壞演員的表演質感。
實際上很多演員,比如鄧超、鄭愷、沙溢等演員在參加了綜藝之後,確實都有了「搞笑」的人物設定,這對他們的演員生涯並不是好事。
就這一段,把這幾種想像嘲諷的入木三分,確實經典。
02、
數字小姐、數字先生一直存在與傳說中。
演員不背台詞一直被詬病,但說到底都是傳說。
但像馮小剛這麼直接拍出來的,還是少見。
黃渤扮演了這麼一個角色,可以說這個片段,完美還原了人們對「數字演員」的想像。
黃渤直接生動表現了數字演員的狀態。
他生動地念著1234567或者是一些毫無意義的台詞。
而導演要做的僅僅是提醒他數字的數量。
不僅如此,在黃渤扮演的數字先生演完後,馮小剛扮演的導演還深為感動。
極盡諂媚之能事。
正正經經地說黃渤是表演藝術家。
這樣擺在明面上的諷刺真是辛辣。
這種把不敬業直接放到明面上來說的事情,在娛樂圈並不多。
而且還是以這種極為滑稽的方式出現的。
馮小剛的這些諷刺里,有著難得的清醒和對行業的自省。
03、
演員越來越多;娛樂明星越來越多;娛樂圈的收入越來越高。
但經典的作品和優秀的演員並沒有越來越多。
相反,要是按比例的話,這部分人卻越來越少。
說到底,還是娛樂圈的風氣越來越浮躁。
導致了流量比演技重要,培養粉絲比好好唱歌演戲重要。
演員不背台詞,拍戲不看劇本,替身演完全場,出鏡靠摳圖等等現象層出不窮。
這些事,雖然被議論了很久,但以這麼直觀的形式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算是第一次。
這真的算是撕掉了娛樂圈一部分明星的遮羞布。
觀眾看到這些鏡頭,在哈哈大笑的同時,也不禁會嘆息,怎麼會這樣。
其實美貌也好,身材也好,很多藝人的先天條件也的確是百里挑一,萬里挑一的,這也是天賦。
娛樂圈掙錢多,來錢快,成名容易都可以理解,畢竟一個行業總有一個行業的優勢。
所以,他們得到的比一般人多也可以理解。
但在享受的同時,還是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吧。
不要求每部作品都是傳世經典,但至少不要拿出來就是笑話。
不要求每首歌都廣為流傳,但至少聽上去旋律不刺耳。
不要求每個藝人都德藝雙馨,但至少看上去沒有敷衍大眾。
總之一句話,做不到干一行愛一行,至少做到干一行像一行,哪怕是裝的呢。
大家怎麼看這些現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7d4140528e79260208bf57facb266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