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力微弱的北漢卻成為五代十國中最後一個被消滅的政權

2022-09-01   史鏡說

原標題:國力微弱的北漢卻成為五代十國中最後一個被消滅的政權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太原本地人,文史不假今天為您講述一下曾經定都於山西省會太原,但在中國歷史上知名度並不高的北漢政權。

北漢(951年——979年),存在於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是被北宋消滅的最後一個小政權,都城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北漢的疆域面積不大,大致位於山西省的中部和北部地區,主要包括現在的太原市、陽泉市、忻州市、朔州市和大同市的南部。

951年,後漢的隱帝劉承祐成年後,希望從權臣手中奪回權力,不僅屠殺了郭威的全家,還要派人刺殺郭威,結果激起了他的叛亂。據《舊五代史》記載:

帝年益壯,厭為大臣所制。

手握軍權的大將郭威在推翻後漢政權後,自己登基稱帝,以「周」為國號,史稱「後周」或者「郭周」。

消息傳到時,作為後漢宗親和河東節度使的劉崇隨即也在晉陽稱帝,決定仍然沿用後漢「乾祐」的年號,史稱北漢。為了不被後周所吞併,同時獲得遼國的支持,他尊稱遼帝為叔叔並被遼國冊封為大漢神武皇帝。據《資治通鑑》記載:

以重幣求援於契丹,仍稱侄以事之。

在契丹人的支持下,劉崇開始不斷對後周主動用兵,希望能夠恢復原先的後漢政權,但卻屢戰屢敗,完全不是郭威的對手。

等到郭威過世後,後周的皇位被柴榮繼承,劉崇聞訊大喜,並向契丹借兵攻打後周。結果,這個柴榮比郭威還厲害,在高平之戰中,後周軍隊大勝北漢,差點兒連劉崇本人也被一併俘虜了。要不是契丹出兵解圍,北漢政權在那會兒就滅亡了。

經過此役,劉崇的元氣大傷,徹底認清了形勢,在不久後就過世了。之後,北漢的政權由他的兒子劉鈞執掌,史稱孝和皇帝。

劉鈞繼位後,比其父更能禮賢下士,安撫百姓,恢復農業生產,同時也減少了對後周的軍事行動,而對待契丹卻不像其父劉崇那樣謙卑恭敬。正是基於此,遼國對北漢的扶持也越來越少。

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實現了黃袍加身,從柴榮之子柴宗訓手中奪得後周的政權,建立了北宋。而忠於後周的昭義節度使李筠卻拒絕承認趙氏的北宋政權,並隨即起兵,主動表示願意協同北漢軍隊南下攻擊北宋。

劉鈞認為,北宋政權剛剛立國未穩,而且此時又有李筠相助,於是親率大軍進行南征。結果,殊不知當時的北宋正是兵強馬壯之時,很快就將北漢軍隊打得丟盔棄甲。

不過,由於趙匡胤已經決定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方針,只有拿下富饒的南方地區,才能整固軍備,全力北上消滅北漢和收復燕雲十六州,最後消滅最大的隱患遼國。

因而,北宋並沒有對北漢進行窮追猛打,也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追擊和殲滅,而是任由其安然撤退,雙方就此息兵罷戰。而趙匡胤則集中兵力,積極向南擴張,先後占荊湖、滅後蜀、平南漢、摧南唐,完成了之前既定的戰略目標。

968年,隨著北漢睿宗劉鈞的過世,本就岌岌可危的北漢政局發生了動亂。在劉鈞病死後,養子兼太子劉繼恩向遼國告哀,被遼帝正式冊封為北漢的新帝。

但是,由於劉繼恩和當朝的權臣郭無為關係不睦,私怨甚重。登基剛滿兩個月,劉繼恩就設計要誅殺郭無為,可惜,殺人不成反被人殺。劉繼恩被殺後,郭無為擁立劉繼元繼承皇位。而劉繼元此人,對內嗜殺成性,對外屈膝遼國,除此以外也沒有太大的施政舉措。

趙匡胤聞訊後,立即親率大軍御駕北伐。他的這次用兵非常順利,先穩紮穩打地擊退了遼國的援軍,接著又掘引汾河之水浸灌晉陽城,甚至還一度衝破了南城門,但卻被北漢軍隊頑強地扼守。

晉陽城易守難攻,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恰逢山西一帶連續降雨,使得趙匡胤連續數月都久攻不下。而北方的遼國也在蠢蠢欲動,伺機出兵切斷宋軍的退路和補給。無奈之下,宋軍只得下令退兵,而北漢也成為趙匡胤永遠都沒能征服的領地。

976年,宋太祖趙匡胤在深夜離奇死亡,無論是病死還是被殺,他的皇位都最終被弟弟趙光義所繼承,史稱宋太宗。

979年,宋太宗命潘美作為先鋒,率軍北伐北漢政權,一路勢如破竹並很快攻至晉陽城下。北漢劉繼元急忙去向遼國求救,遼景宗耶律賢一面派使向北宋進行施壓,一面下令由耶律沙為都統率兵火速馳援北漢。

據《續資治通鑑》記載,趙光義對於遼國的威脅表現得異常強硬:

河東逆命,所當問罪。若北朝不援,和約如故;不然,惟有戰耳!

當遼軍抵達時,宋軍早就以逸待勞許久,很快擊退了前來救援的遼軍並斬敵萬餘人。眼見突圍無望而又援兵不至,劉繼元只得開城投降北宋政權,被趙光義封為彭城郡公和右衛上將軍。至此,存續了二十八年的北漢政權宣布滅亡。

消滅北漢以後,宋太宗趙光義終於有機會騰出手來徹底解決被無數漢人心心念的「幽雲十六州」歸屬問題。

986年,北宋乘遼國新帝初立之際,派出東、中、西三路大軍進行北伐,首要目標就是幽雲十六州,史稱為「雍熙北伐」。

雖然在戰爭的初期,宋軍取得了一些軍事成果。不過,隨著中路軍被遼軍徹底擊潰,宋太宗只得無奈下令全線撤軍。而在撤退的途中,西路軍被遼軍所包圍,主將楊業眼見突圍無望,只能力戰殉國,這也就是小說《楊家將》中楊繼業楊老令公的歷史原型。

而隨著雍熙北伐的失敗,北宋從此陷入了「守內虛外」的泥潭之中,直到國家滅亡也沒有發生過改觀。據《宋史》記載:

雍熙之後,終宋不振。

所以,基本上可以說,消滅北漢政權就是北宋在軍事上的最後一場大型勝利。

文史不假:「歡迎關注,我們一起學習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