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辭職、議會解散,動盪中的孟加拉國何去何從?

2024-08-07   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席捲孟加拉國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已持續一月有餘,並逐漸演變成一場針對總理哈西娜的全國性運動。

8月5日,有「鐵娘子」之稱的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辭職。有報道稱,她目前已離開孟加拉國,並已抵達印度東北部城市阿加爾塔拉。

但對孟加拉國來說,動盪遠未結束。抗議群體要求廢除「公務員配額制」的提議懸而未決,臨時政府將要面對的是高企的通脹率、近1800萬失業的年輕人和政權過渡時期各方面的不確定性。

「公務員配額制」為何會成為此次大規模抗議的導火索?一場學生髮起的抗議活動為何愈演愈烈?政權交替之下,孟加拉國又能否從國家內亂、嚴重失業和經濟下滑的泥淖中抽身?

公務員「世襲」引爆孟加拉

衝突源於孟加拉國的「歷史遺留問題」——公務員配額制。制度規定,在政府公務員招錄中預留56%的工作崗位給婦女、落後階層、少數民族、殘障人士和獨立運動時期的自由戰士的直系親屬及其後代,其中自由戰士親屬及其後代占比30%。

這種近乎「世襲」的公務員制度於7月初引燃了孟加拉大學生的怒火,並迅速席捲全國,引發大規模抗議活動,乃至全國性暴力衝突。

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孟加拉研究中心主任鄒應猛介紹,孟加拉自由戰士這一群體在孟加拉國獨立建國的過程中發揮了突出的作用。1972年,孟加拉國首任總理、前總理謝赫·哈西娜的父親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引入「公務員配額制」,2018年哈西娜執政期間,因學生抗議,這一規定曾經被廢除。

今年6月,達卡高等法院裁決宣布2018年廢除「配額制」的決定不合法,孟加拉國最高法院隨後維持了高等法院的判決,事實上意味著恢復了「公務員配額制」。

這一舉動引發學生抗議。7月21日,孟加拉最高法院做出裁決,修改配額制度,基本上滿足了學生的訴求。抗議暫時轉入平靜,但很快,抗議火星重新燃起,並演變成要求政府下台的史無前例的學生抗議運動。

圖源:央視新聞

「這次抗議表面上源於『公務員配額制』,實質上,這是孟加拉經濟下行背景下,高失業率、高通脹的經濟困境和普遍腐敗,復合了普通群體在經濟發展中的被剝奪感,又在反對派推動下引發的動盪。」鄒應猛指出,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孟加拉國1.7億人口中,有67%的人口屬於15-64歲的適齡勞動人口群體,15-29歲的青年群體占比超過1/4。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下行尤其是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孟加拉國的失業率大增。據世界銀行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比上一年失業率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12%以上的高位。

「這就使得待遇高、穩定性強、相對體面的政府公務員工作特別具有誘惑力。『公務員配額制』改革,以肉眼可見的方式影響到了青年人,特別是大學生的就業和發展機會,從而成為事件爆發的導火索。出現大規模的抗議浪潮之後,訴求越來越多,很難平息。」鄒應猛說。

總理辭職,學生們贏了嗎?

抗議和暴力衝突席捲全國,總理哈西娜及其政府為何表現強硬,不願讓步?

「這很大程度上還是源於謝赫·哈西娜所在的孟加拉人民聯盟的歷史遺產及其支持基礎。」

鄒應猛表示,與孟加拉民族主義黨不同,哈西娜領導的人民聯盟,在連續多年執政的背景下,謝赫·哈西娜執政的民意基礎不斷被削弱。為穩固執政根基,哈西娜近年來打出孟加拉國獨立建國功臣的直系後裔的招牌,將解放運動中的自由戰士作為重要支持基礎,大幅改善自由戰士及其親屬的福利待遇,以應對反對派的競爭。

哈西娜(資料圖) 圖源:央視新聞

不過,鄒應猛指出,這一舉措以犧牲大眾的利益來為孟加拉國精英牟利,最終只加劇了原已嚴重的不公和社會撕裂。

據央視新聞,孟加拉國總統穆罕默德·謝哈布丁·楚普5日表示,所有因最近抗議活動而被拘留和逮捕的人都將被釋放,死傷者的家屬將得到賠償。

這能否被視為抗議群體的階段性勝利?備受爭議的「公務員配額制」會被徹底取消嗎?

鄒應猛表示,「公務員配額制」改革及其引發的學生抗議浪潮,只是孟加拉國內經濟發展成果分配不公、年輕人大面積失業、上升空間被堵塞、社會失望消極情緒瀰漫的反映。

他指出,孟加拉國15-29歲的青年人口超過4000萬,但每年公務員崗位能為大約3000人解決就業。相較孟加拉國龐大的待就業青年群體,也是杯水車薪。即使這些崗位的選拔完全公平,也將與絕大多數抗議參與者無緣。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孟加拉學生抗議的主要原因,並非這一政策調整帶來的直接具體的物質利益損失,而是其背後象徵的公平機會喪失。

這也正是為什麼孟加拉國高等法院在7月21日重新做出裁決、基本達到抗議學生群體的訴求後,抗議運動短暫平息又馬上匯聚成新的浪潮。抗議群體不斷提高目標訴求,提出諸如哈西娜下台、解決腐敗等更為多元和深層的利益訴求。

鄒應猛表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很難用「階段性勝利」來描述這次抗議浪潮。

前總理被釋放,政權如何交替?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8月5日,孟加拉國總統已下令釋放前總理卡莉達·齊亞,還表示會很快解散議會並將組建臨時政府。

當地時間8月6日,孟加拉國總統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一套組合拳,能穩住孟加拉國動盪的局勢嗎?

鄒應猛指出,孟加拉國總統作為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家的元首,主要承擔象徵性職責,政府的真正權力掌握在作為議會多數黨領袖的總理手中。因此,總統在這起抗議事件中能發揮的影響有限,目前軍方也已經組建了臨時政府。

總統的這一決定,是為了平息當前國內緊急事態,包括執政黨孟加拉人民聯盟、反對黨孟加拉民族主義黨和軍方等各方之間討價還價的結果。

孟加拉國前總理卡莉達·齊亞(資料圖) 圖源:央視新聞

鄒應猛認為,卡莉達·齊亞能否重返政壇,短期內受到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一是軍方的態度。在孟加拉國獨立後的50多年裡,軍方有15年的執政歷史,並且1975年至今發生了30多次政變,可見軍方在國家政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軍方已經建立了臨時政府,軍方陸軍總司令扎曼目前的訴求是儘快恢復平靜,承諾「我們不會通過戰鬥和暴力取得任何其他成就」,但能否實現這一目標仍然取決於國內運動態勢的轉變。

其二是前執政黨孟加拉人民聯盟能否通過回應本次事件中學生的訴求,重新贏得合法性。

第三點則是反對黨的實力。鄒應猛指出,反對黨孟加拉民族主義黨在前幾次連續選舉中被持續打壓,力量已經被大大削弱,但由於其堅持的意識形態,在國內仍有大量追隨者。另外,反對黨與一些宗教極端勢力的牽連,使得其仍然是一支不可輕視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從2018年起被監禁的反對黨領袖卡莉達·齊亞現在也被釋放了。

鄒應猛總結,如果抗議危機走向徹底失控,軍隊很大可能通過武力鎮壓獲得更大權力,並趁機直接掌控政權建立軍人政府,後續軍人政府會組建新政黨、通過選舉形式繼續控制政權。而如果危機順利化解,軍方通過組建臨時政府、重新選舉,作為主要反對黨領導人的卡莉達·齊亞重返政壇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不過,臨時政府還得先收拾殘局。

當務之急是儘快平息事態,恢復國內秩序,確保本次學生抗議運動不再以大規模流血衝突的方式解決,從而順利恢復民選政府。

為此,臨時政府需要協調好孟加拉民族主義黨、孟加拉人民聯盟、其他較小的政黨和團體以及參與抗議運動的學生等群體的利益。最關鍵的是,要讓孟加拉人民聯盟和孟加拉民族主義黨就新政府組織形式乃至重新選舉,達成一致,從而順利實現臨時政府向民選政府回歸。

「如果孟加拉國內的兩大主要政黨能夠圍繞新政府的組織形式和權力分享達成一致,應該會是比較理想的結局。否則,不能排除孟加拉國進入一段軍方執政時期的可能。」鄒應猛說。(來源: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