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地下「生命之源——昌吉州地下水資源合理保護利用工作取得成效

2023-09-13     昌吉日報

原標題:呵護地下「生命之源——昌吉州地下水資源合理保護利用工作取得成效

呵護地下「生命之源——昌吉州地下水資源合理保護利用工作取得成效

9月1日,新疆笑廚食品有限公司內的一處景觀水池水聲潺潺,花叢林帶錯落有致 記者 王薇 攝

昌吉日報訊(全媒體記者王薇報道)

昌吉州是典型的乾旱半乾旱地區,有著豐富的煤炭、沙漠、森林和草原資源,卻是一個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保護水資源,保護珍貴的地下水,成了昌吉州各級各部門最為關注的大事。

一方面是水資源的嚴重短缺,另一方面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不斷加大,昌吉州如何破解水資源供需矛盾難題?

近年來,昌吉州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思路,深入落實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做好「加減法」,向地下水採補要「等號」,全州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有效遏制,水位整治成效初顯。

數據顯示,2023年1-8月,昌吉州地下水取水量為6.4億立方米,相比較去年同期8.69億立方米減少了近三成,這也讓地下水得以「休養生息」。

水豐,萬物欣,生盎然;水盡,天地竭,物蕭條。呵護隱藏於厚土之下的「生命之源」,刻不容緩。

完善措施做「加法」  管理有章可循

在州水利局信息化水旱災害防禦指揮中心,打開「一張網」,全州10604眼機電井分布、運行的實時數據和告警預警等信息一目了然。這張「網」便是昌吉州水利信息化綜合監管平台。

2019年,作為自治區水利信息化試點地州之一,昌吉州啟動水利信息化綜合平台建設,平台建成「井電雙控」業務應用、地下水動態監測管理、水庫安全監測、地表水監控管理、灌區信息化管理、農村飲水安全信息、河長制高空雲台視頻監控、水利協同辦公、水利信息化發布、水利視頻監控10大業務系統。

「水利信息化綜合平台還整合了全州10604眼機電井計量設施、220眼地下水動態監測井、194處地表水一級取水口、69座水庫大壩安全監測和雨水情、69座水庫視頻的實時監控,構建起州、縣、鄉(站所)三級水利管理監管模式。」昌吉州水資源管理中心主任武剛介紹。

依託州水利信息化綜合監管平台,全州查處各類水事違法案件291起,收繳罰款316.05萬元,通過集中處理一批違法取水的案件,形成有效震懾。

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全州機電井安裝了超聲波流量計。去年,全州對地下水計量設備進行全面升級,安裝了電磁流量計,通過智慧水務平台做到信息化監測全覆蓋。

由此,昌吉州的機電井日常監管實現了取水自動計量、IC卡控制、遠程傳輸的一體化和一卡式操作,初步構建了水資源強監管與信息化高效融合發展格局,為落實「以水定地」原則、持續壓減地下水開採量、涵養地下水資源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水是生命之源,確保地下水質量和可持續利用是重大的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要求開展地下水超采漏斗區綜合治理,遏制全國地下水污染加劇狀況。

保護地下水,機制先行。為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昌吉州先後出台了《昌吉州地下水水位下降整治十條措施》等多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昌吉回族自治州地下水保護管理條例》於9月1日起施行,為進一步強化地下水監管和水行政執法工作,切實保護好、利用好寶貴的地下水資源提供了組織保障和制度支撐。

州水利局副局長周為民表示,地下水超采治理是個長期過程,《昌吉回族自治州地下水保護管理條例》實施以後,還要進一步加大水資源專項整治和專項執法,深入開展節水節能、水源置換、生態補水等工作,推動昌吉州地下水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新進展。

加大力度做「減法」  治理雷厲風行

8月26日,阜康市水利部門聯合市供水公司,「叫停」位於市二水廠附近的1366、1369號機電井。工作人員拆除管道連接口,在機電井上貼上封條,以此減少地下水開採,有效保護水資源。

2022年以來,阜康市圍繞「旅遊名城、產業新城」發展目標,啟動實施「引水入城」「引水入園」項目,保障城區居民生活和園區工業生產用水。

今年,阜康市制定《阜康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機電井整治方案》,成立地下水資源整治排查工作組,對水源可保障的阜康市城區、工業園區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區域進行拉網式排查,並對達到封填條件的機電井進行了封填。

「這兩眼機電井歸屬於阜康市自來水公司,最近幾年沒有使用,達到了封停條件。今後,我們將邊排查邊整治,一定要保護好阜康市的地下水資源。」阜康市水利局副局長丁智娟說。

據統計,自2018年集中開展阜康市地下水資源專項治理工作以來,截至目前共封填各類地下水井125眼,全市1315眼機電井都安裝了「井電雙控」系統,杜絕地下水超采。

壓采地下水,改用地表水,讓昌吉州地下水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今年,昌吉州逐級夯實責任,將地下水用水量指標分解至機電井單井並逐月統計分析實際用水量,嚴格實施地下水水量水位「雙控」,強化地下水水位下降整治措施,全年停用機電井1586眼,確保將地下水用量控制在8.22億立方米以內。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下水保護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昌吉州實行機電井總量控制,總數只減不增。

目前,昌吉州正在摸排供水管網覆蓋區域機電井運行情況,嚴格落實機電井更新「減二更一」原則,依法依規註銷不具備取水條件的機電井取水許可,核減填埋機電井33眼。

今年7月,昌吉州地下水水位上升1.04米,實現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開展地下水位監測的主要目的是準確掌握地下水的動態變化規律,為合理利用和保護地下水提供依據,從而指導人們合理科學地保護和利用地下水。」州水利局副局長蔣守明說。

如何對地下水位相關指標變動情況進行監測?為全面提高地下水監管能力,昌吉州多措並舉,開展了多項行之有效的工作。如今,全州相繼建立了89個國家地下水水位監測點、220眼州級地下水動態監測井,形成全面、系統的地下水監測網絡體系。

今年,昌吉州編制地下水動態監測站網規劃,補充完善地下水動態監測站網,確保監測數據真實可靠,為科學決策和系統治理提供精準技術支撐,地下水治理體系現代化基本實現,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生態調水做「等號」  成效立竿見影

8月13日,位於瑪納斯縣塔西河石建房渠首的閘門緩緩升起,滾滾洪水咆哮傾瀉而下,沿著塔西河紅沙灣河谷由南向北奔流21公里,流經塔西河鄉、包家店鎮、平原林場,塔西河下遊河谷林和植被迎來新一輪生態補水。

塔西河位於瑪納斯縣境內,為瑪納斯縣第二大河流,發源於天山山脈依連哈比爾尕山東側,河道總長112.3公里。

「別看現在這裡水波蕩漾、鳥歡魚躍,20多年前可不是這樣。那時塔西河不僅無法向河谷供水,還曾經乾涸見底,生物多樣性降低,土地鹽鹼化程度增加,濕地生態功能嚴重退化。」瑪納斯縣塔西河流域管理處處長許宏國說。

塔西河是瑪納斯縣的農業命脈,也是該縣重要的農業生態環境資源。為緩解塔西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2000年,石門子水庫下閘蓄水,水資源得以統籌調配,灌溉和防洪效益凸顯,已累計生態補水8.5億立方米,實現塔西河水量統一調度,推進生態治理修復,切實維護區域水生態環境安全。

保護地下水,既要「節流」也要「開源」。今年,按照「總量控制、彈性配置」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在全州水文氣象、大河來水普遍好於去年同期的有利條件下,瑪納斯縣、昌吉市、奇台縣充分用好指標內水量,在豐水期彈性配置動態水量,有力提升農業用水保障率;昌吉市、阜康市、昌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持續加大利用外調水消納量,共引用外調水2.47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多引入0.35億立方米,讓捉襟見肘的水資源狀況大為改觀。

水源置換,是減少地下水開採的有效措施。昌吉州樹牢項目為王的理念,實施一批地表水置換地下水調水工程建設,不斷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持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今年計劃實施49項水利項目,計劃完成投資11.15億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9.63億元,開復工率達100%。

面向未來,為強化水資源科學管控,州水利局根據自治區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指標,提前制定2024年用水總量分解計劃,2024年全州用水總量控制在24.51億立方米內,地下水用水量控制在7.93億立方米內。「地下水作為昌吉州主要水源之一,肩負著保障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重要任務的資源承載和戰略儲備功能,是昌吉州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州水利局局長李橋表示,昌吉州將始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動搖,持續通過置換地下水、嚴管取用水、科學配置水、生態涵養水,用心呵護好地下「生命之源」,勾畫一幅水豐、水優、水美的美好前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7730f78b6e7369c97fda81aafa4ee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