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的春天

2023-04-27     錢耳朵

原標題:​基民的春天

2023年4月27日音頻:進度條00:00 08:45 後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暴跌潮終於過了,今天市場再度回暖。

我相信, 今年的二季度的行情更像2022年(急跌,然後反彈),而不是像2019年(大幅回調,然後橫盤)。近兩天市場正朝著預期的方向走,我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今天醫美大漲3%,TMT依舊回調。也驗證了我之前的判斷, 二季度市場預計重回業績,炒作暫告一段落。

這對基民來說是好事。

今年以來,上證指數漲了6.36%,而「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還跌了0.53%, 主動基金大幅跑輸指數,基民賺了指數不賺錢,其本質原因是「市場炒作」;大部分基金經理堅守「價值投資」,不願深入參與AI、中特股的炒作,所以業績暫時落後了。步入二季度,隨著市場風格重回業績, 估計該是主動基金大展身手的時候了,我們拭目以待。

聊聊新能源。

這周新能源急速下跌,很多人沒料到,說實話我也沒料到; 我預料到了光伏的觀察窗口在「4月底到5月初」,但沒料到它在上漲前會大跌

沒料到很正常,金融市場變幻莫測,本就不可能抓到所有的波動。

但我認為,經過這輪「大起大落」,大家應該能明白一個道理: 不要過於押注單個賽道、風格

押注式投資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退路。假如說,你All In了新能源,就算確信它最終會上漲,但在跌跌不休的時候,人性使然,你不會自我懷疑嗎?你不會忍不住割肉嗎?如果你這麼做了,你就是「冤大頭」,成功賣在了最低點,為他人做嫁衣。

但是,如果你適當「均衡配置」,「恐慌性操作」就少很多。比如,新能源、醫藥、AI都配了一些(新能源的倉位可以高點,如果你看好的話),在新能源大跌的時候,你還有醫藥、AI在上漲,一對沖,結果沒那麼糟,就不慌;而且,假如AI漲的太瘋了,你甚至還可以賣點AI,加倉新能源,高低切換,收益翻倍。

所以,擁抱「均衡策略」吧!

1、銀行貸款利率「倒掛」

據財聯社報道:

截止到4月26日,有城商行的個貸利率已經降到了 3.65%;多家銀行的抵押貸款利率在 3%-3.85%之間。

截止到4月26日,有城商行的個貸利率已經降到了 3.65%;多家銀行的抵押貸款利率在 3%-3.85%之間。

而根據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

4月17-23日,全市場共發行661款產品,其中575款為封閉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 3.66%

4月17-23日,全市場共發行661款產品,其中575款為封閉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 3.66%

理財產品的收益比部分新增貸款的利率還高,金融市場出現了收益「倒掛」現象。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

銀行凈利差的「拐點」快到了,即將迎來「困境反轉」。

具體分析一下。

你想想,如果你能以3%的利率取得貸款,而能買到的理財收益有3.66%,你會怎麼做?肯定是不停地貸款,去買理財產品,直到「收益倒掛」的現象消失。

所以, 預計中短期,貸款利率傾於上行,理財收益傾於下行

銀行理財的底層資產主要是「定期存款、國債、貨幣基金」,理財收益下降,就意味著銀行存款、國債、同業存單的利率傾向於下降;也就意味著, 「銀行付息率」要下降

貸款利率上升,意味著 「銀行收息率」要上升

所以預計,銀行凈利差的拐點到了,即 銀行凈利差將「觸底回升」(凈利差=收息率-付息率)。

銀行的盈利取決於「凈利差」,凈利差觸底回升,就意味著銀行業盈利的將「觸底反彈」。

所以說,銀行業「困境反轉」的時候到了。

換個角度。

從中長期看,銀行「凈息差」繼續下行的空間也不大。

目前商業銀行的凈息差為1.91%,城市商業銀行的凈息差為1.67%,幾乎「觸底」了。

據中信建投測算,如果四大行息差在當前水平上繼續下行, 在未來 8 年之內,一輪強度比肩 2012-2017 年周期的不良暴露就將導致四大行觸及甚至突破資本或撥備覆蓋率的監管底線

四大行如果都遭不住,情況就大大地不妙。所以預計,凈息差不具備大幅下降的空間。

再說,銀行業維持一定的「凈息差」也符合「中特估值」的思想。

銀行股價之所以不漲,源於ROE持續下行, 如果銀行的凈息差企穩回升,有利於合理的利潤釋放,提高ROE,進而提升估值中樞

綜上,從中長期的角度看,銀行也到了配置區間。

最後,今年一季度,權益型基金在銀行業的配置比例僅有2%,環比下降了1%;而銀行業在A股中的流通市值占比為6.3%,也就是說,銀行業被「低配」了4.3%,有很大進一步加倉的空間。

一句話,銀行目前的性價比很高。

2、板塊分析

(1)通信板塊

最近TMT持續回調,估計很多人又認為TMT不香了。

其實,TMT回調在意料之中,因為4月下旬是財報密集披露的時期,TMT公司普遍沒業績,「見光後」投資者信心下降,難免回調。

但我不認為TMT的行情走完了,ChatGPT所引發的技術革命要延續好幾年,根據一季度披露的數據看,機構在TMT相關行業並未大幅超配,所以調整調整,TMT有望捲土重來。 問題只是,什麼時候來而已

看一則消息。

昨天阿里雲啟動史上最大規模降價, 將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20%。阿里雲大幅降價,大機率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這說明雲業務也「卷」起來了,各大平台運營商為取得「制高點」,爭相投入大量資源。下游捲起來了,利好上游「通信設備」;就像 淘金行業捲起來了,「鏟子」就賣的多

這是說,「通信板塊」,預計今年是比較景氣的。

(2)保險

保險板塊今天大漲8.9%。主要源於中國平安交了一份非常亮眼的一季報,歸母凈利潤增長了48.9%。

保險板塊業績反彈不意外,前幾天我就說了, 保險是「可選消費」,隨著經濟復甦,保險板塊的配置價值在提升。

但是,一季度中國平安凈利潤大增48.9%,這是大超預期,好像保險行業要重回「高速增長」了。所以保險板塊今天暴漲。

但我提醒一點,情況可能沒有那麼樂觀。

中國平安一季度凈利潤大漲有「投資收益」的影響,一季度市場好,估計中國平安的投資部分也大賺了一筆,提升了業績。然而除去「投資收益」,業績就沒那麼亮眼,比如, 中國平安的業務大頭,壽險及健康險的NBV(用于衡量壽險公司新業務價值的重要指標)同比僅增長了8.8%;雖然重回增長了,但只是「慢增長」。

綜上,保險板塊的投資價值雖在提升,但也別「瘋搶」,別亂追高。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看第二條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73d2926984d8daa696dc49f2acd5e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