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家銀行科技人員支撐係數的分析與思考

2022-06-10     華道視界

原標題:36家銀行科技人員支撐係數的分析與思考

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選取國有六大行、12家股份銀行,以及城商行、農商行等類型金融機構中頭部商業銀行共36家銀行進行取樣分析、對比觀察、分析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科技人員數量與資產規模匹配現狀……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及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商業銀行紛紛通過組織架構優化、人才隊伍搭建、工作模式轉型以及薪酬激勵等手段,積極推進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與變革,逐步建立金融科技創新團隊,加快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以強化驅動銀行整體數字化轉型及數智化銀行建設的智力保障。

與此同時,2022年1月,人民銀行在《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提出,要紮實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養,持續推動標準規則體系建設,強化法律法規制度執行,護航金融科技行穩致遠。由此可見,「人」作為數字化建設的關鍵生產要素,加快金融科技人才的培養已上升至行業頂層戰略。

為進一步了解當前在商業銀行紛紛加快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強化金融科技人才賦能的趨勢下,不同類型及資產規模各異的商業銀行金融科技人才發展現狀,以及金融科技人才數量與資產規模的匹配程度,本文選取國有六大行、12家股份銀行,以及城商行、農商行等類型金融機構中頭部商業銀行共36家銀行進行取樣分析(見表1)。以從結果對比中觀察、分析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科技人員數量與資產規模匹配現狀,以及近年來商業銀行金融科技人才戰略實施中存在的共性趨勢及差異,並嘗試找到契合不同類型銀行機構的最優科技人員數量與資產規模匹配值。

由於各類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差異較大,為一致性地評價各行科技人才儲備狀況,BanTech智庫探索性引入「科技人員支撐係數」作為簡單的度量指標,並將科技人員支撐係數定義為:支撐每億元規模資產的科技人員數量,公式表示如下,

表1 36家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與科技隊伍狀況

註:(1)表1中「資產規模、金融科技人員數量、科技人員占比」所列示數據來源為商業銀行2021年年報及公開報道數據;「科技人員支撐係數」所列示數據為BanTech智庫經整理、計算得出;

(2)各行年報中科技人員數量的統計口徑略有差異;

(3)限於數據可得性及樣本數量所需,表1中所列示機構非各類型商業銀行中所有頭部商業銀行名單。

從表1數據分析,再結合各行近年年報可得出如下結果:

商業銀行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呈現跨越式增長態勢

近年來,商業銀行加大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不同資產規模的商業銀行科技人員支撐係數普遍超過0.03,即每萬億元資產規模就有超300名科技人員支撐。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及數字經濟建設提速,加快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已成行業共識。因此,商業銀行紛紛從資金投入、制度建設、機制調整到薪酬體系等全方位加大外部高端技術人才吸納及內部高素質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養,提升全員創新意識,以前瞻打造一支支撐數字化轉型、「精技術、懂業務、會管理」的人才隊伍,築牢未來高質量發展及數智化銀行建設的科技人才基石。

1、商業銀行競相發力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據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銀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人員數量接近15萬人,同比增長超過17%。另以六大行為例,根據對2021年各行年報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末,工商銀行金融科技人員達到3.5萬人,占全行員工的8.1%,居六大行榜首;農業銀行科技人員為9,059人,同比增長12.5%;中國銀行中國內地商業銀行科技條線共有員工8,189人,同比增長20.2%;建設銀行集團金融科技人員數量為15,121人,同比增長15.4%;交通銀行集團金融科技人員為4,539人,同比增長14.2%;郵儲銀行總行IT隊伍增加到3,400人,全行超過5,300人,加上外包人員超過萬人,據了解,該行自2019年開始連續兩年實現總行科技隊伍人數翻番。

2、在對外吸納人才方面 金融科技崗「逆勢」持續擴張

據不完全統計,在2022年春季招聘中僅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等10餘家銀行就提供了近萬個崗位,其中,尤以金融科技人才的引進力度最大。

以交通銀行為例,該行金融科技部門2022年校園招聘合計人數達900人,軟體工程師崗位招聘人數就多達700人。

又如興業銀行,該行在2022年校招中,單其招聘的崗位之一FinTech管理培訓生專項招聘人數就不少於1200人,此外,招聘分行崗位不少於1200人、子公司招聘不少於1000人,科技類人員約占招聘人數的35%;此外,近期興業銀行發布高層次科技人才社會招聘,招聘的崗位包括首席信息官、總行科技板塊部門負責人、總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分管科技),以及總行科技部門、興業數金相關處室或部門負責人,共計15人。

3、在對內強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方面 商業銀行「各顯其招」

部分商業銀行對內強化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策略匯總見表2。

表2 部分商業銀行對內強化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策略

資料來源:各行年報、BanTech智庫

商業銀行間金融科技人才基礎分化仍較為明顯

1、全樣本視角的觀察

從表1對36家銀行的數據統計分析來看,各行的科技人員支撐係數從0.02到0.183不等,即不同銀行每萬億元資產的金融科技人員數量匹配差最高達1630人。其中,不同科技人員支撐係數分布區間內的銀行數量分別為:(0.020,0.031)4家,(0.031,0.050)17家,(0.050,0.070)6家,(0.070,0.183)9家。因此,分析來看,不同銀行的科技人員支撐係數分布極為不均。

此外,經計算,36家銀行的科技人員支撐係數均值為0.056,其中,(0.020,0.056)為25家,(0.056,0.183)為11家。說明雖得益於銀行對金融科技隊伍建設的重視,各類銀行科技人員的占比均得到明顯提高,但當前多數銀行的科技人員數量仍未達到均值水平。此外,據觀察科技人才總量少、占比低,特別是科技領軍人才、高端人才嚴重不足的現象仍較為普遍。

2、不同類型銀行間的比較

由於各類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及資源稟賦不同,因此,我們對表1樣本中6家大型商業銀行、10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3家城商行、7家農商行的科技人員支撐係數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得到如下結果:

一是6家大型商業銀行的科技人員支撐係數的加權平均值為0.056。其中,僅有工商銀行1家銀行超過該值。

二是10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科技人員支撐係數的加權平均值為0.072。其中,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3家銀行超過該值。

三是13家城商行的科技人員支撐係數的加權平均值為0.052。其中,寧波銀行、杭州銀行、中原銀行、廣州銀行4家銀行超過該值。

四是7家農商行的科技人員支撐係數的加權平均值為0.039。其中,上海農商銀行、張家港農商銀行、常熟農商銀行3家銀行超過該值。

從上述分析來看,超過所屬類型銀行均值的銀行機構仍為少數,從對樣本數據的觀察可見主要原因在於每類銀行中均存在科技人員數量領先機構拉高均值。因而從對不同類型銀行科技人員支撐係數加權平均值的對比分析也可看出,商業銀行間金融科技人才基礎分化仍較為明顯。

股份制商業銀行金融科技人才增長動能最強

科技人員支撐係數超過全樣本均值,位於(0.056,0.183)區間內的11家銀行中,有7家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由此可以看出,目前股份制銀行的科技人員數量對資產規模的匹配度最高。

從各家股份行披露的金融科技人員數量、占比及增幅可佐證上述觀點。具體見表3。

表3 股份制銀行金融科技人員數量、占比及增幅統計

數據來源:各行年報、BanTech智庫

因此,無論從科技人員支撐係數,還是從科技人員占比及增幅,股份制銀行在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上的力度均為最強。

中小城商行及農商行在金融科技人才市場競爭中缺乏核心優勢

從表1中可看到科技人員支撐係數低於0.03的4家行(徽商銀行、重慶銀行、廣州農商、廈門農商)均為中小城商行及農商行。表明,中小城商行及農商行由於受限於各種因素,在金融科技人才搶奪戰中處於劣勢地位。

此外,從金融科技人員占比來看,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2021年,各類銀行紛紛推進專業化金融科技隊伍建設,金融科技人員占比呈現顯著提高的趨勢,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商行、城區農商行及縣域農商行金融科技人員占比分別為5.28%、4.36%、2.45%、3.23%,由此可見,農商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分析來看,中小銀行在人才競爭中相對處於劣勢地位的原因主要為:

一是中小銀行科技投入無法產生規模效應,因此,從投資收益比上來看,自建龐大的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對於中小銀行來說並非最優選;

二是國內高校金融科技相關專業課程處於起步階段,在人才的供給上還無法跟上銀行業龐大的數字化轉型需求;

三是高端金融科技人才多集中在國外和國內一線城市,而多數中小銀行多位於二三線城市甚至偏遠地區,「吸引、留住」高端科技人才的難度較大;

四是中小銀行的職業發展前景及薪酬競爭力相對而言缺乏優勢;

五是中小銀行長期處於傳統模式下,其組織架構相對固化且缺乏技術優先的氛圍,往往會導致吸納進來的金融科技人才因為「水土不服」而流失……種種因素使得金融科技人才稀缺和培養難成為中小銀行轉型進程中面臨的普遍難題。

數字化建設「人」是關鍵。金融科技時代,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快速疊代和激烈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

通過本文統計梳理,圍繞「科技人員支撐係數」這一指標對比分析,我們觀察到:

一是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數字化轉型智力保障已成為行業共識,近年來不同資產規模銀行的科技人員的占比均得到明顯提高;

二是當前多數銀行的科技人員支撐係數仍未達到全樣本均值水平,科技人員隊伍建設仍存在較大補齊空間;

三是一些科技基礎好、資源稟賦優的大中型商業銀行已經在金融科技人員這一「核心生產要素」儲備上取得了領先優勢;

四是另一些科技資源薄弱,數字化轉型尚處於起步及加速階段的中小銀行在人才爭奪中處於劣勢地位。

此外,本文在對樣本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給出了全樣本科技人員支撐係數均值及不同類型銀行的科技人員支撐係數加權平均值,以期對行業在金融科技人才建設上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本文統計結果及分析僅提供一種參考視角。)

文章來源:BanTech智庫

作者:焦盧玲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35家上市銀行科技人員大比拼

14家銀行金融科技大比拼:六大行去年資金投入超千億,工建中科技人員最多

大家都在看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迎來「新掌門」,哈爾濱分行行長李志濤正式加入

網商銀行原CIO唐家才擬任平安銀行首席信息官

疫情影響信用卡消費額出現大幅下降,延期還款申請條件有「限制」

市場化招聘風起!又一家銀行發布總行高管「招募令」,未來將成潮流?

最大信用卡不良資產包來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6f3c8d6f86f91f6577a0fa4ff92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