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有情有義的美猴王,一個是古靈精怪的靈珠子。孫悟空常常被五指山壓得喘不過氣來,小哪吒看不下眼,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你以為這是什麼動漫大片嗎?非也非也!煙火氣十足的齊天大聖和孤兒命運的哪吒,從相厭相殺到不離不棄,共同講述了什麼才是「人生的大事」。
電影《人生大事》未播先火,9日票房破6億,也是不錯的成績。然而豆瓣得分7.4分,網友也紛紛吐槽,它究竟差在哪裡?
01、獨特的選材
自古以來,多數人對死都是很忌諱的,連孔子都說過:「未知生,焉知死?」而殯葬師因總是與死人打交道,被許多人視為不吉利的象徵,所以常常避而遠之。
該電影選材角度比較獨特和大膽,敢於展示殯葬師這一特殊行業的辛酸和重要性,導演和編劇也是非常有創意和冒險精神的。
他們走訪了許多殯葬師,在深入接觸中體會到這行的喜樂悲歡和規矩道理,更感受到此行業的艱辛不易,為電影中的細節處理做了很好的鋪墊。
莫三妹一家都是做殯葬行業的,三哥也是從小就和父親一起天天與屍體打交道,根本無快樂童年而言,從小就受到他人的欺辱和嘲諷。
莫老爺子做了一輩子殉葬師,卻還是孤苦一生:老伴走得早,大女兒離婚了,二兒子為打撈一具飄走的屍體搭上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自己也是一身病,連煙酒都不能碰;老兒子雖然子承父業,但30多歲還是吊兒郎當一事無成,最讓他操心不已。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老莫家的苦難,也是眾多普通百姓家的縮影,而他們從事的這一特殊行業,更增加了人物的悲劇性。
經常會有鄰居對他們指三道四,有逝者家屬對他們吆五喝六,更有人懷疑他們偷東西,賺黑心錢……世態炎涼在影片一一盡顯。
挨打受罵也是家常便飯,賺這點辛苦錢實在不易。三哥也曾想過放棄,換個活法,可是小文的出現、父親的期待、家屬的感謝、同伴的開導,還是讓他咬牙堅持下來。
殯葬師不僅要做入殮師,為死者還原未死之狀態,整修面容和身體,同時還要把他們的後事處理好,從發喪到火化,有的甚至到入土為安,這一系列複雜的過程,他們都是費盡了心思,儘量滿足逝者生前的遺願和家屬的要求。
看到因車禍而變得面目全非的死者,殯葬師也會噁心、嘔吐和害怕,但是死者為大,為了讓逝者能在親友面前體體面面地離開,他們再苦再難也要盡全力把屍體修整好,讓家屬們少一些遺憾,給逝者最後一份尊嚴。
而電影中又把殯葬師稱作「種星星的人」,讓這個看似冰冷無情的行業又多了幾分溫馨和浪漫。三哥一個善意的謊言,給小文心中種下了希望的種子,愛她的人從沒有真下離開,而是化作星星在天上陪你。如此浪漫的解釋,既告慰了亡靈,也安撫了孩子傷痛的心。
02、演員的代入感
《人生大事》是繼《你好李煥英》之後又一部喜淚交加的感人電影,重煙火,接地氣,笑點和淚點都可以讓人猝不及防,引起不少觀眾的共情。
很多觀眾看後,都把好評給了朱一龍和楊恩又,這一對歡喜冤家的表演太有代入感了。
導演最初在選朱一龍演三哥時,也是心裡沒底。一向濃眉大眼、溫文爾雅的朱一龍,怎麼看都和電影里的三哥判若兩人。可是,當剃了長發、妝扮起來的朱一龍再一次站到人們面前時,在場的編導人員立即對其刮目相待,這才是真正的三哥!
平頭如刺,臉帶傷痕,俗氣的花襯衫、大短褲,脖子上一條褪了色的金鍊子,抽煙、粗話,滿口自稱老子,典型的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形象。朱一龍自毀形象,這一次真是豁出去了。
從此,朱一龍這個名字戲裡戲外都被「三哥」徹底取代了。而他也一直醞釀著三哥的情緒,所以無論是對小文還是對朋友,都是一直箭在弦上,蓄勢待發。
小文的扮演者楊恩是一個只有7歲的小朋友,拍這部戲可是吃盡了辛苦。經常拍了很多條都沒有過,可是哭著哭著眼淚就沒有了,讓大家也很為難。
這時常常是朱一龍扮黑臉,瞪著眼睛大聲指責,嚇得她眼淚汪汪,緊張、害怕、激動等情緒瞬間飽滿,然後順勢說詞,很快就一條過了。小文一哭,朱一龍的眼圈立刻也紅了,聽到導演喊「卡」後他又抱著孩子安慰,連說多個「對不起」。
完全沒有血緣的兩個人,卻陰差陽錯地走到了一起,情同父女,難捨難分。兩個人在影片中的對手戲很多,很多感人的場面,讓台前幕後唏噓不已。
例如小文被媽媽帶走,用力敲打著車後面的玻璃大喊「爸爸」,那一聲聲太揪心了。而三哥也舍不下小文,在大雨中穿著拖鞋狂追車子,那充滿血絲的眼神、頭部暴起的青筋、渾身濕透的樣子,著實太讓人心疼了!
還有小文突然失蹤,三哥大半夜找不到小文,心急如焚。忽然在家門口處聽到孩子的呼喚,他又驚又喜,可是嘴裡卻是斥責連連:「你大半夜跑丟了怎麼辦?」「你被壞人拐跑了怎麼辦?」嗔怪中又滿身心疼和擔憂。
而小文哽咽著委屈地說:「我的爸爸叫莫三妹,我家住在延江市雨花區槐安路73號上天堂,我不會丟!」二人抱頭痛哭,難捨難分的情義勝過親生母女,讓人怎能不感動?
小文和三哥之間的關係,由敵對到和解,從陌生到熟悉,從厭惡到依戀,相愛相殺的過程,寫滿了人間的苦與樂、溫暖和真誠。
而兩個人物塑造得十分真實、接地氣,說的都是各自熟悉的方言,再加上武漢當地風土人情的還原,使觀眾跟隨主人公的腳步在鮮活的環境中更能找到真切的人間煙火,代入感滿滿。
03、尷尬生硬的情節
電影雖然生動形象地講述了殯葬師這一職業的艱辛,但主旋律並不是悲歌,而是溫暖的感動。然而,編導在情節中除了加入大量的感人元素外,也有一些刻意煽情和完美修飾,反而影響了整體的效果。
小文畢竟是個只有7歲的小孩,可是卻能說服外婆的舞伴爺爺,拿出30萬去幫三哥,這一點又太牽強了。
給活人辦葬禮現在並不新鮮,《非誠勿擾》、《少年派》中都有相關的情形,但是該片中這種「皇帝駕崩」式的葬禮的確有點像鬧劇,而後家屬又大鬧靈堂,三哥等人挨打,30萬泡湯,老人被迫說出實情。
編導本想突出小文重情重義,但這種做法過於「荒誕」,反而弄巧成拙了。
還有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三哥的鐵哥們建仁和百合在旁邊的婚慶店剛典完禮,可出了門就進了隔壁「上天堂」的洞房,這也太離譜了,再沒有錢也不至於在喪葬店辦婚禮吧?結婚都圖個喜氣,大吉大利,這又紙花又天堂的,總之不符合人之常情。
然而,最讓網友不能接受的是小文媽媽的出現,此處被公認為是劇情最大的敗筆。
編者似乎太心疼小文了,所以讓她的生母死而復生,從天而降。然而多年的距離感讓二人形同陌路,小文一時難以接受這個媽媽,最後讓生母加入「上天堂」,並和三哥結婚一起撫養小文,屬於典型的大團圓式結局。
中國人是喜歡大團圓結局,但是這個也未免太過於牽強和尷尬。
小文媽一出場就給人一種很不自然和舒服的感覺。她從小就放蕩不羈,少女時就流浪社會懷孕生子,而後又拋下孩子出國找自在,結果又在國外犯罪坐牢,母親到處找不到她人才無奈將其銷戶,她出獄後又回來找孩子……
她的出現,讓三哥又氣又悲。小文剛和自己處出感情,在「上天堂」剛有一點家的感覺,就要被這個陌生的女人活生生奪走,太難以接受了!
然而從小失去母愛的三哥,為了能讓小文母子團圓,還是忍痛把小文送還生母,自己只能一個人躺在床上默默流淚,任憑好友大罵其無情無義……
小文從小無父無母的確可憐,但過去有外婆疼,現在有三哥愛,還有白雪夫妻二人以父母名義收養和呵護,並沒有真正地缺失愛。以後三哥發展好了也可以給她找個新媽媽,所以讓生母回來大可不必,何況一個都是污點、沒有責任感的媽媽,不要也罷!
而電影的主題也是小文和三哥間互相救贖的故事,結尾冒出一個媽媽,不但沒有錦上添花,反而沖淡了「父女情」的濃度,有點畫蛇添足的意味。
除此以外,故事後半部情節發展速度過快,可以說是禍不單行,人物還沒有從上一個悲痛狀態中走出來,觀眾也還沒反應過來,結果又一個急促的情節又接踵而至了。
例如小文媽媽突然回來,三哥急急匆匆把小文送走,朋友找他斷交,他又被告訴爸爸去世,忙忙叨叨地把爸爸變成禮花送上了天,小文又失蹤了,然後又急急忙忙找小文,然後哥們建仁就結婚了。媽媽轉身要離開,三哥一句:「這行你能幹嗎?」媽媽就破涕為笑,他們就成幸福一家、吉祥三寶了……
或許是影片時間有限,所以把情節安排得一環緊扣一環,但這後半程的節奏的確有點過快,可以適當慢一些,才能讓觀眾有回味和思考的餘地。
寫在結尾:
總體來看,《人生大事》還是一部很溫暖很有人情味的好電影,讓我們看透生死,看淡了名利,也懂得了珍惜和感恩。即使影片中有一些瑕疵,但仍然瑕不掩瑜,還是很值得和心愛的人,一起去影院觀看的。
泰戈爾說過:「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落葉之靜美。」
雖然影片中老莫曾說過:「人生除死無大事!」但是哪個人又願意向死而生呢?
活著,其實比死更難,更值得我們去思考和重視。做好眼前的事,珍惜身邊的人,即使我們無法預測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至少也不白活一回!
文|碧琉璃
圖|網絡
發布|文刀木之南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要觀看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刀木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