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讓孩子參加夏令營的初衷是什麼?家長要先弄明白這個問題

2022-06-29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暑假,讓孩子參加夏令營的初衷是什麼?家長要先弄明白這個問題

暑假開始,形式各樣孩童的夏令營紛紛「上線」,各有主題:科技夏令營、軍事夏令營、海邊夏令營、野戰夏令營、特訓夏令營、雙語夏令營、遊學夏令營……

而為孩子報名的家長也都各有心思和主見,有的想要孩子外出鍛鍊鍛鍊、有的想要孩子的興趣得以延伸、有的想要孩子在新的環境下提升自己的能力、有的想要孩子感受一下不在父母身邊的「苦」,有的則想要把孩子送出去自己感受一下安閒時光……

不管想要孩子參加什麼樣的夏令營,有一個必要的前提是:安全。

所以為孩子選擇夏令營,父母首先要考慮組織或承辦夏令營的機構的資質如何。

有口碑的機構、專業的機構、權威的機構當然是首選。有些夏令營是由旅行社和培訓機構共同舉辦的,有孩子的老師在場,可能家長會更為放心一些。

即便如此,也要確定夏令營的認識配備情況,比如帶隊人員的經驗值和幾個孩子會分配一名工作人員等。

夏令營的參與工作人員有沒有帶孩子的經驗,這個也很重要。

因為孩子的夏令營和成人的旅行團性質完全不同,孩子天性比較散漫,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強烈,但對組織紀律卻不夠嚴謹,需要工作人員的十足耐心以及相當的警惕性。

有些旅行社利用自己的方便,為了分一杯羹而匆匆上馬的夏令營效果會比較讓人擔憂。當帶隊經驗豐富的導遊面對嘰嘰喳喳的孩子時,完全束手無策。

我曾經聽一位導遊朋友講過,帶孩子去夏令營,要帶足動畫片,孩子鬧就放動畫片;再不行,就給孩子發小零食吧……如果是以讓孩子看動畫片和吃小零食而度過無數的夏令營時光,那麼這樣的夏令營不參加也罷。

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則會根據孩子的特點,策劃出適合孩子的系列活動,讓孩子在玩中有所收穫,得到相關啟發;同時面對孩子出現的各種小問題,也能夠快速地給出建議和方法,讓孩子的行程不受任何影響。

第三是要選擇夏令營的具體內容和行程安排。

有些夏令營打著科技的旗號,卻幾乎沒有科技的內容,或者僅僅讓孩子在提前租好的會場玩樂高,這不是科技夏令營。科技夏令營也會細分很多種,有的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為了提升孩子的求知探索精神……不管怎樣,離不開「科技」的核心,也會配有帶資質的老師實地為孩子答疑釋疑……

有的夏令營說是軍事夏令營、拉練夏令營,為了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而開辦的。到了夏令營結束孩子軍姿站不好不說,連基礎的「軍種」、「部隊編制」等也搞不明白,有的夏令營還會請一些退伍的軍人做輔導,有的則完全是「掛羊頭賣狗肉」了,問孩子們都做了什麼,只是懵懂的回答天天匆匆忙忙起床、訓練、玩耍、吃飯、睡覺……

還有的夏令營看似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內容豐富,但實際上經不起推敲,完全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特點,比如完全沒有孩子的自由時間,全程都是無銜接的時間安排,其實時間的適當放鬆,給孩子一定自由自在的時光,對於孩子來講更重要,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可能是在內化學習,也可能是在放鬆身心,不管怎樣都是一種成長,而不需要填鴨式的占據孩子所有的時光……

適合孩子身心特色的夏令營,有玩耍也有學習,有付出也有收穫,有朋友也有快樂,才是孩子最終也喜歡和滿意的哦。

第四要考慮到夏令營所去的地點。

夏天看似陽光燦爛,但其實有很多安全隱患,有些夏令營的安排地點就值得家長推敲和考量。

比如有的夏令營選擇在山裡呆上一周左右的時間,若正逢汛期或有暴雨的可能性,就需要儘可能規避;

有的夏令營選擇在近郊的度假山莊或者自己的營地,那麼家長不妨先去實地探測一番,相對平緩、空闊的空間,也相對安全;

如果是出省游或者出國游(現在的疫情狀況,出國的遊學營應該很少或者沒有了吧),就要參考當地的疫情情況以及實際的安全情況,尤其是出國游,是父母鞭長莫及的,就格外需要提前詳知孩子的行程安排和風險值考驗。

夏令營(出國遊學除外)的安排通常是在一周左右,再久一些就是10天,還有一些市內的夏令營可能會安排2-3天。

這些完全都是家長內心所能夠承受的範圍,再加上如今通訊的發達,為孩子配備上手機,時時刻刻視頻,仿佛也沒有什麼不放心的。

其實既然讓孩子外出去「鍛鍊」,不妨就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孩子。可以提前給孩子講,遇到任何困難、麻煩、計劃之外的事情,第一時間和家長聯繫之外,剩下的不妨交給工作人員。他們是第一時間與孩子相處的人,對於任何突發情況都會第一時間採取對策。

另外孩子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家長不必過於關注,所謂的「鍛鍊」,不就是讓孩子有一個自我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空間嗎?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把孩子送出去的初衷是什麼,為了鍛鍊,亦或是為了自己清凈一下?

我記得我有位姐姐,在孩子中學畢業的時候,實在見不得孩子在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情都不做,只是玩遊戲、看電視的懶狀,遂給孩子報了個為期一周的軍事夏令營,說是讓孩子去吃吃苦、受受罪、鍛鍊鍛鍊。

可是孩子出發之前,她就拉著我去超市為孩子準備了滿滿兩大包的零食,擔心孩子在夏令營里吃不好;又在孩子夏令營的期間,幾乎每天要打3-5個視頻電話給孩子,生怕孩子有什麼不能處理的事情發生;到孩子夏令營回來,她又是早早的跑去迎接,又是提前訂飯店為孩子接風洗塵,見到孩子的第一時間很自然的接過孩子身上的背包……

我想我這位姐姐身上,就存在了太多父母的糾結:既想要孩子接受鍛鍊和教育,又心疼孩子吃苦受累,最終不過是「葉公好龍」的現實版罷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6cfc0032c7d6f6cb1df85b5d8ce3c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