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維護孫劉聯盟的有幾人,最後一人不同意孫劉聯軍只能是泡影

2022-04-23     淚落半夏天

原標題:真正維護孫劉聯盟的有幾人,最後一人不同意孫劉聯軍只能是泡影

公元208年,爆發了以曹操對峙孫劉聯軍的赤壁之戰。曹操吞併荊州後,率兵直下,與孫權,劉備等展開大戰。由於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實力大增,又降服荊州部眾,可謂兵精糧足。

孫權一下子沒了主意,急招文武商議。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覺得應該投降曹操,不應該以卵擊石。孫權本想一戰,這下子更無奈了。此時魯肅站了出來,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應去江夏劉備去詢問戰況。孫權於是派魯肅前去調查曹操虛實。

魯肅此去便拉開了劉備,孫權聯盟抵抗曹軍的序幕。魯肅十分了解孫權,知道孫權斷然不想投降曹操。於是極力勸說孫權,劉備組成聯盟,抵禦曹操。當然此等想法也十分符合劉備的利益,因為當時劉備兵敗當陽,退守江夏,根本沒有實力與曹操爭鋒。如果曹操率軍直攻劉備,估計劉備都不知道還能投靠到哪裡。

孫劉聯軍打敗曹操大軍,赤壁之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勢,那麼是誰極力組建孫劉聯軍並加以持續的呢,以下幾人絕對功不可沒,甚至最後一人很少有人猜到。

首先就是魯肅了,因為魯肅是直接勸說吳侯,出使荊州的。沒有魯肅前去搭線,劉備也沒有理由去投靠江東。魯肅剛到夏口,聞曹操已向荊州進兵。魯肅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獻出荊州降曹,劉備準備南撤渡江。魯肅當機立斷,去找劉備。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境內),魯肅與劉備相遇。魯肅說明了孫權派自己來的使命,然後和劉備共論天下形勢,並問劉備準備到哪裡去。劉備說想去投奔蒼梧太守吳巨。魯肅說吳巨是個沒有作為的庸人,勸劉備不要去依靠他。接著,詳細述說孫權的情況和江東的實力,勸劉備與孫權聯合,共拒曹操。劉備聽了魯肅的分析,決定并力抗曹。隨即劉備也派諸葛亮隨魯肅過江,與東吳商討聯合抗曹之事。

赤壁之戰中,周瑜與曹操對戰,諸葛亮與魯肅同為謀士,輔助周瑜。但周瑜覺得諸葛亮智謀過高,又不效力於孫權,多次設計謀害諸葛亮。此時,又是魯肅處處周旋,不讓周瑜加害諸葛亮。可見身為東吳大臣的魯肅,一心為公,維護孫劉聯盟,要不然周瑜必殺諸葛亮,孫劉反目,劉備也會趁機攻打東吳。

在周瑜死後,魯肅代周瑜之。此時曹操雖然敗北,但百足大蟲,雖死不僵,實力仍是孫權所不能撼動的,仍有一統天下的能力。魯肅繼續堅持孫劉聯合抗曹。在劉備入川後,關羽鎮守荊州,也是魯肅多次勸說才緩和了關羽與東吳的矛盾,可謂煞費苦心。

然後就是諸葛瑾,諸葛亮之兄。既然孫劉聯軍符合劉備與孫權的雙方利益,諸葛亮又在劉備處做謀士,那諸葛瑾作為中間人就在合適不過了。關羽鎮守荊州期間,由於關羽為人高傲,看不起東吳,所以孫權十分生氣,準備率軍攻打荊州。魯肅恐傷和氣,就勸孫權派人去和關羽聯姻,共同對抗曹操。於是諸葛瑾就成為了合適人選,諸葛瑾此後多次出使劉備處,為孫劉聯軍出力不少。甚至在劉備東征前,諸葛瑾都去面見劉備,說明伐吳對劉備的利弊,可惜劉備被仇恨沖昏頭腦,執意東征。

如果魯肅,諸葛瑾是孫權方的代表,那諸葛亮便是劉備處的代言人。諸葛亮隨魯肅到孫權處,極力勸說孫權與劉備結盟,共抗曹操。在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入川,留關羽鎮守荊州,諸葛亮臨走時向關羽交代,一定要「東聯孫權,北拒曹操」。因為只有這樣,荊州才不會腹背受敵。可惜關羽沒有聽諸葛亮的建議,最後兵敗被殺。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此後諸葛亮派鄧芝出使東吳,繼續結盟孫權對抗曹魏。

結下來就是周瑜了,雖然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十分想殺害諸葛亮。但也是因諸葛亮之才不能被江東所用,才氣急敗壞多次設計殺諸葛。在周瑜死後,推舉魯肅接替自己職務,可見周瑜也知道孫劉聯合的正確性,要不然也不會讓老好人魯肅為接班人。聽聞周瑜去世,諸葛亮不勝傷感。

最後就是東吳之主孫權了,如果孫權沒有抗衡曹操的勇氣,那就根本不用聯合劉備了,直接就可以投降。正因為孫權有英雄之志,不願屈膝投降,所以派魯肅,諸葛瑾等出使劉備處,與劉備結盟抗曹。在劉備攻占荊州南四郡後,孫權進妹固好,也是事實。劉備死後,孫權接納蜀國使者鄧芝,重新恢復聯盟,也是孫權決定的。如果江東之主沒有同意聯盟,估計孫劉聯軍也只會是泡影。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喜愛三國的朋友記得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66e3b09c3d00f90d54a4ca75ccd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