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距530公里!甘肅有座橋,名字竟與西安有關!蔣介石為它題匾

2022-08-29     小漁的行旅日記

原標題:相距530公里!甘肅有座橋,名字竟與西安有關!蔣介石為它題匾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世界。

中國「基建狂魔」的稱號已經深入人心,其實仔細琢磨琢磨,這個稱號不僅適用於現代,還適用於古代。在現代,它指的是現代公路、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發展;而在古代,指的就是中國人爐火純青的造橋技術了。

我國自古就是「橋的國度」,如今各地還保留著不少古橋,不僅是古人智慧的見證,也成為一道特別的人文風景,吸引著眾多遊人參觀遊覽。

在距離西安大約530公里的甘肅渭源縣,我見到了一座非常特別的木橋,它的名字竟然與西安有關,還有眾多名人為它題匾!

這座木橋便是——灞陵橋。

渭源灞陵橋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是大將軍徐達西擊元將李思齊時,為渡渭河而建,並親題橋名為「灞陵橋」。灞陵橋最初是一座平橋,「既濟行人,復通車馬」,後遇洪水屢毀屢修。

根據記載,清朝同治末年(公元1875年),左宗棠的部屬梅開泰曾經重建此橋;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由隴西著名木工莫如珍掌尺,仿照蘭州雷壇河的「握橋」重修,形成了今日的形制。

灞陵橋的形制來源於蘭州「握橋」,而它的名字則和西安有關。渭河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哺育著秦隴大地。通渭縣是渭河的源頭,灞陵橋則橫跨於清水河(渭河上游)之上,因「渭水通長安、繞灞陵,為玉石欄杆灞陵橋」而得名。

上世紀五十年代,蘭州的「握橋」被拆除,灞陵橋就成為全國唯一一座純木質疊梁拱橋。橋樑泰斗茅以升在他的《橋樑史》中,對灞陵橋的評價僅次於河北趙州同濟橋,奠定了它在橋樑史上的地位。

灞陵橋橋身全長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寬4.8米。橋樑以每排十根方木並列十一組,從清源河兩岸橋墩逐次遞升,支撐橋身凌空橫臥在清源河上。遠遠望去,仿佛一道飛虹,精巧壯觀。而細細品味,會發覺這座木橋不用一釘一鉚,僅僅通過木頭縱橫相貫、交錯搭接構造而成,更展現了古人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造橋工藝。

除了橋樑本身,橋上的名人題匾也是一大看點。左宗棠題寫「南谷源長」、蔣介石題寫「綰轂秦隴」、于右任題寫「大道之行」、孫科題「渭水長虹」等等,都賦予了灞陵橋更加深厚的人文,值得遊人細細品味。

如今在灞陵橋的旁邊,新建了一座石橋作為人們往來通行所用,而灞陵橋則被保護了起來。除了因為橋樑保護而釘上的鋼釘,灞陵橋依然保持著原始的風貌。如果你來到甘肅渭源縣,除了渭河源景區,這座底蘊深厚的木橋千萬不要錯過。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5ff6d32b8ee5da7c334902d2c50cb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