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身處何方,住在何處
奈良美智總能回到童年的那間 小木屋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夢想家研究所(id:idzoom2008),日本通經授權轉載
即便你沒有聽過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的名字,也一定見過他畫的小女孩。
這個有著寬眼距大眼睛的小女孩,混合了可愛天真與叛逆邪惡的獨特氣質,鮮明的神態讓人過目不忘。
還有穿著淡藍色睡袍、緊閉雙眼的夢遊娃娃也是他的代表作品,因在熱播劇《蝸居》中出現而被人們所熟知。
曾經一度爆火的夢遊娃娃
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並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那個讓人心生羨慕、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坐在窗前的奈良美智,Photograph Tetsuya Miura
一面大大的窗戶,四季交替的美景,如畫卷般徐徐在眼前展開......
01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關注奈良美智的人一定很熟悉下面這扇窗戶。
自從2014年奈良美智在Instagram上開通了個人帳號後,他常常會記錄下這面窗戶外的風景。
大大的長方形窗子,把屋外的景色盡數囊括,使得這扇窗戶就像掛在家中的一幅風景畫。
但它比普通風景畫遠遠珍貴不止——隨著四季的流轉,畫面發生著動人的改變。
春天有勃勃的新綠,夏天遇見突如其來的一場雨,秋天泛黃的溫暖色調,轉眼變成冬天皚皚白雪一片。
這裡正是奈良美智位於栃木縣的工作室兼住宅,而這間在社交平台上出鏡率超高的房間是他的書房。
我們可以看到一張寬大的書桌放在房間正中,正對著這面大大的窗戶。
從此長期伏案的身心,都將會被眼前的景色治癒。
高櫃+矮櫃的組合圍繞著窗戶展開,占據了整面牆壁。每個櫃格都塞滿了書籍和擺件,空間利用率很高。
除了書籍和擺件,唱片也是隨處可見,據說他的家中收藏了將近1000張唱片。
音樂對於奈良美智而言,和繪畫一樣永遠都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他畫作的靈感源泉。
視線轉向另一邊你會發現室內牆面被刷成了藍色,搭配鮮明的木飾面線條,構成一個視覺明快舒適的空間。
唱片、裝飾畫和兩個方形小窗也一併秩序井然地鑲嵌在木飾面線條框中,讓整個畫面充滿了秩序的美感。
房間裡的每一個窗口都是一幅畫
在奈良美智的房間中,動物造型的小擺件特別多,它們散落在各個角落裡,讓整個房間變得生動可愛。
窗台的動物像在自然中愜意行走
生活起居室並沒有延續書房的藍色牆壁,而是呈現出一間徹頭徹尾的小木屋模樣。
牆壁上美妙的木紋給人一種樸實自然的親切感,連同木製家具帶來濃烈的日系風格。
方形帘子簡潔利落
在這個房間正中放著一個白色的小壁爐,烘托出溫暖愜意的氛圍。
至於為什麼要放這麼一個小壁爐,奈良美智表示壁爐不只是取暖工具,也是小時候的鄉愁。
年幼的他曾坐在壁爐前取暖,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冬天,這樣的記憶揮之不去。
壁爐將整個空間一分為二,右側是罩著幾何花布的長沙發椅,左側則是一張大桌子。
每件家具都沒有浮誇的設計感,而是散發著樸素舒適的溫暖氣質。
和書房一樣,這個房間也享有大大的窗戶,它們為室內提供了良好的採光與視野。
奈良美智用來畫畫的工作室是一個空曠明亮的白色空間,入口一扇灰色的推拉門上貼著可愛的塗鴉。
工作室是一個相對原始的房間,採用大白牆+水泥地的基礎配置,但內部看起來一點也不無聊。
室內放著他正在創作的作品,除此之外牆上還貼著各種照片、小尺寸的作品,形形色色的玩具擺件,以及一黑一白兩個經典復古Kit-cat鐘錶,整個工作室就像幼兒園一樣可愛無比。
Photograph Tetsuya Miura
Photograph Tetsuya Miura
02
童年的小木屋
奈良美智的故鄉是日本青森縣,那裡離他目前居住的地方大概有300英里。
他曾在社交平台上曬出過童年居住的一所小木屋。
雖然有兩個哥哥,但由於年齡相差較大,小時候的奈良美智大部分時間都是獨自一人,呆在這個被蘋果樹包圍的小木屋裡。
蘋果樹會開花,孤獨的種子也開始慢慢發芽。
小小的奈良美智在小木屋裡,和蘋果樹說話,和小貓小狗說話。
3歲的奈良美智
在經歷了求學和旅行交替的生活後,28歲的奈良美智下定決心前往德國留學,這一去長達12年。
他最開始居住的城市杜塞道夫就和故鄉青森一樣寒冷,再加上初到德國時奈良美智因為語言問題幾乎無法和外界溝通,這讓他產生了一種回到童年的感覺。
德國時期的奈良美智,曾先後居住於杜塞道夫、科隆
在德國的時候奈良美智曾住在一個帶有天窗的頂樓小屋,後來又搬到了配置簡單但房租更便宜的學生宿舍。
無論是童年被蘋果樹林包圍的小木屋,還是德國求學時的閣樓和學生宿舍,小小的房間構建出屬於自己的世界,這種孤獨的空間感也反映在了奈良美智的作品中。
奈良美智手繪居住的房間
奈良美智筆下的小女孩身後基本是簡潔的純色背景,看上去像置身於獨屬自己的小宇宙,是那樣漫無邊際,又那樣寂寥孤獨。
這樣的場景不知不覺就和童年那間只有自己的小木屋重疊,就像奈良美智說的那樣——自己的作品其實就是內心的自畫像,是和自己的對話,也是在對話的過程中回憶自己的童年時代。
小木屋作為故事的開始,成為了奈良美智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標誌,從此在他的作品中反覆出現。
《月球航行》,2006,人們可以走進小房子中參考
看過奈良美智畫展的人都會發現,展覽場地上常常會搭建一個小房子裝置,裡面通常會放許多手稿和他收集的小擺件、唱片等物。
這一切布置得就像他居住的房子的模樣,或許也正是他筆下小女孩的家。
小木屋(畫室)2007,現安裝於奈良美智個人美術館N’s Yard展廳中
雖然常被孤獨環繞,但小木屋無疑是讓奈良美智感到舒適安心的一個私人領域,也是一個貼近內心世界的地方。
他把小木屋放在展館中,讓每一個來看展的人都能身臨其境感受一二。
綠屋與橘屋
東京展覽上小木屋的內部
奈良美智參與設計的東京A to Z 咖啡館,裡面有他的小木屋和作品
所以毫不意外奈良美智最終會選擇在栃木縣的一間木屋裡定居。
不是東京,也不是德國,這裡遠離了大城市—— 「住在鄉下,沒有劇院,沒有藝術用品,沒有博物館,沒有人,只有大自然。」奈良美智在社交平台陳述著自己當下的生活。
屋子也談不上什麼奢華豪宅,但卻是自己理想住宅的模樣:「 首先要有一個沒有雜音的空間,可以讓人認真聆聽內心的聲音,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椅子和桌子的擺放自然舒適。到了晚上的話,要有一個合適亮度的光源,適量的書籍和畫具,當然還少不了音樂。」 (該段源自iWeekly周末畫報對奈良美智的採訪)
小時候和動物說話,長大後房間裡到處都是動物擺件
在栃木縣的木屋裡住得久了,奈良美智逐漸意識到,自己目前住的地方其實也和故鄉很像。
或許無論身處何方,住在何處,他總是能回到那間童年的小木屋。
就像他曾說過的那樣:「我就像一個隧道工人般,一直在挖一條還未見終點,走回我童年的隧道。」
- 完 -
圖片來源:IG@michinara3、tjapan、Tetsuya Miura、電視劇《蝸居》、網絡
內容參考:iWeekly周末畫報《探訪宅在家裡的奈良美智:享受孤獨,繼續創作》、網絡
※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日本通立場。
- 完 -
小通長期撩想兼職投稿的小夥伴
後台回復【投稿】即可見詳情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致力於做新鮮有趣的日本相關科普
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