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個性化,勇敢者的遊戲

2023-08-28     電商情報

7月下旬的一個周末,超過4000輛車開進了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而在展館之外的停車區域,一群汽車文化愛好者自發地展示著親手打造的愛車。這是備受中國車迷喜愛的2023 GT Show現場,單日場次人數超8萬。

然而,在圈內人士歡呼汽車文化出現好苗頭的同時,場外的一場事故宛如一盆冷水從頭潑下。

一輛私自改裝車輛漂移失敗撞上護欄,視頻在網上迅速瘋傳,揭露了玩車圈「個性炫酷」之外的另一面——雜亂無序。有網友留言質問,「那麼多玩車的人,有多少能做到合規?」

人們的個性化表達本無可厚非,但個性的無序發展一旦突破「合規」界限,必然會影響到他人及社會。而後裝改裝市場的混亂,又進一步加劇了這樣的無序,形成惡性循環。

在尚未形成規模化的改裝行業里,商家水平參差不齊,規則不明確、標準模糊化、售後一團糟。玩車「發燒友」顧盛感嘆道,「你甚至找不到一個信得過的人來改車」,時常是更換配件花一天,返工調整花一個月。

改裝行業的雜亂無序,讓玩車圈難被待見。許多玩車愛好者也苦不堪言:不僅難玩,還要被「無序」代表。人們期待著汽車文化的良性發展,期待個性化表達的有序發展。但前路要怎麼走,要走多遠?

1、打破玩車困局

玩車多年、受困多年,「發燒友」劉書麟不想再被代表了,他想當一名破局者。

「打破困局」的想法萌生於2012年,當時,劉書麟又購入了一輛新車——奧迪的初代A7,那是汽車行業第一個Sportback車型。「流線型特別優美,我很想完成這台車的深度個性化改造。」但在此過程中,他的感受和顧盛如出一轍——「亂」。劉書麟覺得,這樣的玩車氛圍過於鬧心,且不利於長遠發展。

自那時起,他開始去探索一個「玩得起」的未來。

關於破局,劉書麟有過很多天馬行空的想像

他在汽車行業的試水是多方位的。2013年起,劉書麟多次前往德國、日本等國家了解當地汽車文化,並於2015年創立瀚得科技(超境汽車前身),與PP-Performance、TechArt、Fi-Exhaust等國際汽車升級品牌簽約,到了2018年時營收已達到數千萬量級。除了整車製造,「我幾乎把汽車行業的方方面面都研究了一遍」。

但隨著劉書麟深入了解行業,他愈發體會到,原有路徑難以推動「合規玩車」的未來。劉書麟想到了一條新賽道——做中國的個性化汽車品牌。區別於後裝改裝市場,他希望選擇主機廠的成熟產品為基礎,重新進行設計開發,在前裝階段介入完成個性化改造,打造出落地即合規的車規級個性化量產車型。

劉書麟所提的「個性化汽車」,並非一個「拍腦袋」的新詞,其發展在國外市場有跡可循。當汽車市場走向成熟,普適市場和個性化市場的區分會愈發顯著。保時捷、法拉利等個性化汽車品牌,也是在這樣的時機之下出現,它們在發展之初便是藉助其他主機廠的成熟產品,重新進行研發設計,以滿足某一細分領域用戶需求。

基於當前汽車市場發展,劉書麟判斷,國內個性化汽車賽道即將開啟,不僅有「能做」的可能性,且有「能做大」的可能性。2016年及以前,國內產品大多數還是1.5T小排量發動機,市場技術暫未成熟。但之後的短短几年,中國品牌的動力技術得到了較大提升,特別是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中國品牌有望迎來「動力平權」時代。另有數據顯示,售價60萬元以上的高端個性化汽車在中國的銷量逐年攀升,而每年近40萬的銷量中,國產占比卻不足2%,市場存在廣闊的空間亟待填補。

最終在2021年,劉書麟果斷放棄原有業務,正式成立個性化汽車品牌——超境汽車。短短2年間,超境汽車已推出賽博坦克300、賽博騎士等個性化量產車型,一次又一次顛覆消費者想像。2021年推出的賽博坦克300,打造了一款純銀白內外飾的科技感越野車;2022年推出的賽博騎士,則打造了一款大量採用碳纖維等高端材質的精緻「方盒子」;2023年最新亮相的CYBERP!CKUP,更是國內從未有過的「六輪新物種」。

市場是最真實的反饋。賽博坦克300售價達到30.80萬元,相較於原版坦克300(售價21.38萬元)溢價率44.1%,但限量3000輛仍是一搶而空,只用了14分鐘即告售罄。

超境汽車的首款個性化量產車型賽博坦克300

賽博坦克300的火爆,證實了劉書麟想法的正確性,但這條路並不容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在進行一場名副其實的「勇敢者遊戲」。

2、勇敢者遊戲

兩年前看到賽博坦克300後,大齊(化名)就決定加入這場「遊戲」之中。他離開了傳統主機廠,來到廣州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公司,擔任產品經理。

和他想像中一樣,對他、對超境汽車、對主機廠、對供應商等而言,走上這條路,就意味著不會有一天容易日子。考驗,從項目溝通的第一天就開始了。

市場上從未出現超境汽車這樣的定位,超境汽車與主機廠之間如何分工、如何對接,都沒有參考的樣本,起初的每一步都是未知。「同一個零部件,超境內部可能叫A,主機廠內部可能叫B。」大齊提到,合作的第一步往往不是車型設計,而是對齊說法。緊接著,更大的難題在於想法的對齊。

「不行,幹不了。」「不行,這得干。」在超境汽車與主機廠的合作中,這樣的對話是常態。對於超境汽車來說,其存在的意義是打破常規、做別人從未嘗試的事。但部分個性化想法挑戰著主機廠的生產線,需要重新花費時間去考慮經濟性、技術可行性、風險把控等。

在共創過程中,超境汽車就曾與主機廠為了「一根線」而反覆溝通。從設計完整度考慮,超境汽車認為車身上需要有一根稜線;但從主機廠量產的角度,這根線的存在會挑戰工藝極限,各方面的流程和難度都會增加。各執一詞的情況下,非常考驗雙方對這件事情的耐心與信心。「如果某一環節、某個人突然放棄,這件事情就做不成了。」大齊提到。

最終,「那根線」還是被留下了,雙方決定為此去做更多的努力。其實,與敢於創新的超境汽車同樣勇敢的,是與其合作的這些主機廠們,願意一次次為了更好的設計而買單,去挑戰從未嘗試之事。

2023年4月,超境汽車聯合長城炮品牌推出國內首款共創6×6皮卡CYBERP!CKUP

CYBERP!CKUP這款車的共創過程更是如此,這款由超境汽車與長城炮品牌共創的車型,是國內首款共創6×6皮卡,國內從未有主機廠做過。決定「加上兩個輪子」的那刻起,雙方就必須做好全身心投入的準備,把不確定的標準、技術落實下來。為了明確標準,雙方需要反覆與有關部門溝通;汽車本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高度複雜結構,多加兩個輪子,許多零部件也得同步調整。

據了解,賽博坦克、賽博騎士涉及改動的零部件超過500個,而CYBERP!CKUP更是涉及超過1200個零部件的改動,超境汽車需要為此對接100多家供應商。而在與零部件供應商的溝通上,超境汽車同樣是「一根筋」的角色。

超境汽車第二款個性化量產車型賽博騎士上,配備了一個國內市場上從未有過的零部件——碳纖維方向盤。為了這個配件,超境汽車與供應商從溝通到製成耗費近8個月,通常一款新車的開發周期僅為18個月到26個月。

當時,國內還沒有一家方向盤供應商嘗試做過碳纖維方向盤,儘管超境汽車已經找到國內最大的方向盤供應商,也是同樣得到「不行,沒做過」的答案。如果放棄使用碳纖維方向盤,賽博騎士的進度會快一些,且更為省心省力:直接採買一個成熟的零部件產品,超境汽車只需要對接一級供應商;但為了解決「沒有做過」的問題,超境汽車需要去一起尋找二級碳纖維供應商,甚至三級……

但大家不想放棄,因為賽博騎士的開發初衷,就是希望打造一輛「材質出眾的精緻方盒子」。碳纖維方向盤必須有,且必須好。「如果這個點不要、那個點放過,整個產品就不完整了。」大齊這樣解釋。

賽博騎士配備了碳纖維方向盤

「我們團隊都是喜歡玩車的人,所以會對創作很興奮,但也很痛苦,因為都不想妥協,只能去不斷解決問題。」劉書麟笑言,超境汽車團隊的日常是「痛苦但快樂」的。

這場勇敢者的遊戲是艱巨的,充滿各種未知難題。但劉書麟澄清,勇敢不等於魯莽,勇敢是有章法的大膽前行。

對內,超境汽車已逐步探索超境工作法等協同辦公指南,去提升約240名員工在超過200個崗位上的工作效率;對外,超境汽車在篩選車型、零部件等方面制定清晰的紅線,團隊成員可快速對照篩選適合的產品。

超境汽車早就制定了許多方法論,讓自己更快地在「叢林探索」中安身立命。

3、不是獨樂樂,是眾樂樂

既然市場一直在呼喚獨特的產品,為什麼超境汽車不從0到1去做個性化汽車?

劉書麟認為,在目前發展階段,從0到1去建設並不符合商業邏輯,「假設投入40億去做一款車型,售價要1000萬才行」。基於主機廠的成熟車型做個性化量產,是超境汽車在成本、需求和實現方式之間尋找到的平衡點。

超境汽車從中國汽車市場挑選性能「能打」的車型,經過個性化打造後推向市場,實際上帶來了更短的產品運作周期,也有更好的可塑性。對超境汽車、主機廠和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互利共贏的商業模式。「大家都贏,這條路才能走下去。」劉書麟提到。

如今,超境汽車是以輕資產進入行業的,能實現快量產、低投入且高多樣性。相比重資產投入開發新車型,試錯成本更低,可以更聚焦於產品本身。而對於共創的另一方——主機廠而言,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品牌向上、產品在生命周期內的多元化能提升他們的競爭力。賽博坦克300停在了豪車品牌的車主家中,這便是對原車型用戶群體向上拓展的體現之一。

不僅如此,消費者更是整個商業模式的終端受益者,相較於魚龍混雜的改裝市場,個性化前裝量產模式不但安全有保障,價格也更實惠。由於做的是「相對規模化」,個性化量產相較後裝市場存在一定的價格優勢。

超境汽車第二款個性化量產車型賽博騎士

以賽博騎士為例,這款車型大量配備了碳纖維、NAPPA真皮等高端材質,比原車價格約高出10萬元。而在某豪華品牌的官方選裝上,2-4件的碳纖維套件就需要花費4萬-8萬元不等,像賽博騎士這樣的大規模碳纖維套件選裝,價格可能就超出10萬元。

如果車主自行購買原車進行改款,即使多花20萬元也很難確保復刻出整車的質感。「特別是像碳纖維方向盤這樣的創新部件,超境汽車用了小規模的量鋪平了成本,這要比消費者在後裝市場去打造一個毫無標準的碳纖維方向盤要便宜得多。」劉書麟這樣解釋。

劉書麟堅信,個性化汽車賽道還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目前,超境汽車產品的改動均聚焦在車主可感知部分,未來是否有可能做得更徹底,甚至不基於任何一款原型車,打造一輛全新的個性化汽車呢?從超境汽車「讓世界上沒有同樣的兩台車」的願景來看,一切似乎皆有可能。

目前,超境汽車正逐步探索柔性化生產,希望在個性化量產已經能保證小批次規模化的前提下,未來有機會實現「一車一定製」的高度個性化。

回顧超境汽車推出第一款車型「賽博坦克」的前夕,劉書麟在給團隊同仁的信中這樣寫道:「方向有很多種,『敢』是第一步。我們面臨的,是將這件熱愛的事情持續做下去的決心。感謝各位,用你們自己的選擇,去支持中國自己的個性化汽車品牌。」

在行業爆發的前夕,總要經歷一段「叢林探索」。這是一條中國個性化汽車市場的拓荒之路,這條路上,一群中國汽車人正走在前列,如同駕駛一輛越野車,在叢林中飛馳,希望能跑得更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55970f216be972b880073332de5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