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談生死是一件忌諱的事。
但你絕對想像不到,在中國有一門課程。
不僅大談生死,撰寫墓志銘和遺囑,甚至還分享自己離死亡最近的經歷。
這門課程,就是廣州大學獨有的生死學課程。
自開設生死學課以來,這門看似小眾的選修課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和喜歡。
成為了廣州大學最爆的一門選修課。
最近,這門特殊的課程上了熱搜。
原因就是課堂上,老師播放了一部和課程相關的電視劇,通過電視劇來為學生進行授課。
對於在課堂上,看到國內有相關題材的電視劇,不少同學都表示驚喜。
而這部電視劇,就是近期熱播的《三悅有了新工作》。
該劇由B站出品,李漠執導,周依然、楊新鳴等人主演的治癒成長劇。
講述了95後殯儀館化妝師趙三悅從對這份職業的未知,到感悟生死,用心學習遺體化妝的故事。
作為一部小成本網劇,《三悅有了新工作》的成績十分亮眼。
播出後拿下平台電視劇熱播榜冠軍,更是連續27天的冠軍霸榜。
累計播放量1.2億,超100萬人觀看。
口碑也出奇的好,豆瓣評分8.3,B站評分9.6,成為今年口碑最好的國產劇之一。
評論區被「中國版《入殮師》」、「今年看過最好的劇」、「無聲之中顯驚雷的作品」等好評填滿。
甚至有一些觀眾評價:沒想到,這部大膽挑戰禁忌的國產劇,治癒了我的精神內耗。
那作為一部禁忌話題的國產劇,《三悅有了新工作》為什麼如此受觀眾喜歡?
1、
租不到房,找不到對象,不出席婚禮,這部劇揭開殯葬業的無奈辛酸。
對於殯葬業,除了讓人恐懼。
在很多人眼中,它常常是「鐵飯碗」或高收入的代表。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三悅有了新工作》中,就通過女主趙三悅(周依然 飾演),全面為觀眾展示了真實殯葬業的樣子。
有工作上的不適。
女主趙三悅大學學的舞台設計專業,但畢業後一直沒找到工作。
最終在大姨的介紹下,她去了殯儀館上班。
對於一個新手來說,女主面臨的挑戰可謂是很巨大。
上班第一天就被師傅安排晚上值夜班,半夜女主去藏屍間存放屍體,結果聽到一個柜子中有聲音。
女主緩緩拉開柜子,一具面色慘白的男屍出現在眼前。
正當她仔細查看時,男屍突然睜開了眼睛,還喊了句:好冷啊。
於是,女主當場被嚇暈。
除此外,殯儀館停放著各式各樣的屍體,尤其是一些出了事故的屍體,外表可謂是慘不忍睹。
所以作為新手的女主,每一次面對屍體,都會反胃。
更別提,女主還要把往生者伸出來的舌頭,塞回對方嘴裡這樣的操作。
有工作的忙碌。
作為一個服務行業,面對死亡這種隨機性的事情,殯儀館註定充滿了忙碌。
除了正常的上下班和值班外,在特殊的時間裡殯儀館會更加的繁忙。
車隊司機小四川,在過年晚上值班。
剛端上熱氣騰騰的餃子準備吃,就被隊長打電話通知搬運屍體。
而這之後,就是接連不斷的電話,一晚上接了很多具遺體,忙到暈頭轉向。
一盤餃子也由熱變冷,甚至要花費5次才能吃完。
有工作的不被理解。
因為人們「談死色變」。
不管是殯葬行業還是從事殯葬工作的人,都成了被嫌棄的對象。
所以相比較殯葬工作的辛苦。
殯儀館內的工作人員,最大的壓力其實是來自於外界對於殯葬行業的態度。
比如女主,當母親知道她在殯儀館上班後,堅決反對。
因為母親是開婚紗店的,如果讓周圍的人知道女兒在殯儀館上班,她的生意就沒法做了。
如果打車去殯儀館,根本打不到車,只有將目的地改成附近的傷心麵館才可以。
租房的時候,當女主告知自己的職業。
房東都怕染上晦氣,直接拒絕。
最終,女主只好選擇與同樣在殯儀館工作的周婭男和梁格格同住。
而這兩個同事,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師姐周婭男因為工作,常年找不到對象。
甚至在自己父親去世時,母親還把原因歸結於師姐在殯儀館工作。
殯儀館的主持梁格格,工作之餘在一家高級餐廳彈鋼琴。
可當餐廳老闆知道她在殯儀館上班後,便立馬辭掉了她。
就如女主師姐說的:
這份工作會遭到各種親朋好友的嫌棄,對象只能內部消化,每天累死累活,一個月工資七千不到。
而正是因為殯葬行業被外界有色眼鏡的看待,讓這些人無形中被孤立了。
所以當被外界問幹什麼工作時,她們會說是服務業。
還給自己設置不少限制。
不參加朋友婚禮,不和好朋友握手,不跟他們說再見。
可以說,該劇通過女主和身邊的人。
把所有殯葬業從業者面臨的困境,一點點真實地揭露和展現了出來。
讓人感受和共情到她們的無奈和心酸。
2、
患病被父母拋棄的女兒,失去兒子的父母,這部劇講的不就是你們所經歷的世間百態?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何況是帶著故事逝去的人。
所以這部劇雖然披了職場劇的外殼,但它講述的是殯儀館裡,三悅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
通過這些人背後的故事,讓觀眾看到了五味雜存的世間百態。
比如開頭提到的,女主值夜班被藏屍間抽屜嚇暈的「屍體」。
他叫秦偉,是殯儀館請來專門拍攝紀錄片的導演。
為了更好地拍攝,所以他晚上去了冷凍室體驗生活。
後來在聊天中,女主才得知,秦偉患了癌症,而且是晚期。
一周後,秦偉因為肺部嚴重感染離世。
這個年輕鮮活生命的離開讓人悲痛,但他背後的故事卻更讓人感慨。
秦偉有一對孿生姐姐,大姐身體健康,二姐卻患有心肌炎。
父母為了生養兒子秦偉,狠心將二姐送人。
大姐親眼目睹父母的行為,18歲後就離開了家,再也沒回來過。
二姐成年後找到了親生父母,但卻在見親生父母時猝死了。
在二姐葬禮上,撫育她的養父母只是怔怔地沉默,遺棄她的親生父母卻哭得肝腸寸斷。
而在秦偉的葬禮上,親生父母意外的安靜。
這前後的對比,顯得格外諷刺。
就如女主大姨說的:有些人,就喜歡用眼淚和大嗓門,來證明自己沒錯。
因為很多時候,和悲痛的哭泣相比,無言的沉默或許才是真正的悲傷。
在秦偉的告別會上,消失許久的大姐也回來了。
她是為了完成對秦偉的承諾,讓父母好好活著。
只是,她用的不是愛和原諒,而是恨。
有一位往生者,名叫魏寧凱。他是一家大公司的設計員。
本該前途無限的他,卻遭遇了一場車禍,年僅24歲就離世了。
但這個看似意外的事故,卻因為魏寧凱的一個備用手機,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故事。
在父母眼中,魏寧凱一直都是自己的驕傲。
從小聽話懂事,讀書優秀,上大學時常常拿獎學金。
畢業後找到了好工作,還會每個月給父母生活費。
但和陽光健康的朋友圈不同,在魏寧凱備用手機的朋友圈上,他顯得憂鬱迷茫。
工作上的不如意和突如其來的肺病,讓魏寧凱看似完美的生活開始崩塌。
為了讓父母安心,他選擇獨自去消化這些失意。
最終,由於服用治療的藥物導致頭腦昏沉,出了車禍。
那一刻父母才明白,他們要兒子懂事,要兒子勇敢,要兒子出人頭地,要兒子拚命往上爬。
卻唯獨忘記問兒子,他自己想要什麼。
只是,當他們記起來問的時候,那個懂事的兒子早已無法再回答了。
除了這兩個往生者外,劇中每個往生者和他的家庭,都是一個故事。
有為出軌丈夫,辦葬禮的妻子。
有為拿到父親賠償金,狀告醫院的不孝子。
有為找到房產證,棄死去父親不顧的家人。
還有被日本人,迫害的奶奶。
這一個個或喜、或悲、或無奈的故事,不僅講透了世間百態,也讓我們學會了思考。
3、
直面禁忌話題,用「死」講「生」,國產劇的新格局正在打開
生老病死,一直是大家的禁忌話題。
這也導致,大多數國產影視劇都在規避「死亡」的話題。
但今年開始,國內關於死亡的影視作品多了起來。
上半年的《人生大事》讓我們認識了殯葬業,年底將上映的電影《保你平安》聚焦墓地銷售員。
還有胡歌主演的《不虛此行》,講述的是悼詞從業者。
這部《三悅有了新工作》,更是讓我們真真切切了解到殯葬業,直接體現出了國產劇應有的素養。
這些作品的出現,不僅是國劇題材的大膽拓寬,也讓我們看到國產劇的格局正在打開。
因為,知死,才能更好的生。
而這,其實也是《三悅有了新工作》這部劇,所要表達的。
女主趙三悅,曾經也很上進。
從舞美學校畢業,去劇院實習,認真工作,成為了實習期考核唯一拿滿分的人。
但劇院還是拒絕了她,只因為她是個女孩。
在工作上接連被拒後,回家後還要面對母親的訓斥:
你腦子不好使,脾氣還差,成天哭喪著臉,活該選不上你!
就這樣,女主選擇不再找工作,在家躺平啃老,最終被趕出家門。
漫無目的飄蕩的女主,找不到生活的動力,甚至想去跳橋自殺。
當別人告訴女主自己癌症晚期時,女主投來的也是羨慕。
因為患病活不久了,就可以什麼都不做,再也不用強撐著精神頭活下去了。
此時的女主雖然一直在說死,但其實她並不了解死亡。
直到她進入殯儀館工作,才讓她逐漸明白了什麼是死亡。
死亡是孤獨的。
沿著一條黑漆漆的巷子,一直往前走。
不能拐彎,也不能回頭,只能你自己一個人往前走,沿著這條道,一直走到黑。
死亡是殘忍的。
一個手機修理小哥,工作時突然猝死。
他的父母千里迢迢趕來送兒子最後一程。
母親帶來了一大包潔白柔軟的棉花,因為小哥提過想念家中蓬鬆的棉被。
死亡是絕望的。
一位往生者因車禍去世,她的丈夫一直無法接受,甚至患上嚴重的抑鬱症。
始終沒有來殯儀館認領遺體。
而女兒因為媽媽的去世,認為是自己導致的,有了自虐的傾向。
死亡也是溫暖的。
女主把一個往生者的骨灰埋在大樹底下,結果沒多久這地方長出了嫩芽。
然後又開出了許多小花,讓這抹死亡充滿了暖意。
讓我們再回到故事的開頭,女主為什麼會想死呢?
她並不是被突如其來的困難壓垮,而是找不到活下去的動力和意義。
而在殯儀館,她理解了何為「死」,更懂得如何「生」。
於是她正式開始了新生。
享受生活,努力工作,學會和母親去和解。
對殯儀館的工作也有了浪漫詩意的理解:
我是生的守門員,你是死的擺渡人。
而這也正是這部劇所傳遞的核心議題:
很多事都是稍縱即逝的,不要被升職加薪、攀比抬槓那些生活里的瑣事沖得暈頭轉向。
放平心態,用平常心面對生活、面對困境,發現生活中每一刻的美。
然後由衷說一句:
活著還是不錯的。
青石電影|小豬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