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造車資質和降本增效舉措,讓蔚來看到了困境反轉的可能。
12月5日公布超出預期的三季報後,蔚來(NIO.N、9866.HK)的美股和港股股價經歷了兩個交易日連續上漲。
財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為人民幣190.67億元(26.1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6.6%,環比增長117.4%;經調整凈虧損39.53億元(5.42億美元),同比擴張13%,環比收窄27.4%。此前,華爾街預計公司收入和凈虧損為26億美元和6億美元。
年初至今,蔚來美股跌幅達到23.18%,理想汽車(LI.O、2015.HK)和小鵬汽車(XPEV.N、9868.HK)的美股漲幅則分別高達74.02%和60.97%。相比業績帶來的短暫利好,蔚來更需要找到提振市場信心的持續性方法。
三季報中,「獨立造車」成為蔚來釋放的第一個積極信號——公司稱,將從代工廠江淮汽車(600418.SH)收購相關製造生產設備和資產。12月4日,「蔚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的名字已經出現在工信部車輛生產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中。
與此同時,蔚來也在釋放降本增效信號。蔚來創始人、CEO李斌在財報電話會表示,公司近期對重點目標、優先事項和行動計劃進行了梳理和調整,更加注重高效執行和系統能力提升,同時確保核心技術、強大實力的長期投入。
隨著政策補貼退坡、市場競爭加劇,新能源汽車廠商正面臨新一輪壓力測試。在此期間,投資者有望重估車企價值,這也是蔚來能否突破困境的關鍵節點。
獨立造車利好長期經營
三季報顯示,蔚來汽車銷售額為174.09億元,同比、環比分別增長了45.9%和142.3%,主要歸因於汽車交付量的增加——公司共交付汽車5.54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75.4%,較二季度增長135.7%。
6月12日,蔚來宣布全系新車起售價格下調3萬元,免費換電服務將不再作為基礎用車權益。雖然本次調整隻是將免費換電權益剝離出來,並非真正意義的降價,但的確給到消費者更為靈活的購車選擇,進而帶動7月以來的銷量增長。
不過,7月汽車銷量破2萬後,蔚來自8月至11月的銷量依次為1.93萬輛、1.56萬輛、1.61萬輛和1.59萬輛,再未實現「月銷兩萬」目標。按照四季度4.7萬至4.9萬輛預期交付量計算,蔚來12月汽車銷量約1.5萬至1.7萬輛。
9月15日,第二代升級中型轎跑SUV全新EC6上市交付,新車型爬坡為公司貢獻了正向現金流。另據財報援引中汽中心零售數據,三季度,蔚來在中國30萬以上的純電汽車市場中位列第一,市場份額為45%。
對於新能源汽車價格戰愈演愈烈、眾多廠商試圖「以價換量」的做法,李斌表示公司不會以犧牲產品利潤為代價來實現或提高銷量,未來仍將保持價格穩定。
反映在財報中,未來三季度毛利率為11.0%,高於二季度的6.2%,低於去年同期16.4%。「得益於平均售價的提高,整車成本的持續降低和規模效應,整車毛利率三季度增長至11%。」蔚來CFO奉瑋在電話會上表示。
在銷量和利潤難以兩全的情況下,獨立造車被視為蔚來節省成本、提升經營水平的核心競爭力。蔚來表示,已於12月5日與江淮汽車簽訂協議,收購第一先進位造基地和第二先進位造基地的生產設備和資產,不含稅總價約為31.6億元。
2016年雙方攜手以來,由江淮汽車代工生產的蔚來汽車車尾都貼有「江淮汽車」標識,不少車主表示「很想摳掉」。代工可以幫助初創車企快速達到產能要求,弊端則是弱化品牌效應、約束質量把控、限制產能擴張等。
此外,代工還需支付高昂費用——2020年至2022年,蔚來向江淮汽車支付的代工費用依次為5.3億元、7.2億元和11.3億元。
短期來看,獨立造車的業績貢獻不會反映在四季報中。奉瑋表示,本次收購期間,蔚來與江淮之間的製造協議仍按規定履行,公司車型生產活動正常進行。李斌進一步提到,獨立造車後,公司製造成本將節省10%。
在政策收緊的大環境下,蔚來獲得造車資質不僅有助完善自身產業鏈,也為等待獲批的車企帶來了希望。海通國際認為,蔚來將對新興汽車OEM(原始設備製造商)起到示範效應——展示獲取獨立生產資質而形成研產銷閉環的路徑。
降本增效帶來困境反轉?
相較於獨立造車帶來的潛在利好,降本增效是改善蔚來經營壓力、緩解市場焦慮的直接手段。今年前三季度,蔚來累計虧損達到155億元。按照當前452億元現金儲備以及約50億元單季虧損推算,蔚來現金流只能維持2年多時間。
在財報電話會上,李斌列舉了蔚來決心降本增效的諸多措施——取消重複、低效崗位;推遲或是終止未來三年內無法帶來財務貢獻的項目;繼續發展銷售和服務網絡等。另據財務副總裁曲玉透露,2024年,裁員和削減項目將為公司最多節省20億元成本。
人員方面,11月3日,李斌在內部信中提出「公司將減少10%左右崗位」。根據2022年年報,蔚來研發、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中員工薪酬超過112億元。裁員10%意味著公司全年可節省開支約11.2億元。
項目方面,蔚來將電池製造外包,並且開放了高成本投入的換電業務。11月21日和11月29日,蔚來先後與長安汽車(000625.SH)、吉利汽車(0175.HK)母公司吉利控股達成協議,在換電電池標準、換電網絡共享、換電車型研發等領域展開合作。
據李斌介紹,蔚來換電網絡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蔚來用戶專屬網絡;二是蔚來用戶與其他用戶的共享網絡,包括將於2024年上市的阿爾卑斯車型及其他汽車品牌。蔚來充電服務已基本實現收支平衡。從長遠來看,換電也將是一項盈利業務。
官網顯示,蔚來目前共有充電站3492個、換電站2206個、充電樁928942個。李斌還透露,不排除未來NIO Power(智能能源服務體系)獨立融資的可能性。
海通國際指出,僅靠存量車主難以收回巨大的換電站建設成本,因此蔚來牽頭換電體系。隨著更多車企加入「換電聯盟」,換電站盈利空間有望擴大。交銀國際則表示,換電合作對蔚來銷量增長影響有限,換電站使用率上升可能影響用戶換電體驗。
截至12月7日美股收盤,蔚來總市值(125億美元)約為2023年預計收入(87.14億美元)的1.4倍,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的市銷率分別為3.3倍和2.2倍。
三季報發布後,Wind覆蓋的分析師對蔚來股票評級為「中性」或「買入」。其中,給予「中性」評級的交銀國際認為,蔚來股價大致反映了銷量增長不確定性、持續虧損及現金儲備不足等問題。不過,公司市銷率在新勢力中最低,股價短期下行空間有限。
三家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汽車早已實現盈利,小鵬汽車則憑藉6月上市的G6轎跑SUV帶動股價回血。決心「斷舍離」的蔚來,還在等待困境反轉的可能。
文 | 曹妍
編輯 | 喻舟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