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扎波羅熱失利的烏軍第47獨立機械化旅,原來是一支網紅部隊

2023-11-09   八月未完

原標題:反攻扎波羅熱失利的烏軍第47獨立機械化旅,原來是一支網紅部隊

前幾天,烏軍第47獨立機械化旅兩次反攻扎波羅熱失利、被擊毀德制豹2坦克和美製布雷德利運兵車的新聞再次刷爆簡中網,那麼談到第47獨立機械化旅這支部隊呢,很多網絡大V都稱其為「新組建的、受過北約軍事訓練的王牌部隊」,這裡面到底是不是這回事,筆者覺得還是有必要介紹一下這支部隊。

烏軍反攻中被遺棄的豹2A6坦克

大V們沒說錯的是,第47獨立機械化旅確實是一支新軍,新到完全是在2022年全面衝突爆發後才成立,其創建者是曾在烏軍服役的網紅博主兼作家瓦列里·謝爾蓋約維奇·馬庫斯(Валерій Сергійович Маркус)。馬庫斯於1993年7月14日出生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州佩爾沃邁斯克,18歲那年,他從職高退學並加入了烏軍第25獨立空中突擊旅。由於軍旅生活過於單調,他曾拿出300元想走後門去非洲執行維和任務,結果領導收了錢卻沒給他辦事。

2014年春東烏地區發生動亂時,馬庫斯也跟隨其部隊被部署到了前線,並參與了奪取克拉馬托爾斯克、斯洛維揚斯克和其他城市的戰鬥。在前線作戰期間,他開始在社交網站上更新他的戰區見聞,其動機最初只是為了自娛自樂,以及讓他媽媽不用過分擔心他。結果隨著粉絲數的不斷累積,到2016年,其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的訂閱數也超過了5000人,其影響力之大以至於有一段時間東烏民兵甚至在網上懸賞要幹掉他這個「班德拉分子」。

2014年馬庫斯(右二)在頓巴斯

2016年,馬庫斯在一次戰鬥中身負重傷,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出院後,他由於私自調查烏軍中的腐敗現象而被強制退伍(公開理由是身體狀況被評定為不適合服役),這段不愉快的經歷也使得馬庫斯一度患上抑鬱症。為了走出抑鬱症的折磨,馬庫斯毅然踏上了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他步行走完了從法國巴黎到西班牙菲尼斯特雷角長達1811公里的聖詹姆斯朝聖之路,並將這段經歷寫入他的處女作《路上的足跡》一書中,儘管沒有和任何出版社合作,這小說自2018年出版後已在全球銷售超過5萬冊。

2019年,馬庫斯又開始了一段長達3500公里的徒步旅行,其行程穿越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一直到達北冰洋沿岸,這段旅途中的見聞被他拍成紀錄片《自由人:地平線》(項目後因俄烏衝突的爆發而擱置)。隨後他又把目的選在登山上,並相繼登上了世界七大峰中的兩座……總之,再轉型為旅遊博主後,馬庫斯在社交網站上也就每年漲粉1萬餘人,只能算是普普通通。

旅遊博主時期的馬庫斯

2022年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後,原本正在為5月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作準備的馬庫斯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在第25獨立空中突擊旅的朋友們打電話,詢問該如何加入他們。不過由於第25獨立空中突擊旅表示他想再次入伍的話得辦很多麻煩的手續,最後馬庫斯只好通過熟人關係,跑去第30獨立機械化旅當了一名編外的高級偵察員。對此他事後解釋道:「當一切開始時,我沒有其他的選擇。」

雖說當了高級偵察員,但馬庫斯本人其實不用親自上前線,因為他本人還身兼馬庫斯基金會創始人頭銜,這個基金會的聯合創始人兼董事是烏克蘭IT企業家瓦塞爾·瓦西里耶夫(Vasyl Vasiliev),運營總監是另一名企業家奧列娜·哈辛斯卡(Olena Hasynska),平日裡主要負責給馬庫斯的戰友們買買買一些單兵裝備、護具之類。然而兩個月後,烏軍總參謀部忽然發布命令,宣布授權馬庫斯單獨組建一個第47突擊步兵營。

小馬與扎盧日內親切合影

目前馬庫斯仍拒絕透露讓他牽頭組建一個步兵營的想法是怎麼來到,筆者認為這裡面和馬庫斯在網絡上的巨大號召力、馬庫斯基金會的鈔能力及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不拘一格的行事風格都有關係。但由於馬庫斯沒當過軍官,不具備部隊指揮和訓練能力,所以這時必然得有個烏軍中級軍官來幫他干這事,馬庫斯選中的是他在第30旅認識的朋友、副營長沙拉馬加。

伊萬·沙拉馬加(Іван Михайлович Шаламага),1997年7月7日出生於烏克蘭西部利沃夫州斯科萊市,從利沃夫高中畢業後即考入烏克蘭國家陸軍學院,並於2018年畢業。畢業後,21歲的沙拉馬加即以第30獨立機械化旅中尉排長的身份開赴東烏斯維特洛達爾弧線地區作戰,一年後即升任上尉連長。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後,沙拉馬加曾指揮一支部隊成功守住了諾沃盧漢斯克,因此成為烏軍歷史上最年輕的營長(25歲)。

沙拉馬加(左)與馬庫斯

馬庫斯當然非常重視第47營的組建工作,他評論道:「這個項目將是我一生的代表作。現在,我會利用我所有的資源和經驗,使它成為武裝部隊中一個前所未有的單位。這支部隊不同於其他部隊,因為有總參謀部的政策支持,我們可以作一些新的嘗試,因為軍隊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軍體制的主要問題是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弊病。而從零開始的第47營將實行全新的制度,即以人為本……

「我們不會為每個戰士設置固定的職位,如果他在另一個職位上能做得更好,我們會馬上把他調動過去。我們為每個想學習的人創造所有條件:我們提供教官、地點和時間。如果一個人想學習,我們會給他安排好一切。如果一個人不想學習,他就不會出現在我的隊伍里。戰士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並通過認罪以及戰場的考驗,才能成為團隊的骨幹力量……

沙拉馬加與馬庫斯談笑風生

「我們特別重視軍隊的思想文化教育,因為大多數應徵入伍者在這方面還沒形成固定的三觀,所以我特別邀請了「鋸木廠」樂隊的負責人奧列克桑德爾·波洛津斯基(Oleksandr Polozhynskyi)來負責這項工作……烏克蘭文化和語言是我們思想、文化的基礎,只有大家都不再講俄語,成為一個真正的烏克蘭人,才能明白自己的責任……我直到現在才想明白這個問題,所以我也不再講俄語了。」

不得不說,馬庫斯的這套「不斷學習」論,倒是挺像某已開發國家的企業內卷文化。烏克蘭國家戰略研究所戰略分析師米科拉·貝列斯科夫(Mykola Beleskov)對此評價說:「馬庫斯的做法是一個很好的實驗,但不可能將其經驗推廣到整個軍隊,因為各支部隊的創建應遵從軍隊的整體意願和規劃,而不是反過來掌握在少數「社會知名人士」手中。

馬庫斯與報名參加第47營的志願者合影

招募消息一經公布,立即有許多人趕到基輔來投奔馬庫斯,其人數之多導致面試後來被分流到哈爾科夫、第聶伯羅斯克、敖德薩和利沃夫四座城市,招人的標準主要是看是否具有學習的主動性、是否足夠尊重其他人、是否能服從戰場紀律和是否熱愛並精通烏克蘭語言、文化。截止2022年5月8日,馬庫斯從首批報名的千餘名志願者中挑選出500人整編為一個營,經過一個月的訓練,這個營已經在沙拉馬加的指揮下先期開赴東烏前線作戰。

前面說過,第47營的全部開支都靠馬庫斯基金會兜底,當然熟悉基金會玩法的金融愛好者們肯定都知道,馬庫斯肯定不會傻乎乎地讓基金會獨自承擔全部費用。果然,5月底馬庫斯就在社交網站上發文稱,組建第47營需要購買55輛豐田皮卡車,總價2000萬格里夫納(約合386.4萬人民幣),而這麼多錢僅用兩天時間便全靠眾籌完成。而等到2022年11月正式擴編為第47獨立機械化旅時,馬庫斯基金會已在網絡上籌集了約1億格里夫納的經費。

第47營首批陣亡官兵

2022年6月初,在已經升任少校的沙拉馬加的指揮的下,第47突擊營就參加了攻打武格希爾斯卡火力發電廠的戰鬥。根據沙拉馬加的吹噓,稱該營在兩天的戰鬥中將對面俄軍擊退了四公里。戰鬥中第47突擊營也出現了首次陣亡:偵察排排長基特·沃洛季米爾中士和薩夫克維奇·謝爾希上士在執行戰鬥任務時陣亡,其中沃洛季米爾還是兩個女兒的父親。

第47突擊營在首次參戰中的良好表現及其背後強大的吸金能力讓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頓時刮目相看,於是他很快又與馬庫斯達成協議,同意將該營擴編為第47突擊團,當然費用還是由馬庫斯基金會自負。馬庫斯也很樂意干這份活,他僅用兩周時間,就從基輔和利沃夫招募了2000名志願者,又經過層層篩選,從中選拔出450人加入該團。為了加強戰鬥力,來自美國私營軍事公司的教官為該團新戰士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戰術培訓。

第47團官兵在前線執行任務

不過情況的變化趕不上形勢的變化,到2022年秋,烏軍兩級動員徵召來的兵員已經快見底,新的三級動員又早早開始。受招人難和資金缺乏的困擾,扎盧日內又想到了馬庫斯這個能下金蛋的金天鵝,於是又宣布將第47突擊團擴編為第47獨立機械化旅,雖然7月份的時候馬庫斯曾因在社交網絡上發帖稱「不該用抓壯丁的方式強制徵兵」而遭到國防部的敲打,但這一切顯然不重要了,畢竟軍權已經抓在國防部手中,馬庫斯只負責不停地下金蛋就行了。

從營到團,再從團到旅,所面臨的不僅是資金上的成倍擴大,更大的問題則是馬庫斯當初吹噓的「不斷學習論」招募方式是否還能維持地下去,為了逼馬庫斯一下,烏克蘭國防部便聯合國內外媒體,不斷給他戴高帽子,先是福布斯烏克蘭雜誌將他列入「30 歲以下:未來的面孔」 名人行列,接著本地媒體基輔郵報又將他列入25名最有影響力的烏克蘭軍人」,此外他在社交網站上的粉絲數也突破50萬人,成為烏克蘭第一軍事自媒體博主,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帖子等著他去討論和點評。在這種環境下,馬庫斯只好一咬牙,讓馬庫斯基金會扛下了第47獨立機械化旅多達85%的各項費用。

第47旅旅長薩克中校

被扎盧日內調來擔任第47獨立機械化旅旅長的是不到30歲的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薩克(Олександр О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ак)中校,他也因此成為烏軍歷史上最年輕的旅長,沙拉馬加少校這會兒只能屈尊其副手了。薩克中校於2015年畢業於烏克蘭國家陸軍學院,同年被派往第93獨立機械化旅服役,擔任步兵連長,2019年升任營長,曾在戰鬥中三次負傷。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他因指揮一個機械化步兵營擊敗一個俄軍營級戰術群,而被授予波赫丹·赫梅利尼茨基一級勳章的嘉獎。

2022年11月15日,馬庫斯正式在社交網站上對外公布了擴編第47獨立機械化旅的消息,該旅代號「馬古拉(Маrура)」,其含義來源於與波蘭接壤的喀爾巴阡山脈上的一座山峰,該旅標誌為西洋棋中的棋子「馬」,上面套著一圈帶刺的圓形外框和一面三戟叉圖騰的盾牌。馬庫斯又宣稱,該旅內部將仿照二戰時期的烏克蘭班德拉游擊隊,官兵們之間將互相稱呼為「朋友」,比如下級稱呼上級就是「指揮官朋友」。

第47旅臂章

事實上,自打第47獨立機械化旅組建後,馬庫斯除了不斷打錢打錢外,對該旅已經幾乎喪失了任何實質性影響,只能專注於繼續運營其社交網絡帳號。比如2023年1月,他在視頻網站YouTube發布了一段為該旅士官生們所做的演講,僅第一天就獲得了100 萬次的觀看量。此外他繼續熱評時事,稱:「當今烏克蘭的主要問題是精英問題,那些所謂的精英,八年來卻從未參加過戰爭,他們根本不了解當下烏克蘭的麻煩和困境!」此外他還在關於停戰條件和戰後重建的帖子上花費大量功夫。

而第47獨立機械化旅正牌旅長薩克中校就沒這麼悠閒了,他正指揮部隊接受來自斯洛維尼亞的M-55S坦克(蘇制T-55坦克的升級版)、來自美國的M2A3「布雷德利」裝甲車、來自美國的MaxxPro反地雷裝甲車、來自阿聯的Panthera T6裝甲運兵車和網上眾籌購買的Stork-10無人偵察機,還有我們開頭所提到的德國豹2A6坦克,作為一次性補充如此數量眾多西方援助裝備的烏軍九個新建旅之一,顯然烏軍總參謀部是想讓第47獨立機械化旅充當反攻主力的。

第47旅軍官與M-55S坦克

按照簡中網上一些網友的觀點,這麼多新裝備為何不補充給烏軍有經驗的老部隊,而是分給幾乎沒什麼作戰經驗的新部隊,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老部隊不是正在前線工事上與俄軍對峙,就是正在後方休息整補,如果第一波反攻不利全部送掉了,未免有些可惜。而基本沒經歷過大戰的新部隊,在執行反攻命令上應該會更堅決些,即使被一波送掉也無傷大雅,既能積累下有經驗的新戰鬥骨幹,又能達到偵察俄軍防線堅固程度的戰術目的,何樂而不為?

所以就有了我們開頭所提到的,第47獨立機械化旅的裝甲部隊一部在進攻扎波羅熱州托克馬克地區俄軍第一道防線時,以行軍縱隊闖入俄軍雷區,隨後遭到俄軍反坦克小組、遠程炮兵和武裝直升機的接連點名,兩次被打得頭破血流。待在後方的馬庫斯顯然對這次戰敗很不服氣,他隨即在社交網站上宣布:「我旅在這次戰鬥中只損失了5個人,損失的坦克和裝甲車不過是目前九個旅總裝備數的10%不到,這點損失根本不算啥!」

反攻中被第47旅俘虜的一名俄軍士兵

既然大網紅馬庫斯不服氣,覺得自己手中的賠償金還綽綽有餘,那就讓我們繼續期待第47獨立機械化旅之後的表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