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大戰》都看了吧?
關於這部電影,眾說紛紜,好壞參半。
但有一點毫無爭議——
劉青雲,好演技。
「硬!爽!邪!暴!」
如果要用四個字形容劉青雲,那得是「瘋!癲!狂!痴!」才夠味兒。
58歲的劉青雲,正是靠著對表演的「瘋癲勁」,為沒落的香港電影撐住了一小片天。
《神探大戰》,劉青雲飾演的李俊里有句台詞:「我不是瘋子,我是神探。」
對劉青雲而言,他不是瘋子,也不只是神探。
不瘋魔,不成活
劉青雲在接到韋家輝電話時,心裡想的是:「命運終於回來了。」
為什麼這麼說?
十五年前,也就是2007年,劉青雲和韋家輝、杜琪峰合作拍出了經典的《神探》。
片子有多神,看過的都知道。
等到十五年後,韋家輝又想拍「神探」,舍劉青雲其誰?
沒了杜琪峰,《神探大戰》就像椅子缺了條腿,搖搖晃晃;
偏生劉青雲一頂倆,穩穩定住了電影的重心。
你看劉青雲在《神探大戰》中的表演,是不是只想到一句話: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
他飾演的李俊是神探,但也瘋的厲害。
十幾年前,為了說明真相,就敢舉槍衝進警局的新聞會,大喊大叫,還抓住人演示;
十幾年後,為了找到屍體,更是眼都不眨地跳進了湍急的河水中。
就這兩件事,哪怕沒介紹李俊的沉重過往,他的形象也立住了:
這個人,衝動暴躁,行為出格。為了破案,不計後果,豁得出去。
不過,這只是李俊最表層、言談舉止上的瘋。
劉青雲演明白的,還有李俊內里的雙面。
一面,是天才的李俊,即使成了流浪漢,破案依舊頭腦清晰,思維靈活,有如神助。
另一面,是瘋子的李俊,會在腦子裡跟真正的罪犯對話,甚至在行動時連拿沒拿槍都分不清。
就看劉青雲每次表演精分,上一秒,還是疾言厲色、痛恨罪犯的神探;
下一秒, 從神態、眼神、語氣,甚至站姿,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李俊在警局的那場戲。
審訊室,李俊在腦海里跟女兒對話。
幾分鐘的戲裡,劉青雲先是聲嘶力竭地質問女兒為何這樣做,又和審問自己的方禮信針鋒相對。
他的聲音、表情和肢體語言是狂躁的,是憤怒的;
但在這黑漆漆的審訊室里,他又像一隻困獸,無人理解,孤獨又悲涼。
這就是李俊,從內而外的癲狂,瘋痴。
為了演好他,劉青雲也很拼。
下午的戲份,劉青雲早上6點半就會到片場,在高溫天氣里等幾個小時。
在片場他從不玩手機,就只看劇本。
跳樓、跳河、撞車,全都親身上陣;
甚至為了效果更好,主動提出讓水流更湍急一些。
似乎就像他說的:「我根本就是來演這種戲的,我根本就是這樣的演員。」
大時代,大人物
光說劉青雲會演瘋子,有點片面。
兩年前的《拆彈專家2》,劉德華也是一人演了好幾面,可以說是炫了一番演技。
反而劉青雲飾演的配角,人物性格沒什麼太大亮點。
但他演的穩。
一出場,觀眾就知道他是好人。有他在,就知道事情能解決。
這就是劉青雲的塑造力,哪怕中規中矩的角色,也能讓你覺得自然,流暢,厚重。
當然,能讓劉青雲成為香港電影中流砥柱的,自然還是那些「瘋子」形象。
劉青雲的履歷表里,和銀河映像合作出來的好電影很多。
《一個字頭的誕生》《暗花》《暗戰》《神探》《再生號》……
就像杜琪峰誇他的那樣:「好使好用,實而不華。」「他身上的東西好像天生就是為了電影而存在的。」
我們因為《神探大戰》介紹劉青雲,還是得先說《神探》。
那時的劉青雲年輕,演出來的神探更「神」也更「狂」。
開場,就割掉耳朵送給自己的老上司。
明晃晃的告訴你,陳桂彬,一個像梵谷一樣的天才加瘋子。
遇見壞蛋,一眼就能看到對方心裡的鬼;
為了還原現場,像個神經病一樣表演。
如果只是這樣,《神探》還算不上神。
是劉青雲,在演繹癲狂的同時,也挖掘出了角色內里的天真、執著,時而清醒時而沉淪。
孤獨到極致,癲狂到純粹。
說劉青雲在這部電影里差一步封神,一點不為過。
當然,在很早的時候,劉青雲就已經「演什麼是什麼」了。
《一個字頭的誕生》里的底層馬仔:
《暗花》中的殺手:
《忘不了》中的老好人司機:
光看劇照,就能讓人感受到角色的性格和特質,腦補出無限故事。
從正派到反派,從警察到幫凶,搞笑嚴肅,喜劇悲情,出道38年,劉青雲已經數度沉浮。
他演的也不全是好片子。
誇張的,像2019年的《我的寵物是大象》,評分3.3。
這要是別的演員,大家估計要怒罵:為什麼要拍這種玩意兒侮辱我們的眼睛?
但是碰見劉青雲,評價就變成了:
這說明什麼,電影有可能會出錯,但劉先生的演技永遠不會。
就像當年的劉青雲靠著港劇《大時代》紅起來一樣,如今的劉青雲,也註定是大時代里的大人物。
一條路,一個人
你要說「平平無奇古天樂」,大概會得一句「那我們是什麼,泥點子嗎」;
但你要提「熱心市民劉先生」,接得應該只有「劉先生還會做飯呀」。
沒別的意思,就是說在同期港星里,劉青雲的外貌確實不算能打。
就看這張劇照:黑皮膚、厚嘴唇、大鼻子,站在大美女藍潔瑛旁邊,活像個求合照的路人。
最開始,劉青雲也沒覺得自己能演戲。
他是家裡的老二,最受忽視。後來青春期開始叛逆,調皮搗蛋得很,和父親唯一的溝通也變成了挨打。
等到17歲中學畢業,為了幫家裡減輕負擔,劉青雲去做了郵差。
後來看到TVB的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正在招生,劉青雲的爸爸和同事都說,長得這麼高大為什麼不去報名試一試
面試的時候,劉青雲就講了幾個笑話,沒想到竟然被錄取了。
不過因為收信地址寫錯,劉青雲沒收到錄取通知書,幸好在報道截止的最後一天,他打電話過去問了問,這才有驚無險的成為了無線訓練班第12期的學生。
劉青雲的同期同學,有劉嘉玲、吳啟華、吳君如等,在帥哥美女如雲的班裡,劉青雲只能說是「其貌不揚」了。
也正是因為外表的不足,出道很早的劉青雲只能跑龍套。
不過劉青雲心態不錯,畢竟很多比他長相好、演技好的同學畢業後都接不到戲,他說自己「最起碼是龍套里最紅的那個,每天都能開工」。
等到1984年,劉青雲在電視劇《新紮師兄》中嶄露頭角後,總算是混了個臉熟。
雖然長得不是主角臉,但為了能演戲這條路上闖出點名堂來,劉青雲開始苦磨演技。
各種翻書,各種鑽研,各種學習。
很難說劉青雲這麼拚命,是處於對演戲的熱愛,還是年輕人的那股拼勁兒。
終於,劉青雲在跑了8年龍套後,靠著1992年的《大時代》里偏執倔強的方展博,火了。
火了之後,劉青雲卻覺得自己更想拍電影,於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了TVB。
這一選擇,讓他的事業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從此平步青雲。
誰能想,當年黑得連打光都不好打的龍套,竟然成為了金像獎影帝。
獲獎方面,劉青雲不能說很幸運。
1994年,他就獲得了自己的第一年金像獎提名,沒想到97年是提名,98年是提名,99年還是提名……
一直到2007年,憑藉文藝片《我要成名》,劉青雲才收穫了自己的第一個金像獎影帝。
劉青雲在《我要成名》中飾演了一個過期的影帝,機緣巧合給一名新人當了經紀人。
片中講述演藝圈的起起伏伏,片外又何嘗不是。
劉青雲的第一座獎盃等了13年,沒想到第二座也不短,等了8年。
2015年,劉青雲終於憑藉《竊聽風雲3》二封金像獎影帝。
相比拿獎的曲折,劉青雲的愛情可以說是一帆風順。
當年拍《大時代》時,他認識了妻子郭藹明。
一個是其貌不揚、默默無名的小演員;一個是海歸碩士、港姐冠軍的大美人。
所有人都不看好這一對,沒想到這一相愛就走過了近三十年。
二封影帝的時候,劉青雲更是當眾對郭藹明表白:
「每次當我開著太空船飛到宇宙,你總有辦法,令我安全回到地球。」
從事業到愛情,劉青雲似乎都是選定一條路、一個人,就再也不回頭,不後悔。
劉青雲說:「演員這兩個字對我來說很簡單,也很重要。它是我的工作,基本上是我的一切。」
私下裡,他會去買菜,和妻子一起吃面。
所謂瘋狂,也只是在戲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