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茂也差點被暗殺,他死後能舉行國葬,為什麼安倍晉三不行

2022-07-31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吉田茂也差點被暗殺,他死後能舉行國葬,為什麼安倍晉三不行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意外死亡後,日本政府決定,在秋天為他在東京武道館舉辦國葬。本來日本政府認為,安倍晉三作為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並且他提出的「安倍經濟學」,也對日本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為他舉行國葬是情理之中的。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決定卻遭到了日本各界的激烈反對,甚至一度衝上了熱搜。

不過,歷史上有一位叫吉田茂的首相,也差點被暗殺,他死後,日本政府為他舉行國葬的時候,卻順理成章。那麼,為什麼吉田茂又能享受國葬呢?

吉田茂

二戰前,日本《國葬令》規定,只有天皇夫婦、太上皇夫婦及皇子皇孫,以及對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才能享受國葬殊榮。比如前首相伊藤博文、山縣有朋和山本五十六等人,皆在死後享受到這樣的「哀榮」。

二戰結束後,日本廢除了《國葬令》。這也就是說,關於國葬再也沒有法理依據。不過,吉田茂卻破例享受到了國葬,他也因此成為二戰後至今,唯一一位享受國葬的首相。

那麼吉田茂何德何能,為何能享受這樣的榮光呢?

說起來,安倍晉三和吉田茂的執政風格,倒有幾分相似。他們在政治立場上,都是「親美派」。在經濟發展中,也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甚至連被刺殺這件事,兩人也都經歷過。只不過刺殺安倍晉三的兇手得了手,而刺殺吉田茂的兇手沒能成功。

吉田茂的出身雖然比不上安倍晉三,但也是赫赫豪門,並且他的背景還非常特殊。用他的話說,他有3個父親:第一個父親是時任國會議員兼大實業家的生父竹內綱。第二個父親是作為橫濱第一大富商的養父吉田健三。第三個父親,則是他的岳父牧野伸顯。牧野伸顯是「維新三傑」久保利通的次子,一直擔任天皇身邊的重臣,是政壇上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

這3個父親對吉田茂的人生起到了很大幫助,比如吉田健三去世後,給他留下了50萬日元的巨額資產;而牧野伸顯不僅是吉田茂的政治導師,還在仕途上給予了他諸多幫助。

當然,吉田茂能成為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的養母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吉田茂的養母是漢學大師佐藤一齋的孫女,因此吉田茂在學習洋學之外,還要按養母的要求,從小熟讀《史書》《老子》等中國古籍。所以,吉田茂的漢學功底非常深厚。就連吉田茂本人也多次承認,他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經驗,都是從漢學中尋找到的答案。

光靠拼爹,吉田茂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再加上他養母的神助攻,當他以優異的成績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就順利地考進了外交部,成為了一名年輕的外交官。

日本侵華軍官

不過,吉田茂的仕途也並非一帆風順。

由於工作關係,吉田茂先後被派到歐洲各國和中國東北,擔任過外交官。他在岳父的影響下,堅定地認為,在外交上對美英大國切不可得罪,但對當時正飽受列強欺凌的中國,卻應該表現得強勢和粗暴。

儘管吉田茂極力主張對中國武力侵略,但是在日本軍部的法西斯主義者們看來,他對美英國家的外交太過於軟弱,很丟大日本帝國的臉。所以軍部執政後,就讓他坐了冷板凳。

等吉田茂再次出山的時候,已經是日本戰敗後的事情了。

當時美國接管了日本,急需找一個合適的代言人來管理日本,而「親英美」派的吉田茂,正好和麥克阿瑟建立了親密的私人關係,自然他也就成了日本與美英溝通的重要人物。在美國的支持下,他被任命為首相。

吉田茂擔任首相後,確實處處逢迎美國。當然了,他也並非無條件地取悅美國。比如當時日本已經被美國轟炸得幾乎成為了廢墟,災後重建迫在眉睫。不過比重建更重要的是,糧食太過稀缺,很多人都還在餓肚子。

本來,美國向日本扔原子彈,就讓日本人對他們心生仇恨,現在接管日本後,卻仍然讓日本人餓肚皮,所以日本人就成群結隊餓著肚皮就上街抗議。

而吉田茂卻故意放任不管,遲遲不組閣,導致日本處於無政府狀態。所以美國為了後期的治理,只得先調運50噸軍糧,緩解日本民眾飢餓的問題。吉田茂在得到美國的承諾後,這才開始組閣。正是他這一舉動,讓日本度過了戰後最艱難的一年。

雖然靠美國救濟,暫時解決了吃飯問題,可是當時日本農業和工業的產量下滑嚴重,物資匱乏,通貨膨脹非常嚴重。吉田茂深知求人不如求自己,所以他一方面進行土地改革,用以刺激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他又聽從經濟學家的建議,在工業上搞「傾斜生產方式」政策,把工業發展重點放在增產煤炭和鋼鐵生產上。再通過煤炭和鋼鐵,刺激其他工業生產。他的這項改革,在當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不光很好地遏制了通貨膨脹,而且還讓經濟在短時間裡,有了一定的恢復和發展。

當然,吉田茂不管是在農業還是在工業上做改革,都受到了既得利益者的阻撓,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把美國推到前面,從而讓改革得以順利實施。

吉田茂簽署《美日安保條約》

為了給日本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條件,吉田茂積極迎合美國,在1951年與美國簽訂了《舊金山和約》和《美日安保條約》。這樣做,雖然讓日本成為了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棋子,但是美國也得承擔起在軍事上保護日本的責任,日本還因此省下了一大筆軍費開支。

隨著日本的經濟發展逐漸好轉,美國對日本的態度也有所轉變。比如在舊金山會議上,東南亞各國,紛紛要求日本支付巨額戰爭賠款,並且提出如果沒有錢賠,就把日本境內的工廠拆遷到這些國家作為賠償。

吉田茂考慮到,想要讓日本經濟復興,就不能放棄東南亞市場。所以,他在爭取到賠償主動權後,提出幫助這些國家開發資源,用來替代賠款。美國也主動做說客,最後,東南亞各國迫於美國的壓力,只得同意了吉田茂的建議。

這樣一來,日本既和東南亞各國建立了經濟關係,同時也成為了美國在亞洲最大的盟友。吉田茂一直很得意他做的這件事,稱之為「輸了戰爭,贏了外交的歷史」。

不過,吉田茂雖然對日本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他對美國那種「寬容和忍耐」的態度,卻讓日本右翼勢力頗覺得丟臉。再加上他為了和美國媾和,把沖繩島和小笠原群島的統治權「委託」給了美國,又不肯重整軍備。因此日本右翼分子服部卓四郎等數名陸軍幹部,準備對吉田茂實施刺殺活動。

但當時日本民眾反戰情緒很高,服部卓四郎等人的刺殺計劃,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意願。同時,日本一向善於彼此制衡。這樣一來,他們也意識到,就算實施了刺殺計劃,也不可能再讓軍部重新控制政權。審時度勢後,他們最終自動放棄了刺殺計劃。

1967年10月20日,89歲的吉田茂因心肌梗塞去世。在他去世後,時任首相的佐藤榮作認為,吉田茂對日本戰後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政治影響,因此決定,以特例的方式,在東京武道館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當時雖然有人反對,但是大部分日本人是認可他的,所以他的國葬如期舉行。

安倍晉三和特朗普

那麼,安倍晉三為什麼沒有資格享受國葬呢?

安倍晉三是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這從側面也說明,日本民眾對他的執政能力還是比較滿意的。他在任時,他的「安倍經濟學」,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對於蕭條的日本經濟,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讓日本經濟一改頹廢面貌。

但是安倍晉三在外交上的形象,卻並不光輝。

他在處理和美國關係的問題上,安倍晉三不顧首相形象,長期顯得「低三下四」。比如在和特朗普合影時,特朗普獨霸紅毯,不許安倍晉三踩紅毯。但安倍晉三卻面帶微笑,坦然照做。甚至在和美國參議員見面時,他也總是像脊樑伸不直一樣,半躬著身子,陪著笑臉。

在處理和俄羅斯的關係上,安倍晉三也處理得不夠好。比如為了解決北方四島歸屬問題,在和普京會晤時,他更是一路小跑進場,滿臉堆笑衝到普京面前,緊緊握住普京的手。

另外在處理和中國的問題上,安倍晉三也是不斷挑起摩擦,讓中日關係變得非常緊張,也讓日本民眾心裡充滿擔憂。

除了外交上安倍晉三的做法讓日本民眾不滿意以外,安倍晉三的死,又牽連到了「統一教」這樣的邪教。安倍晉三的形象,在日本民眾心中,因此大打折扣。

另外,日本經濟雖然在「安倍經濟學」的刺激下有所變化,但除了造成貧富差距拉大外,民眾的生活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所以,日本各界才會對日本政府準備給安倍晉三舉行國葬激烈反對。畢竟比起吉田茂的政績,安倍晉三確實差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511183a98addd4f140fa34305b40f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