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澳媒披露,澳稀土企業執行董事斯克林肖指出,他所在的公司Peak Rare Earths與中企盛和資源合作後,能提前幾年投入生產。如果不進行這筆合作,Peak公司就只能無所作為,因為已開發國家目前並不具備足夠的稀土加工能力。斯克林肖稱,想要在短期內推進稀土生產,與中企合作是唯一可行方式。稀土行業具有全球化性質,西方當下的發展速度尚且不足。Peak公司握有一處位於坦尚尼亞的稀土礦,其原計劃與英國一家精鍊工廠合作進行稀土開發與加工,以此在中國之外另建稀土供應鏈。不過在中企盛和資源2022年入股Peak公司19%股權後,該企業改變了合作方向。
從Peak公司高管斯克林肖表態的內容上看,該公司放棄英企轉而選擇與中企合作的新打法,原因或在於相關英國企業的稀土加工技術尚不成熟。該澳企在進行嘗試後確認,與具備成熟稀土提煉加工技術體系的中企合作,是較短時間內投產的唯一方向,否則則要等待數年。澳企供應原料、中企進行提煉加工,這樣的合作具有互利性。Peak公司認為與華合作是短期內投產的唯一方向,顯示中企在稀土行業具有的技術及產業積累優勢。這是澳企在內各西方企業均需面對的行業實際。不過,這一中澳企業間合作可能面臨政治因素帶來的干預。
這一干預的主要來源是美國,美國此前已施壓加拿大,不允許中企在加關鍵礦產投資。當下澳企Peak公司與中企盛和資源的合作,可能也會面臨美國的阻撓。除此之外,澳大利亞自身也在試圖建立本國稀土供應鏈。澳媒稱澳政府此前向一澳企供應10億美元以上貸款,以推進建立澳國內對稀土進行萃取分離的工業體系。澳資源部長瑪德琳也曾稱,澳關鍵礦產資源僅向和澳方價值觀一致的外方投資者開放。瑪德琳這一言論,被西方輿論認為是在有意與華保持距離。
稀土包含17類元素,是進行尖端工業生產尤其是特種材料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稀土也因此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基於中國全產業鏈工業優勢及儲量分布原因,中國既是稀土消費大國也是全球稀土產量中樞,稀土技術體系完備。中國也在對稀土行業進行整頓,對此前存在的過度開採問題進行整治,構建以各稀土集團為主導的產業格局,提升在稀土供應鏈中的議價能力。並逐步鞏固中國稀土產業的中樞地位,完善配套體系建設。中國包頭將在本月16日-17日舉行稀土產業論壇,聚焦稀土新材料與應用。該論壇自2009年舉行,已舉行14屆。8月5日,中國國際稀土聯盟在北京成立,有助於中國進一步提升稀土話語權。
目前,隨地緣交鋒及產業競爭形勢加劇。國際工業產供鏈的破碎化趨勢走強,陣營對抗跡象凸顯。這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與西方各國間的合作,尤其是美國《晶片法案》、《通脹削減法案》及其逐步增加的各項對華敵視動作,毒化了中西合作的互信氛圍。這要求中國企業做好兩方面準備,一方面基於「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拓廣與各新興市場國家合作。一方面基於中西企業尋求發展的共同願景,探索雙方可進行合作的低敏感領域。加強全球化合作合於中企在內各國企業利益,美國操弄的系列脫鉤斷鏈做法有違各方共同利益,中方可以彙集各方合力,共同反制單邊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