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雜交水稻漂洋過海播撒希望

2024-10-17     文匯報

2019年6月29日,長沙,非洲記者拍攝雜交水稻。當日,參加「第一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非洲媒體團大型採訪活動」的記者走進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實地了解中國雜交水稻的現狀與未來發展。

「馬達加斯加將加速雜交水稻本地化,未來,我們要打造名副其實的『非洲糧倉』。」上月,對華訪問期間,馬達加斯加總統拉喬利納如是說。截至目前,中國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累計種植面積已達7.5萬公頃,平均產量每公頃7.5噸,該國已成為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非洲國家。中國雜交水稻的圖案更是被印製在了馬達加斯加面額最大的紙幣上。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機構共同發布的《2023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2022年,處於危機以上級別的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的人口達到了2.58億人。而作為中國首創的農業高科技育種技術,雜交水稻正在悄然改變著世界。從1979年首次走出國門起,中國雜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研究和推廣。為了造福世界,中國雜交水稻種子正漂洋過海,播撒在各國希望的田野上。

在20多個非洲國家「紮根」

馬達加斯加與雜交水稻結緣可以追溯到大約20年前,當時這個印度洋上的熱帶東非島國還無法實現糧食自給,該國政府有意與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在該國推廣雜交水稻。據湖南省農科院研究員方誌輝在紀念袁隆平院士專刊中的記述,從2003年開始,袁隆平院士先後派出20多名中國農業技術專家到馬達加斯加推廣雜交水稻技術。在援馬期間,專家組通過長時間的試驗,篩選出比當地對照品種明顯增產的雜交水稻品種,並且援建了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示範中心。經過多年的發展,馬達加斯加成為非洲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國家,也是首個實現雜交水稻育種、制種、種植、加工和銷售全產業鏈發展的非洲國家。

如今,中國雜交水稻已在20多個非洲國家「紮根」,推動多國水稻產量從每公頃平均2噸提升到7.5噸。中國農業科學院向9個非洲國家發放1000多份綠色超級稻材料,累計推廣面積5.7萬公頃,產量比當地品種提高20%以上。

地處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比索長期受到低產導致的糧食缺口大的困擾。當地農民用傳統方法種植水稻,每畝收成不足150公斤,單憑糧食收入難以支撐家庭開銷。在中國農業專家的幫助下,該國稻田的畝產量達到550公斤,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非洲中東部的蒲隆地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但因農業生產水平落後,糧食產量低,長期被聯合國列入重度糧食危機國家名單。自2009年8月起,中國實施援助蒲隆地高級農業專家技術合作項目,農業專家組足跡遍布該國14個省,通過對不同區域水稻栽培調研和試驗,為稻農提供了專業技術指導,解決了當地山區因稻瘟病減產甚至絕收的難題,幫助蒲隆地農民大幅提高水稻產量,示範村的水稻產量從每公頃約3噸提升至9到10噸。該國處於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的人數也從2017年的260萬人,減少到2022年的140萬人。

讓好種子走出國門改變世界

菲律賓全民吃稻米。上世紀90年代,菲律賓希望引進中國雜交水稻技術。據方誌輝記述,1998年,袁隆平委派中國農業專家赴菲推廣雜交水稻,經過17年努力,開發出適合菲律賓氣候環境的西嶺8號、9號種苗,被袁隆平稱為「熱帶雜交水稻的先鋒組合」。

巴基斯坦屬亞熱帶乾旱、半乾旱氣候,稻米是僅次於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創匯產品,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自2000年以來,雜交水稻在巴推廣應用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巴雜交水稻比常規稻增產20%至50%。2017年,巴基斯坦躍升為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雜交水稻在巴每公頃產量超過10噸,農民收入也翻番,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讓好種子走出國門改變世界!實際上,早在1980年,雜交水稻作為中國農業科技專利就已經轉讓給了美國。美洲的巴西、委內瑞拉、烏拉圭、哥倫比亞等國也都已經進行了大面積的雜交水稻商業化種植。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龔斌磊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雜交水稻作為中國農業科技進步的標誌性成果,極大地提升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其普及是保障世界糧食安全的里程碑。

「首先,雜交水稻的普及極大程度滿足了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規模巨大國家的國內口糧需求,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降低了對國外口糧的潛在需求,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其次,通過國際農業合作,實現雜交水稻技術跨國普及,在各國形成了顯著的增產效益,為各國保障本國糧食安全提供技術支撐;再次,雜交水稻技術的普及不僅更好地滿足農業轉型和工業化發展的直接用糧需求,還為小麥、大豆等其他糧食作物的生產騰出寶貴空間。」龔斌磊說。

古語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糧穩天下安!龔斌磊分析說,雜交水稻技術的普及「牽一髮而動全身」,通過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為各國國內政局穩定和社會安定提供保障,間接降低因國際形勢動盪發生糧食危機的風險,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和糧食市場穩定。

作者:顧文俊

文:顧文俊 圖:視覺中國 編輯:劉暢 責任編輯:靳偉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47084ab8d0474fc093da95f11430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