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開越多的新鮮豬雜粥,真的能賺到錢嗎?

2022-07-15     廚房人類研究所

原標題:越開越多的新鮮豬雜粥,真的能賺到錢嗎?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今年上半年,在吃這塊我有一個最大的感受:

就是市面上的豬雜粥店,好像越開越多了。

那天我在棠東吃了一家豬雜粥店,覺得味道還不錯。

沒想到才過幾天,這家豬雜粥店就開到我家樓下了。

這得是有多賺錢才能這麼瘋狂開店啊?

上網搜了一下,數據也在印證我的這個感受。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廣州現切豬雜粥就新增194家。

在大眾點評上搜索豬雜粥,僅廣州就有2225個相關門店,很多都是新開的門店。

以註冊量來算,企查查註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以「豬雜粥」為關鍵詞的在業、存續企業共有583家

2019年之前,企業註冊量僅有122家,到2021年這一數據變成359家,隨後持續上漲。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新增註冊超過200餘家,增幅達到了78.2%,幾乎是2020年增速的兩倍。

圖源:紅餐網

難不成豬雜粥,已經成為了今年創業的財富密碼?

今天就帶大家盤一下!

首先,先給不熟悉的小夥伴科普下什麼是豬雜粥。

豬雜粥,顧名思義就是用新鮮的豬雜熬粥

生腸、豬肝、豬腰、粉腸 ... 鍋里的粥咕嘟咕嘟地翻滾著,香氣撲鼻。

一鍋豬雜粥,最重要的是新鮮。

新鮮豬雜熬出來的粥,再撒點枸杞葉,你的舌頭會告訴你什麼叫人間美味。

圖源:SOHO廣州

豬雜粥味道之鮮美,就連《舌尖》、《風味人間》的導演陳曉卿都公開誇讚過。

而現在市面上的豬雜粥店,一般都是主打「現切」為噱頭。

到店就餐的顧客,先要去餐廳前台那裡挑選豬雜的部位,師傅則會將豬雜切好再送餐到桌。

圖源:紅餐網

等鍋里的粥沸騰後,放入豬雜煮幾分鐘,就可以開吃啦。

部分豬雜粥店更是有「一豬二吃」的吃法。

比如我之前去的那家豬雜粥店,豬雜除了能煮粥,還能做成一道「鐵板豬雜」,味道相當不錯:

圖源:SOHO廣州

那有的小夥伴就要問了:

除了味道好,還有什麼原因讓豬雜粥店崛起呢?

實際上,群眾基礎深厚也是不少豬雜粥老闆看重的一個點。

畢竟除了隆江豬腳飯以外,豬雜湯飯也在廣州街頭隨處可見。

豬雜湯飯很受歡迎,想必豬雜粥也會有不少潛在市場。

另一方面,豬雜的成本也比較低,容錯率大。

豬雜中豬腸一般均價10元,豬肝在5元每斤左右,豬腰、豬肺等產品價格都不貴。

豬肚會稍微貴一些,但一般豬雜粥下的豬肚不多,這也是店家的一個小把戲吧。

味道好、老少咸宜、成本又低。

豬雜粥店看起來一片美好。

然而在豬雜粥光鮮的背後,依然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最嚴重的問題,是「套路化」、「模式化」的問題。

翻看這些新晉豬雜粥的店面,你會發現它們不能說相似吧,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比如同樣是綠色的店面:

連店名都出奇地雷同。

強叔豬雜粥

圖源:紅餐網

旺叔豬雜粥:

河叔豬雜粥

等等等等:

你都不知道為什麼大叔都愛開豬雜粥,反正每家豬雜粥的背後都有個阿叔。

每個叔開的豬雜粥店都標榜自己是正宗的,新鮮的,Slogan都一樣:

粥底免費、加工免費,人均只要26元就能吃飽。

經營模式都雷同,一樣讓顧客去挑食材,再加個開放式廚房,你都找不到他們有什麼自己的東西。

這種近乎於「複製黏貼」的方式,讓我不由得想起之前寫過的脆皮五花肉和酸奶大麻花。

瘋狂開店之後就是閉店潮,不知道豬雜粥會不會步它們的後塵。

另一方面,豬雜粥作為粥的細分項,本身的競爭對手就相當多。

光在粥這塊,就有曼玲粥鋪、如軒砂鍋粥等一系列連鎖粥店

更不要說在粥以外,還有無數餐廳需要競爭了。

蛋糕就這麼多,扎堆去開豬雜粥店,真的能分到蛋糕嗎?

圖源:紅餐網

還有,豬雜粥在不少廣東人眼裡其實算是一種夜宵來的。

那作為夜宵的一種,豬雜粥如何跟燒烤等夜宵霸主battle呢,還要打一個問號。

順帶說一下,雖然廣東人吃豬雜的多,喝粥的也多,但沒有人會天天吃豬雜天天喝粥的…

充其量一周吃1-2次吧。

這無疑也對這類豬雜粥店的前景,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

最後,則是豬雜粥店難以走出去的問題。

雖然豬雜粥在廣東受歡迎,但對省外,尤其是北方小夥伴來說,還相當陌生。

豬雜粥要想走出廣東向外發展,難度還是比較高的。

綜上所述,如果沒有自己的東西,除了頭部的一些豬雜粥品牌,其他的豬雜粥店要想打出名堂,恐怕會比較難

能不能擺脫同質化,讓更多消費者愛上豬雜粥,都是老闆們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3f39edbffc4bf3384946da6a4a4f2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