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蔣介石去世,宋美齡在靈堂消失,張學良送上十六字輓聯

2023-06-03   資深人士說文史

原標題:1975年蔣介石去世,宋美齡在靈堂消失,張學良送上十六字輓聯

1975年,叱吒政壇數十載的蔣委員長,在台灣病逝。蔣介石晚年染病已久,身體逐漸惡化。對於他的死亡,每個台灣人都有心理準備。他去世後,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開始準備他的葬禮。

匪夷所思的是,明明已經是二十世紀,也沒了皇帝。台灣的官員們還是像古代官吏一樣,共同為蔣介石服喪。每天都有大量的官員,來到蔣介石的靈堂虔誠行禮。

儼然把蔣校長當成了皇帝,蔣經國為了彰顯孝心,更是把蔣介石的葬禮辦得盛大無比。在其中,也有很多的插曲。

最引人遐想的一件事,莫過於宋美齡在靈堂突然消失,去了張學良的寓所。

彼時的張學良,已經被蔣介石軟禁多年。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蔣介石也沒有下令釋放張學良。聽到蔣介石去世的消息後,張學良默然無言,腦海里不斷回想著二人間的點點滴滴。

張作霖大帥猝然離世後,張學良正式登上歷史舞台。而彼時的蔣介石,正各路軍閥折磨得苦不堪言。若是沒有張學良的支持,他很難取得日後的成就。

為了國家早日復興,張學良不顧阻攔,毅然宣布改旗易幟。蔣介石投桃報李,對張學良也是極盡禮遇,一時間兩人情同手足。直到中東路事件爆發後,張學良苦苦等待,也沒有見到來自中央的援軍。

經此事後,兩人的感情逐漸冷淡。張學良率領東北軍流落西北期間,又接連被紅軍打敗,東北軍一日不如一日。

後來的故事無需筆者追完,張學良發動兵諫,徹底惹惱了蔣介石。此後的數十年時間,張學良就像籠中之鳥,雖衣食無憂卻不得自由。

也許是顧念曾經的香火情,蔣介石倒也沒有殺害張學良。宋美齡一字一頓情感真摯,邀請張學良去參加葬禮。張學良沉思許久,還是答應了前者的請求。當然,張學良內心是否想去,誰也不知道。畢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在蔣介石的靈堂上,張學良寫下來了一副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

這短短的十六個字,也為兩人多年來的恩怨畫上一個不算圓滿的句號。

蔣張二人,都是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大人物。他們年輕時熱血沸騰,都想為疲弱的國家奮鬥終生。

奈何人的心性不斷變化,權力很容易蒙蔽他們的雙眼。倘若他們始終堅守本心,把民族大業放在第一位,又怎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歷史不會倒流,所有功名利祿都是過往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