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朱江明:卷是好事,好的技術要在合適的時間上車|鈦度車庫

2024-01-13   鈦媒體APP

圖片來自零跑汽車

2024年的車圈,沒有最卷,只有更卷。

先有小米汽車因行業太卷只發車未發價,後有吉利銀河再次拉低純電B級轎車門檻至15萬級,再有特斯拉中國如期而至的新年降價。去年從3月才開始的價格戰,沒想到今年開年就提前上演。

而以性價比著稱、被稱為「車圈小米」的零跑,也率先在2024年開年出牌。1月10日,零跑汽車公布了全新車型C10的預售價格——增程版15.18-18.18萬元、純電版15.58-18.58萬元。預售開啟24小時後,零跑宣布C10訂單突破1.5萬台,其中智駕版占比40%。

作為一款中型SUV,零跑C10將對標對象鎖定為月均銷量超過1萬輛的理想L7,但價格卻比後者低出10餘萬。C10也首次將高通驍龍8295座艙晶片+英偉達Orin智駕晶片+雷射雷達這一目前是業界頂級的智能汽車軟硬體組合,首次下放到18萬級市場上。

需要指出的是,零跑C10到3月份正式上市的價格可能會更低。據零跑汽車董事長、CEO朱江明透露,現在的預售版本還不包括400公里續航的純電低配版本。「我們3月1號才正式發布售價,所以大家還是可以期待的。」

那麼,在如今內卷加劇的車市中,零跑是如何將智能化配置拉滿的C10卷到18萬級的?

技術自研+行業降本

與其他新勢力創始人因擁有網際網路創業經驗而擅長營銷和管理用戶不同,技術出身的朱江明使得零跑汽車更擅長打技術牌。從2015年創立至今,零跑六大核心技術負責人從未有過變動,可見擁有技術背景的創始人對技術團隊穩定性的重視程度。

而在全新車型C10發布的同時,零跑6名研發團隊負責人也首次同台亮相,首次公布了電子電氣、電池、電驅、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整車架構六大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

而對核心技術的堅持自研,也為零跑汽車的產品提供了價格優勢,從而在不斷內卷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2023年,零跑汽車全年交付新車14.4萬輛,同比增長29%,銷量規模已位居新勢力前三,僅次於理想和蔚來,領先於小鵬汽車。但朱江明認為,2023年的銷量未達預期,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幾乎沒什麼銷量,損失了幾萬台銷量。

有了前車之鑑後,零跑選擇在2024年開年就開卷。據鈦媒體App觀察,零跑敢於率先開卷主要來源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技術自研帶來的成本優勢,二是對整個行業的成本持續下降的判斷。

首先來看技術自研帶來的成本競爭力。

眾所周知,智能電動車與燃油車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的核心是軟體,也即是軟體定義汽車。而目前多數智能電動汽車製造商所採用的研發策略是,硬體依靠外采,自己只掌握軟體研發。此舉雖然實現了核心技術的自主掌控,但製造成本仍高居不下。因為多數硬體依舊需要依賴供應商。

零跑汽車採用了另一種研發策略,即是軟體算法做到全部自研的同時,還自主研發部分硬體。據悉,除電芯、內外飾外購,底盤、汽車電子電器為自研及外包生產外,零跑汽車其他所有零部件均為自研自造,自研自造比例占據整車成本的70%。

圖片來自零跑汽車

朱江明告訴鈦媒體App,在整車域控方面,不只是中央域控,連左域、右域、後域的控制器也是零跑自主設計的。

「有些車企整個硬體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可能是合作的,也可能是和第三方合作設計的。自己主要以掌握軟體為主。這是多數車企的做法。而零跑的自研則同時兼顧了軟體和硬體,」朱江明說,「我們是一個做軟硬體結合的公司。」這也是零跑的自研策略被外界稱為全域自研的原因。

通過全域自研降低成本的方式,是零跑汽車的產品一直具備價格優勢的原因之一。而另一個原因則來自全行業的成本下降。

零跑C10的電池來自中創新航提供的磷酸鐵鋰電池,其中增程版搭載的是28.4度電池,純電版搭載的是69.9度電池。按照目前的行情,電芯的成本大概是400元/度,那麼搭載70度電池的C10的電芯成本約為3萬元,電池包成本約為4.2萬元,占到目前預售價的23%-27%之間。

對此,朱江明表示,算上零跑汽車對核心零部件的掌控,即便是低至15萬元的C10,也有機會幫助零跑汽車在今年實現預期毛利率。其判斷今年磷酸鐵鋰的價格或會進一步降低至320-350元/度左右,這無疑為零跑繼續打價格戰提供了空間。

據悉,零跑汽車是以成本定價,而不是豪華品牌和有些新勢力的以品牌定價。該定價邏輯,保證了零跑汽車可以依據市場競爭走向動態調整價格,以維持市場競爭力。

好的技術要在合適的時間上車

高階智駕、800V,無疑是現在車企在技術上內卷的焦點。朱江明對此表示,技術要在合適的時間上車,好的性能要能真正用起來才不會浪費。

他舉例稱,雖然800V充電樁在浙江等地的覆蓋率已達70%,但多數地區仍只有30%-40%的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上800V快充技術,用戶可能會面臨沒有地方充電的尷尬境地。因為400V充電樁不支持800V汽車。「對用戶來說,並不是好一定就是好。」

其次,現在車企在競相建設碳化矽模塊工廠,而這一技術大規模普及的時間點是2025或2026年。屆時,碳化矽模塊的成本將和IGBT相差無幾,而且快充電芯的成本也將接近普通電芯。在朱江明看來,此時上快充技術,不僅滿足了車企的降本需要,也保障了用戶的使用實用性。

零跑汽車董事長兼CEO朱江明。圖片來自零跑汽車

另外,朱江明還透露,現在的AI算力晶片的價格還處在較貴階段。Orin晶片要500美金/個,雷射雷達晶片要3000塊/個。在朱江明看來,為這些超前技術多花冤枉錢是不值得的,就像此前比拼雷射雷達上車數量的行業風氣一樣,現在多數車型的雷射雷達放在那裡吃灰。但這部分成本最終讓用戶買了單。

對此,零跑對前瞻技術上車所採取的策略是,技術要在合適的時間上車,才能保證好性能能被用戶真正用起來。「零跑所有做事情的原則是:產品要讓它好而不貴,能夠最實用,最經濟。」

就比如,面對高階智駕卷向城市的浪潮,零跑認為當務之急是先解放用戶雙腳,再考慮解放雙手。C10所搭載的NAC導航輔助巡航功能,也即是升級版的ACC,考慮的就是如何解放用戶雙腳。據悉,該功能結合導航地圖,根據紅綠燈信號、斑馬線識別、道路指向識別、限速識別等信息,實現自適應起停、轉彎調頭、智能限速功能,提升了車輛在路口/彎道的駕駛輔助自適應能力,有利於解放駕駛員雙腳。

卷是好事

隨著特斯拉再度開啟降價之路,2024年的車市比2023年更卷,已經成為了行業共識。對此,朱江明對鈦媒體App表示,卷是一定的,因為大家都在相互競爭,且競爭態勢朝著更加激烈的趨勢發展。

而競爭加劇的背後邏輯是,當前電動汽車市場仍是一個不確定的市場,仍是所有玩家不斷爭搶地盤,以謀求更多市場份額的市場。

因此,朱江明認為,卷是一定的。卷也是一個好事。只有卷,才能卷出新能源汽車競爭的優勢,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從燃油車市場得到份額。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乘用車累計銷量達2169.9萬輛,同比增長5.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增長36.2%,增長至773.6萬輛,較2022年凈增210萬輛,滲透率進一步攀升至35.65%。

2024年,根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測,乘用車總體零售將達2220萬輛,較2023年增長3%。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預計將達到1100萬輛,凈增230萬輛,同比增長22%,滲透率進一步攀升至40%。

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對燃油車的替代速度將進一步加快,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較2023年再度加劇。朱江明稱,2024年對所有車企都是非常有挑戰的,銷量重中之重,對於零跑汽車來說也一樣。

據悉,零跑在2024年的重點還是產品,除了將於3月1日正式推出已公布預售價的C10之外,北京車展還將發布另一款全新產品C16。到2025年,零跑要推出5、6款產品,這一年是零跑的產品大年。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王瑞昊,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