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端》大結局真兇背後,幫凶更令人警醒

2022-01-26     影視風向標

原標題:《開端》大結局真兇背後,幫凶更令人警醒

作者:董金迪

1月25日晚,熱播網劇《開端》播出大結局,釀成公交車爆炸案的間接真兇「公交車色狼」被繩之以法,但在背後煽風點火、惡語相向的幫凶「網絡暴力」更令人警醒,引人深思。

《開端》播出至今總播放量突破10億,豆瓣超過37萬人打出8分的高分,各種相關話題頻頻高居熱搜榜,儘管在劇情細節上存在瑕疵,但依然憑藉國產劇中新穎的「時間循環」設定、扣人心弦的故事和精良的製作,成為今年開年最熱的網劇。

時間循環設定吸引觀眾,如何破案成最大懸念

《開端》以15集短劇的形式展開故事,在15集的時長中男女主角總共經歷了25次循環,劇情精彩緊湊,不拖泥帶水。男女主角在乘坐了一輛帶有炸彈的公交車,並不停地在時間的循環中反覆經歷爆炸,二人如何破局成為了該劇最大的懸念。

劇集開篇就是女主角李詩情忽然在公交車上驚醒,藉口有色狼拉男主角肖鶴雲下車之後,公交車就發生了爆炸。女主被警察詢問之後說自己陷入了循環,已經經歷過6次爆炸。6次爆炸、進入循環等讓人匪夷所思的情節能夠很快吸引觀眾目光,就此設置了全劇最大的懸念:公交車為什麼會爆炸?如何阻止爆炸?以及如何擺脫循環?

在整個大的懸念之下,劇情在不停地循環當中一步步抽絲剝繭、層層遞進,大大小小的懸念逐步被揭開,不斷逼近爆炸的真相。在每一次循環中男女主都在嘗試不同的破局可能性,從最初的說自己心臟不舒服、被色狼侵犯、用安全錘破窗等方法強行下車,發現不僅無法下車也無法阻止爆炸,到阻止公交車與油罐車相撞之後發現公交車仍會爆炸。

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緊張和懸疑的氣氛也更加濃厚,二人確定公交車上本來就有炸彈之後,想方設法從公安局獲取乘客信息對車上的乘客進行逐一的排查,真兇漸漸浮出水面。劇情中埋下的大量細節和伏筆,進一步增加了懸疑的氛圍。

比如,只有女主在謊稱自己遇到色狼的時候司機才為她打開車門,正是因為司機的女兒當年也可能有相同的遭遇;和兇手同一站上車的大叔當時敲了敲車門,司機才緩緩打開車門這一細節,在後面的劇情也得到了印證:司機正是看到了兇手陶映紅並且知道她的炸車計劃才在開啟車門時猶豫了;還有在公交車的車身和盧笛的帽子上都有代表循環的標誌,以及劇中的手機鈴聲《卡農》本身就是對「循環」的暗示,都渲染了神秘色彩。

另外,作為「時間循環」題材的故事,相同場景、服裝、情節和鏡頭等會反覆出現,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所以需要通過不同的拍攝方法、表演方法等進行一定的區分,《開端》在這一方面最值得稱讚的一點就是對空間場景的拓展和運用。

劇中的循環都是發生在公交車上,場景和空間都相對單一,所以在其他場景拍攝中多選擇具有豐富空間層次的場景。

比如警方在動漫城尋找肖鶴雲時,首先穿過籃球場,然後通過一個狹窄隱蔽的樓梯找到盧笛的住所,再穿過走廊來到天台,一個大全景將鏡頭拉遠之後,男女主在一個更高的天台上,天台上晾曬的衣服也更豐富空間的層次。

再比如港務新村成片的老舊房子錯落有致,地形複雜,清水公園的天橋成環形,形成頗為複雜的空間格局。這不僅增加了觀眾的視覺衝擊,同時也讓劇情變得富有生氣。

儘管如此,前兩集作為整個故事的開端鋪墊內容,敘事過於平緩仍然被一部分觀眾所詬病。首先故事並不是按照時間的順序從第一次循環開始講起,而是通過女主回憶敘述的方式講述了前6次的循環。

這種女主通過語言講述自己的循環中間插入回憶鏡頭的敘述方式,很難讓觀眾直觀感受到女主最開始進入循環的震撼。第二集男主剛進入循環的前幾次與女主講述的經歷相似,內容顯得雷同和重複,對於排查爆炸這一主要線索沒有過多的推進,讓觀眾產生了一定的審美疲勞。

乘客溫情故事注入血肉,令劇情張弛有度

《開端》的播出讓「無限流」一詞也迅速進入了大眾視野,在開播之初,《開端》的官方微博就引用了北大學者邵燕君在《破壁書:網絡文化關鍵詞》當中對「無限流」一詞的界定進行說明:「主角進入神秘的『輪迴空間』,前往電影、遊戲、動漫和小說的副本世界完成任務,由此獲得超凡力量,但卻不得不在異世界永遠不停歇的冒險與輪迴……」

不過,相比較其他無限流題材的作品主角會帶有一些超能力來說,《開端》當中的人物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尤其是男女主角不僅沒有超能力,而且故事發生的空間也是現實世界的公交車上,並沒有進入另外的電影、遊戲、動漫等異次元空間,更像是藉助了無限流題材作品中時間循環的敘事形式和完成規定任務的敘事目標,來展現現實生活中平凡而真實的普通人。

在循環當中男女主角逐步開始對車上的乘客進行排查,在每一位乘客是否是兇手懸念被揭開的背後是一個個樸素面孔的真實故事。

拿著行李箱的農民工老焦居無定所被迫搬家,本以為行李箱會成為男女主進行炸彈排查時最大的阻礙,沒想到老焦為了幫助李詩情主動將行李箱打開,翻開最上面放著的女兒的獎狀,從箱底掏出以塑料袋散裝的衛生巾給李詩情,儘管自己的生活已經十分窘迫,但他仍然願意在公交車將自己給女兒保留的衛生巾送給一個陌生女孩;

服刑期滿的馬大叔聽說兒子想吃家鄉的西瓜,就不遠千里背著自己種的西瓜輾轉到另一個城市尋找兒子,肖鶴云為了排查炸彈故意將西瓜踢碎,馬大叔也沒有過多責備,反而將瓜分給了車上的乘客;還有一直被母親嚴格管控,卻渴望擁有自由的年輕人盧笛,有點「賤賤的」卻也熱心、樂觀的網紅主播一哥,隨身裝著常用藥樂於助人的阿姨……

在懸念迭生、節奏緊湊的探案過程中,主角所觸發的發生在幾位乘客身上的溫情小故事讓整個劇情張弛有度,為整部劇注入了血肉,成為了該劇的另外一大亮點。而通過發生在這些人物身上的事,觀眾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從而更具代入感,能夠引發情感共鳴。

他們或許有自身的不足、或許曾經犯過錯、或許處於自己的生活窘境,但他們仍然願意選擇善良。當肖鶴雲求助盧笛時,盧笛明知道對方不是警察,但還是願意幫忙配合,緊緊抱著高壓鍋不鬆手,老焦明知有危險,為了得到見義勇為的獎金還是選擇挺身而出,這種勇敢也許不是一種「純粹」的勇敢,但正是現實生活中芸芸眾生願意去選擇的一種勇敢。

在故事最後的一次循環中,當車上的所有人都行動起來制止陶映紅和王興德引爆炸彈的時候,相信是對這個世界仍然充滿善意最好的詮釋。

直指現實問題令人警醒,網絡暴力是幫凶

《開端》除了時間循環、查案推理的情節引人入勝之外,還反映了諸多社會現實,尤其對網絡暴力這種網際網路時代的痼疾進行了深刻地反思,能引發廣大觀眾的討論和思考。

在李詩情和肖鶴雲二人去了解網紅博主一哥的時候,就發現他發布的視頻中夾著無端謾罵的彈幕;在肖鶴云為了防衛失手殺害了陶映紅之後,網絡暴力在片中進一步被放大,肖鶴雲看到了一位博主僅僅憑著了解到自己製作過暴力遊戲、並且是爆炸公交車上的乘客就開始振振有詞的分析指出自己就是那個炸彈客;

在揭開陶映紅夫婦二人為何選擇這種極端方式報復社會的懸念當中,女兒王萌萌慘死之後還遭受到了更為惡劣的語言攻擊,還有人將王萌萌慘死的視頻剪輯成了鬼畜視頻,成為了大眾茶餘飯後的消遣。在經歷過人情冷漠、真相難尋的打擊之後,網絡中毫無根據的言語或許就是壓垮夫婦二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另外最為點睛之筆的是,五年前拍到王萌萌在公交車上被人猥褻的證據的女生,也因為網絡中的閒言碎語,害怕引火上身放棄了公布證據。

一起公交車爆炸案背後,是網絡暴力的滋長和推波助瀾,每一個隱藏在鍵盤背後惡語相向的人都是釀成悲劇的「劊子手」。這其中不僅有無端的謾罵,還有事不關己的嘲笑和毫無根據的危言聳聽,這些都是網絡暴力的一部分。

劇中也借李詩情的口中說出:「網上那些人只會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和道德標準下去評判別人,他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很少有人真的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此來警醒大眾,在網絡中發言請三思而後行。

《開端》以「時間循環」的新穎敘事方式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懸念故事,在男女主角一次又一次地破案過程中,展示了幾個平凡小人物境遇各不相同的生活,儘管前兩集敘事稍顯平淡、在細節上也有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為2022年的網劇開了一個好頭。

劇迷挑刺

《開端》劇情三處瑕疵

1. 第8集中,肖鶴雲與攜帶高壓鍋炸彈的女兇犯搏鬥中將對方捅倒後,在眾目睽睽下,為何不做任何解釋就拉著李詩情直接下車走了?

他倆難道不應該喊一聲「有炸彈」,同時報警並疏散車上和圍觀人群,難道突然忘記了與兇犯搏鬥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一車人不被炸死嗎?難道不清楚就這麼走了他倆就成為行兇者和爆炸案最大的嫌疑人嗎?就算肖鶴雲誤以為自己殺了人一瞬間懵了,李詩情沒那麼糊塗啊!

2.第15集中,李詩情站在王興德面前勸他停車,為何一開始不告訴他女兒中途下車的真相?直到最後險象環生才拿出色狼的照片?

3.前幾集的時間循環中,45路公交車為了躲避送外賣的電動車,會在路口撞上油罐車,為何在後面的循環中這個情節不見了?雖然可以用每次循環時間會提前來解釋,但總覺得比較牽強。(在路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314897fb0903e113a9f3330846e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