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耶夫被趕下台後,沉寂了17年,為何俄烏戰爭爆發後才道出苦衷

2022-07-03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阿卡耶夫被趕下台後,沉寂了17年,為何俄烏戰爭爆發後才道出苦衷

2022年6月20日,俄烏戰爭爆發4個月後,吉爾吉斯前總統阿斯卡爾·阿卡耶夫在哈薩克阿拉木圖的知識分子晚會上,談到了當年他被趕下台時的情景。他透露,當年趕他下台的是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外界的關注,讓原本已經被人遺忘的阿卡耶夫,再次成為話題人物。畢竟,此時離他被趕下台已經有17年之久了,為何他現在才說出他被推翻的內幕呢?

在中亞國家的總統中,阿卡耶夫的學問最高,因此很多人又稱他為學者型總統。他儒雅有禮,知識淵博。早在前蘇聯時期,他就獲得了技術科學博士學位,並在比什凱克工學院擔任過教授和教研室主任等職務。1984年,40歲的他,被選為吉爾吉斯科學院通訊院士,1989年擔任吉爾吉斯科學院院長。

身為光學物理博士的阿卡耶夫,在從事科研工作之餘,還撰寫了80多部學術著作和論文,並多次榮獲國家與社會獎章,同時他還是多個科學院的名譽院士。

阿卡耶夫在1989年擔任吉爾吉斯科學院院長的時候,被選為蘇聯人民代表,擔任蘇共中央委員和吉共中央委員。

蘇聯解體後,吉爾吉斯和其他加盟共和國一樣,也迫不及待宣布獨立。

原本擔任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的阿卡耶夫,以95.33%的高支持率,被選為吉爾吉斯第一任總統。此後,他於1995年和2000年,兩次蟬聯總統職務。

其實,吉爾吉斯在獨立之初,和其他加盟共和國一樣,也遇到了各種棘手的問題。

吉爾吉斯疆域狹小,資源匱乏,工業基礎也很薄弱,經濟非常落後。蘇聯時期,吉爾吉斯儘管加工能力不強,但一直是蘇聯的原材料生產加工廠,由於工業上有蘇聯政府兜底,所以吉爾吉斯民眾的生活還有保障。但蘇聯解體後,這種傳統的關係也戛然而止,受到影響的國家經濟也不斷下滑,通貨膨脹和失業等問題,迅速讓國家陷入到一片混亂之中。

阿卡耶夫為了振興經濟,照搬了葉爾欽在俄羅斯推行的「休克療法」。然而事與願違,這種激進的經濟改革,不僅導致通貨膨脹加劇,企業癱瘓,國家經濟也瀕臨崩潰。

為了擺脫經濟危機,阿卡耶夫及時對改革進行了調整,他把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做了相應的結合,使國家經濟停止了下滑的速度。隨後,他有序推進國有企業私有化,並建立了合理的工業結構。為了吸引外資,他又制定了相應的招商引資政策。

通過一系列的經濟舉措,吉爾吉斯的經濟下滑得到了控制。到1998年時,經濟雖然增長速度緩慢,但開始回升,民眾的生活也慢慢擺脫了貧困。

此外,和其他中亞國家一樣,吉爾吉斯國也是個多民族國家,其國內分布著130多個民族,且各民族之間的宗教信仰也都不同。為了不引發民族衝突和內部分裂,阿卡耶夫一直堅持居民信仰自由,並把「任何人不能因為宗教信仰問題,歧視或損害其他人的權利和自由」寫進了憲法。

比起哈薩克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和烏茲別克前總統卡里莫夫,阿卡耶夫雖然也贊同「強總統,弱議會」的做法,不過他在內政外交上要開明寬鬆得多。比如1991年,在阿卡耶夫擔任總統不久,媒體編輯亞歷山大·伊萬諾夫曾寫文章抨擊他在私有化和土地改革上的錯誤。文章發表後,阿卡耶夫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還打電話向他表示感謝,感謝他指出了自己在經濟改革中出現的問題。

在民眾面前,阿卡耶夫也一直保持著微笑,注意傾聽民眾的心聲。為了讓國家強大,他允許民主自由在國內生根發芽。正因如此,在阿卡耶夫擔任總統初期,西方國家對他稱讚有加,評價他是「中亞地區民主開明領袖的典範」。同時,西方國家還把吉爾吉斯稱為「中亞的民主小島」。自然,受到西方國家青睞的阿卡耶夫,也獲得了西方國家給予的經濟幫助。

不過,有利就有弊。在「民主」的環境里,滋生出了大量的反對黨,這些反對黨獲得了媒體、廣播和電視的支持。面對反對黨的不斷挑釁,阿卡耶夫仍然沒有使用強硬的手段。他認為,只要他不使用暴力,那些反對黨就沒有指責他的機會,而民眾也會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然而,正是因為阿卡耶夫的放任自流,讓反對黨的隊伍得以壯大,而他也因此一直被各種不利於他的傳聞纏身。比如,關於阿卡耶夫家族腐敗的傳聞就層出不窮。在1992年就瘋傳他侵吞了3噸黃金。還有人說他海外存款達到了6億美元……

身為一名學者,阿卡耶夫始終認為「清者自清」,所以他對這些不合事實的謠傳沒有予以正面的回答,反而認為「時間能證明一切」。

在阿卡耶夫的放縱下,一些國外的印刷廠也紛紛到吉爾吉斯坦來投資。據資料顯示,阿卡耶夫嘴裡所說的「自由之家」,就是美國的一家非政府組織。它的總部在美國華盛頓,而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對全球所有國家的權利和自由進行分析,並寫出各種報道。

「自由之家」不光印刷各種宣揚民主、自由精神的報紙,而且每天還會印刷數百萬份的免費報紙,分發給民眾。

阿卡耶夫在知識分子晚會上稱,「自由之家」印刷的報紙充滿了各種謠言,對他和他的家族也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詆毀和抹黑。而像「自由之家」這樣的外來印刷廠,在吉爾吉斯還有好幾家。

然而,讓阿卡耶夫沒想到,他的通情達理和推崇自由民主的做法,並沒有贏得西方國家的認可。起初,吉爾吉斯還被西方國家評為「部分自由國家」。但從2000年,他第二次獲得連任後,吉爾吉斯就下降為「非自由國家」,甚至還被西方國家列在「民主改造」候選國名單上了。

這讓阿卡耶夫非常不解。他自信,吉爾吉斯國家在整個中亞絕對是最民主的國家。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美國早已經把他定為「革命對象」了。

2003年底,距離下屆總統競選還有近2年的時候。美國已經迫不及待地督促阿卡耶夫在總統任期到期後趕緊下台,不要繼續參與總統競選。其實,當時雖然各種關於阿卡耶夫的貪腐的謠言滿天飛,反對黨也有上十個之多,但是吉爾吉斯民眾還是很認可阿卡耶夫在政治上的舉措和成績,因此阿卡耶夫的支持率相當高。

但美國不斷施壓,讓阿卡耶夫不得不在2004年7月,向時任美國國務卿阿米蒂奇承諾,他在任期結束後,不會參與2005年10月舉行的總統競選。

那麼,美國為何對這位「中亞地區民族領袖典範」的態度轉變得這麼快呢?

這和阿卡耶夫的外交有很大關係,在他看來,吉爾吉斯作為中亞小國,想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求生存,就要學會平衡,因此他兩邊討好。

比如在美國對阿富汗發動反恐怖戰爭後,阿卡耶夫在美國的要求下,同意讓美國在吉爾吉斯建立軍事基地。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卻不斷對吉爾吉斯及周邊國家進行滲透。

哈薩克的納扎巴耶夫和烏茲別克的卡里莫夫都非常警覺,以強硬的手段迅速粉碎了國內的反對勢力。但阿卡耶夫則選擇了另外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允許俄羅斯也在吉爾吉斯建立軍事基地。

本來,美國在吉爾吉斯等中亞國家建立軍事基地,就是想削弱俄羅斯在歐亞大陸的影響力。結果,阿卡耶夫居然讓俄羅斯也在吉爾吉斯建立軍事基地,企圖用俄軍來遏制他們。緊接著,阿卡耶夫又拒絕美國在軍事基地配備預警飛機等。這無疑讓美國認為,他觸犯了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利益。因此,美國決定重新換一位親美的總統來管理吉爾吉斯。

2005年2月,在吉爾吉斯議會選舉前,美國對阿卡耶夫及他的家人保持了高度關注。阿卡耶夫果然兌現承諾,沒有以總統候選人的身份登記參加總統大選,但他的女兒別爾梅特·阿卡耶娃和大兒子埃達爾·阿卡耶夫卻都以「議員候選人」的身份參與大選。特別是阿卡耶娃,早在這之前,就已經在阿卡耶夫的安排下,進入政治權力中心。所以當時有消息稱,阿卡耶娃將是阿卡耶夫的「權力繼承人」。

同年3月,一張豪華別墅的照片被傳到了網上。據消息稱,這幢別墅正是阿卡耶夫名下的不動產之一。緊接著,獨立鑑定委員會主席喬爾卡耶夫透露,吉爾吉斯所有官職都明碼標價,而賣官鬻爵的主要負責人,正是阿卡耶夫的妻子邁阿姆·阿卡耶娃。據說,她每年僅販賣官職的收入,就達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20%,其中包括國家和政府重要的官職,大多都是邁阿姆·阿卡耶娃的親戚和同學。

此外,阿卡耶夫還利用國有資產私有化的機會,讓家族實現了多個行業的壟斷,從而積累了驚人的財富等……

總之,針對阿卡耶夫及其家人的各種指控鋪天蓋地,半信半疑的民眾,在反對黨的煽風點火下,很快就被點燃了憤怒之火。他們在反對黨的組織下,不僅大範圍示威,還衝進了政府大樓……

眼看一場流血事件不可避免,阿卡耶夫沒有選擇與反對黨對抗,而是帶著妻兒逃離了吉爾吉斯,成為了被「顏色革命」趕下台的首任總統。

那麼,阿卡耶夫為何在多年後,才把事情的真相披露出來呢?

這就要說到俄烏衝突了。

在俄烏衝突之初,俄羅斯就不斷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各種制裁。

本來,阿卡耶夫自從被趕下台後,就一直生活在俄羅斯,並得到了很好的禮遇。而他也繼續做回他的老本行,在俄羅斯一所大學擔任教授職務。

阿卡耶夫一直把俄羅斯認作他的第二故鄉,再加上他和普京私交甚篤,為了幫助普京反擊美國,也為了讓更多人認清美國為了顛覆別國政權的陰謀勾當,他這才向民眾透露了當年他被趕下台的真相。

其實,關於那幢被發在網上的別墅,後來有好事者已經查明,那根本不是阿扎耶夫的別墅,而是一處國家賓館。而關於阿卡耶夫貪污受賄的謠言,在後來也不攻自破。正如阿卡耶夫所說,時間真的向世人證明了一切,只是他這個總統早已失去了軍政大權。也許比起做一國元首,做科學家才更適合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3022010c8b26718402b6a8b35b283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