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長沙街頭「超級椰水」,真空包裝、定位解渴,是不是個好模式?

2022-08-01     咖門

原標題:探店:長沙街頭「超級椰水」,真空包裝、定位解渴,是不是個好模式?

毫無疑問地,椰子已經飲品界的「流量擔當」。

而前不久,我在長沙街頭又看到了椰子產品的新玩法:

瓶裝椰子水用真空包裝,搭配乾果乾花裝飾,吸引不少消費者打卡拍照。

椰子今年還有哪些好思路?椰子賽道,會像檸檬茶一樣,跑出多個連鎖品牌嗎?

長沙新爆款:真空包裝椰子水

提到長沙,你總會想到網紅城市,以及層出不窮的餐飲爆款。

前兩天在長沙五一廣場,我又發現了一個「椰子新模式」

先來看這次的產品:

爆款「傍晚電椰水」,區別於以往的杯裝椰子水,採用塑料瓶裝,並且整體真空包裝,搭配乾果乾花裝飾,非常上鏡。

售價為15元,產品里還配有新鮮的檸檬葉和蘭花,為椰子水添加一抹清香。

門店同樣是走過路過很難錯過:

高飽和的黃綠門頭,椰子殼做成的裝飾牆,還有清晰可見的「超級椰水」、「椰水續命」等標語,即使在遍地網紅的長沙解放西路,也很吸睛。

總之,獨特的包裝設計+網紅商圈的選址,讓不少前來遊玩的遊客都拿著這款產品與長沙地標建築拍照,社交媒體上打卡不斷。

據了解,這是長沙品牌帶殼,今年5月在長沙五一廣場開出首家門店,產品只做椰子的延伸,客單價在15~25元之間,月營業額做到了近30萬。

6月份,帶殼在長沙10店齊開(另有10家門店正在籌備中),在當地獲得了一定的關注度。

這個月,帶殼旗艦店正式開業,門店VI設計及產品線迎來了一波整體升級。

  • 選擇紫色作為品牌主題色,更具有夏日清涼感,門頭、員工帽子工裝統一使用主題色,增添視覺衝擊力;
  • 產品線也大變樣,除了真空包裝的椰子水,還有700ml「冰上加冰」系列、椰子凍系列等等。

這個定位椰子的品牌,生意具體怎麼樣?未來如何發展?能不能在內卷的飲品賽道中突出重圍?我聯繫上了帶殼創始人彭芬。

定位解渴

他們正在摸索「椰子路徑」

從去年開始,茶飲行業就在聚焦椰子品類,全國性連鎖品牌開始集體推椰子,椰子水、椰奶、椰漿、生椰乳、厚椰乳,椰子的呈現方式也在不斷疊代。

而從消費市場來看,無論是「一顆椰子蛋」全網刷屏,還是「生椰拿鐵」等爆款可觀的銷售數據,椰子在消費端的熱度,都是品類爆發的表現。

而採訪完我發現,帶殼已經有了一套比較清晰的品牌路徑:

1、從品牌命名開始,定位「解渴」

觀察過大大小小几十個飲品品牌,我發現成功的品牌,從品牌命名上都很有「內味兒」:或一看就懂,或品牌特質相綁定,稍作解釋就能令人印象深刻。

「帶殼」就屬於後者,第一次聽到或許有些不明所以,彭芬解釋道,這一品牌名的由來,本身就與椰子關聯,並且團隊也做好了準備,2021年5月就獲得了品牌的相應商標。

「椰子是一種帶殼水果,取名『帶殼』能讓人一下子感受到椰子的新鮮。」彭芬說道。

品牌名還可以做周邊的延伸,據彭芬介紹,門店賣爆的「真空包裝椰子水」,靈感也來源於此。

此外,殼的中文拼音為ke,與渴的中文拼音相似,因此在門店設計時,「ke」也有了更多延伸。比如品牌slogan「超級椰水、超解ke」,購物袋上也有√keeeeeee的標誌。

這樣一來,椰子飲品的「解渴」屬性很容易快速被消費者感知到。

2、提升「顏價比」,綁定網紅城市的打卡屬性

視覺呈現,早已成為茶飲的評判標準。特別對於長沙這座網紅城市而言,靠顏值出圈,讓遊客願意打卡並分享到社交平台上,更是一個把品牌帶向全國的快捷方式。

帶殼也一樣,比如爆款產品「傍晚電椰水」,就是通過真空包裝+乾花乾果裝飾這一不常見的飲品配置,讓消費者更願意分享出來。

最近,帶殼還推出了一個新的產品系列——700ml冰上加冰,將椰子雪糕倒扣到1杯700ml的椰子水上,視覺上極具衝擊力,並且也符合時下火爆的超大桶概念,顏價比、性價比都比較高,讓品牌有更多的辨識度。

3、聚焦椰子大單品,只圍繞椰子做延伸

消費認知的積累,讓市場的積溫到了支撐「細分品類品牌」的時機。

但在彭芬看來,深耕細分賽道,椰子專門店的上新邏輯,也要區別於茶飲品牌上椰子。

具體來看,帶殼的上新邏輯是「始終圍繞椰子展開產品創新」

  • 保留椰子作為主風味,選擇與不覆蓋椰子香氣的水果搭配,比如龍眼、荔枝、蜜瓜等;
  • 小料也多為新鮮椰肉、椰片、椰蓉,增添椰子風味的咀嚼感;
  • 菜單上不考慮增添椰子咖啡,但未來會在增添冷萃咖啡液作為小料,顧客可自行選擇;
  • 秋冬季的產品開發上,帶殼表示將會上新烤椰片,補充營業額。

高度聚焦,將一種「品牌性格」進行到底,也是快速建立認知的一種方式。

4、在長沙打磨門店模型,聚焦「偏大店模式」

從開店策略上,帶殼先在商業區開設街邊店,通過視覺建立品牌認知,進而滲透至商場、購物中心等消費場景。

商業區集中的長沙,也給這一打法提供了土壤。

但在彭芬的設想里,帶殼並不適合完全走小店外賣模式,而是要走「偏大店模式」。據悉,帶殼未來的主流門店也不會是街邊小店,而是可以提供8~10個客座區,面積在80平左右的門店。

「這是由產品特質決定的」,彭芬認為,帶殼的產品線除了飲品,接下來的兩大主力軍則是椰子凍和烤椰片,更適合家庭聚會的場景式聚餐,所以要為消費者提供可以坐下消費的地方。

5、深耕供應鏈,技術革新保證風味

初創品牌在規模化擴張時,核心痛點往往在於供應鏈。

這一點帶殼有自己的優勢。彭芬作為長沙連鎖東南亞餐館的創始人,深耕椰子供應鏈多年。為了讓椰子水的風味更穩定,帶殼合作工廠進行研發常溫椰子水,再與冷凍椰子水、門店現開的椰子水進行復配。

保證風味的穩定性,也提升產品的毛利率。總之,供應鏈則是品牌能走多遠,走多久的保障。

椰子的想像空間有多大?

圍繞椰子,行業始終有一個思考:椰子的想像空間到底有多大?

談論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看檸檬茶。

從發展軌跡來看,椰子品類與檸檬茶有著相似的發展基調,都經歷了爆款出圈、全國性品牌上新,這些都為成就細分品類提供機會。

而從消費端來看,椰子、檸檬茶也都切中當下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和對清爽型產品的追求。

滬上阿姨鮮檸生打椰

椰子產品的市場,已經被零售產品教育過。聚焦大單品,供應鏈更為可控,這是細分品類必不可少的優勢。

但與檸檬茶類似,椰子同樣受困於價值感的問題,在準備資料時,我也時不時能看到網絡對椰子水一類產品的的評價是「一杯近30元,太貴了」。

這在新茶飲普遍降價的基調上,細分品類的價格與價值感,更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此外,聚焦單品,產品線勢必會比較單一,都圍繞椰子做主風味,消費者會不會產生疲勞?但如果做出改變,還是消費者喜歡的那杯清爽椰子水嗎?

對品牌和研發,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但毫無疑問的是,像去年的檸檬茶一樣,椰子品類或許也到了「品牌推動」品類的關口,快速積累、迅速沉澱的品牌將迎來更多機會。

未來一年,全國性範圍內或許還會有更多椰子品牌出現,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1ca31730f09cd77f99e08933007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