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礪移風劍 風雨同舟易新顏——利津縣鳳凰城街道店子村移風易俗

2024-10-16     海報新聞

「排骨、丸子378元,筷子、杯子25元,火化費600元,車費400元,骨灰盒260元……」這是今年利津縣鳳凰城街道店子村一戶村民家辦白事的支出帳單,全部費用2083元。村裡每完成一處白事,均由紅白理事會會長、記帳人員、幫忙人員三人簽字後張榜公示,自2016年起堅持至今。

店子村位於利津縣城東南,是一個典型的城郊村,農戶182戶,人口707人。過去,店子村其實跟周邊村也都一樣,群眾傳統觀念舊思想作祟,攀比之風呈上升勢頭,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之風開始蔓延。民心散村風就會亂,村幹部看在眼裡、痛在心上,痛下決心轉變村風、凝聚全村力量。厚植「三愛」思想,把愛家、愛村、愛國意識灌輸到每一位村民,人人都是主人翁,沒有旁觀者;將全村182戶村民分解到19個網格,街巷長、社會治安、矛盾調解、志願服務等事項均由19個網格負責落實,探索出一條「微網格」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移風易俗更是其中內容。

發揚民主串點線,完善章程最關鍵

與村民反覆研究討論,終經全體村民簽字認可,2016年制訂出台了《店子村村規民約》《自治章程》和《紅白理事會章程》,移風易俗相關內容納入村民日常管理,全體村民既是執行員也是監督員;後經2018年、2022年兩次完善修訂,在全體村民大會通過後於2022年7月1日起執行三個新章程,移風易俗總結歸納為5個一律、6個不超和1個禁止。

5個一律,即一律電話通知,不上門報喪。不扎靈棚,不表鞋,不摔瓦,不送漿水,不搞燒紙錢等封建迷信活動;一律佩戴胸花、孝章,不披麻戴孝。花圈2個(含村委會1個),本村人員不獻花圈,骨灰盒使用殯儀館最低檔次;一律三鞠躬,不搞大祭拜。舉行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一律大鍋菜,不安排酒席。孝子、親戚及幫忙人員一碗大鍋菜,不備煙酒;一律一天完成。特殊情況不超2天,禮金不超50元。

6個不超,即煙花燃放一次不超6個,鞭炮不超兩封(指響門、婚禮);婚車不超6輛,本村內車輛解決;鼓樂隊不超5人;喜事在酒店標準不超600元/桌,在家每桌10菜一湯,酒不超出50元/瓶,煙不超20元;街坊隨禮不超200元。本村走親戚不做席,和幫忙的吃大鍋菜,不准宴請理事會成員,以茶代酒,不吃飯;黨員、幹部辦酒席不超20桌,局限直系親屬。

1個禁止,即孩子滿月、過生日、升學、當兵等禁止下請帖、禁止大操大辦。

優化機制強管理,貫徹執行守底線

「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村子也是這樣,再好的章程也要看遵守、看執行。店子村內紅白事一律由村紅白理事會負責,將182農戶平均分成4個組,成立4個移風易俗志願服務隊,組長由村內德高望重的黨員擔任。4個志願隊實行「輪崗制」,村內紅白事,理事會長第一時間通知輪崗組長,組長聯繫志願隊員購置物品、安排車輛、聯繫當事人近親屬等具體事項,村幹部監督落實,事後張榜公示全民監督,形成了村民有事大家幫,人員夠用不浪費良好局面,村內白事由過去的七八千元降至目前兩千元左右,村幹部省了心、村民省了錢。倒逼移風易俗辦事規範有序。

孝老愛親貫全年,厚養薄葬不空談

投資35萬元建設了敬老食堂,制定「愛的約定」,19個網格輪流每周日為全村70周歲及以上老人做一頓豐盛午餐。春節、端午、重陽等重大節日,村民相聚文化大院為全村70歲以上老人包餃子、表演節目,讓老人們享受到日常大家庭的溫暖,勾勒出最美夕陽紅。自2012年起連續11年深入開展「好婆婆」「好媳婦」「五好家庭」等文明評選活動。厚養薄葬入心入腦,推動了全村移風易俗、樹立了文明新風尚。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比作黨群關係、幹群關係,卻往往會出現「出力不討好」「好心辦壞事」「上熱下冷執行難」等諸多問題。村民的事情村民說了算,店子村在章程修訂、制度執行、村民管理上全過程民主,思想統一了執行就順利了,全民參與進來積極性更高了,店子村移風易俗全體村民「風雨同舟」。(張培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1053974bba2bdb28d926c4f1fbffe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