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報觀察 | 華僑城護城河的壓力

2022-08-30     觀點地產新媒體

原標題:中報觀察 | 華僑城護城河的壓力

觀點指數8月29日,華僑城正式發布了2022年半年度財務報告。

上半年,華僑城實現營業收入為163.96億元,同比下滑28.76%;歸母凈利潤1.05億元,同比下滑93.3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2億元,同比下滑727.58%。

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新冠疫情重挫了文旅產業,尤其是上海和深圳兩個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城市,直接影響了2021年貢獻營收最大的華南和華東地區項目的經營,導致了營收的萎縮。

來自地產業務的收入比起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一定程度上對沖了疫情對文旅產業的衝擊。

但是地產尤其是住宅開發行業下行的大環境下,來自地產業務的收入增長預估難以持續,華僑城的去化壓力正不斷增大,"文旅+地產"的護城河,面臨壓力。。

受壓的護城河

上半年新冠疫情呈現出傷害性大、突發性強以及危害範圍廣的特點,對文旅產業造成無可避免的重創。

根據文旅部數據,2022年上半年,國內旅遊總人次14.55億,比上年下降22.2%。而國內旅遊總消費1.17萬億元,比上年下降28.2%。其中,城鎮居民旅遊消費0.94萬億元,下降26.7%;農村居民旅遊消費0.23萬億元,下降33.8%。

行業風險之塵降臨到企業頭上,即便是行業龍頭,面對的也是大山般的壓力,這壓力直接反映在報表上。

2022年上半年,華僑城旅遊綜合業務收入105.49 億元, 同比降低44%;歸母凈利潤1.05 億元,比去年同期縮減93%。此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華僑城的歸母凈利潤約為-2.1億元,而非經常性損益中有一筆約3.8億元計入當期的政府補助,如果沒有這筆補助,華僑城難以支撐帳面盈利。

華僑城的護城河主要源自於全國規模領先的文旅產業,疫情帶來的宏觀風險之下,文旅護城河沒有被外部競爭突破,而是自身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枯竭。

數據來源:企業中報,觀點指數整理

可以看到,相比於2021年同期,華僑城旅遊綜合業務部分收入大幅度縮減,從189億下降約84億到105億,同比衰減約44%,旅遊綜合業務占總營業收入的比值也從82%下降至64%,業務主體地位大大削弱。總營收相比去年同期下跌66億,旅遊綜合部分收入的下降是總營收下降的最大原因。

而旅遊業務收入的下降,又與上海和深圳在上半年遭受疫情嚴重侵襲高度相關。

數據來源:企業中報,觀點指數整理

圖表顯示,華南地區收入接近"腰斬",而華東地區收入幾乎"膝斬"。

華南地區尤其是深圳,作為華僑城的主場,有著20個文旅或酒店項目,其中17個分布在深圳或香港;而華東地區也有著8個華僑城文旅項目。這兩個地區作為2021年中期收入最高的兩個地區,遭受到了嚴重的疫情影響,因此也給收入帶來最大程度的破壞。

兩個地區收入合計衰減92.7億元人民幣,甚至大於旅遊業務收入減少的總和,收入占比從81.55%下降至57.9%。要知道,去年同期僅華南地區的收入便占據了總收入的58.84%。華南和華東地區不僅僅是旅遊綜合業務受到重挫,連帶著地產業務也一併受到波及。

經營性現金流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727.58%,經營性現金供給流出約62億元。

數據來源:企業中報,觀點指數整理

從圖中可以看到,現金流出主要是支付職工現金及稅費導致。

儘管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獲得的現金大於購買商品獲得勞務支付的現金,但無法覆蓋職工部分相關現金流出以及稅費流出。占比最大的商品勞務相關費用,流入額比起2021年同期下降42.89%,而流出額則是同比下降30.32%。

因此,華僑城本報告期凈現金流出的主要原因便是現金流入占比最大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相關現金流入下跌幅度較大,遠大於購買商品、接受勞務導致的現金流出的下跌幅度。

另一個籃子

雖然文旅業務遭受了比較大規模的衝擊,但比較幸運或者說有前瞻性的是,華僑城沒有把雞蛋都放在文旅產業這個籃子裡。

在疫情影響的上半年,華僑城地產開發業務很好地承擔了資產組合的防禦功能。

2022年年中,華僑城地產業務部分收入約為58.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44%。更重要的是,對於總營業收入的貢獻從原來的18%上升至35%,較好的承擔了旅遊收入下行時保持住營收的作用。

然而地產開發業務帶來的收入,僅僅只是支撐華僑城經營的腎上腺素。

數據來源:企業中報,觀點指數整理

不可忽略的是,雖然地產業務銷售額在增長,但24個月去化周期的周轉速度下,存貨依舊在增加。

可以看到,相較於去年年末,華僑城存貨值從2478億上升至2557億,增加78.9億。而存貨資產比也從51.6%上漲至54%。去年同期,華僑城主要項目銷售金額為447.3億元,而今年報告期內則為270億元。去化速度放緩,去化端面臨的壓力越來愈大。

根據觀點指數的監測,2022年1-7月,前100房企累計實現權益總銷售金額28364億元,同比下降51.9%。地產行業尤其是住宅業務,處於一個下行且萎靡的狀態。在蛋糕無法繼續做大的情況下,依靠地產業務維持營收,終究只是權宜之計。

在新冠疫情風險持續存在的大環境下,文旅產業難以看到全面復甦的跡象。文旅和地產業務的基本面都不容樂觀,華僑城的護城河,也面臨著乾涸的風險。

本期財報顯示,在沒有政府補助的情況下,宏觀風險降臨時,華僑城未能保持以往的高盈利。前景如何,也還是個未知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0f2ff0a170633204a25cda29c1bca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