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數學家」太多啦,只要你細心觀察!
撰文 | 素韻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在公元前一千年前,在我國的黑陶文化時期,陶器上的花紋就有菱形、正方形和圓內接正方形等許多幾何圖形;在十八、十九世紀,由於工程、力學和大地測量等方面的需要,才產生了畫法幾何。我們都知道繪製幾何圖形要使用直尺等工具,現代人打開電腦藉助繪畫軟體也能精準畫出圖形。
但不要以為只有人類才會數學,其實大自然中「數學家」多的是,動物界的「數學家」沒有人類的這些工具也能精準畫出圖形,每一隻工蜂的腰部都有一個蠟腺,分泌出蠟,經過嘴巴的咀嚼後用它來建造蜂房,建造的蜂房是嚴格的六稜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邊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稜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組成底盤的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銳角為70度32分,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體積幾乎都是0.25立方厘米,蜂房堅固省料,誤差極小,其靈巧和精確令人驚嘆!蜜蜂巢的結構早巳為仿生學家所重視,現已被廣泛地用在飛機、火箭和建築結構上。
蜘蛛結的「八卦」形網是八角形的幾何圖案,美麗複雜,人們即使用直尺和圓規,沒有一定的美學基礎也很難畫出像蜘蛛網勻稱的圖案。
大雁成群結隊遷飛,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即使人們要畫出度數還是需要量角器等工具,但大雁們卻能精確地計算還表明「人」字形夾角的一半——即每邊與雁群前進方向的夾角為54度44分8秒!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金剛石結晶體結構的角度也是54度44分8秒!兩者角度的相同是巧合還是某種大自然的「默契」?
當我們在驚嘆蜜蜂等這些數學家的能力時,卻發現真正的數學「天才」是珊瑚蟲,珊瑚蟲在自己的身上記下「日曆」,它們每年在自己的體壁上「刻畫」出365條斑紋,一天「畫」一條。但早在3億5千萬年前的珊瑚蟲每年卻「畫」出400條斑紋而不是365條斑紋,天文學家研究發現當時地球一天僅21.9小時,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動物中有「數學家」,植物中也有「數學家」,它能夠畫出美麗的幾何圖形、建立起精確的數學模型、勾勒出完美的拋物線......自然的規律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和美的享受。
早在13世紀,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就發現,在1、1、2、3、5、8、13、21、34 、55、89……這個數列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規律:從第三個數字起,每個數字都等於前兩個數加起來的和,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又稱「黃金分割數列」。每個數字除以前邊的一個數字,可以得到一個結果,比如:
13 ÷ 21 = 0.619...
21 ÷ 34 = 0.618...
34 ÷ 55 = 0.618...
數字越大,得到的結果越接近一個數字,即0.618……這個數字就是著名的「黃金分割」,按「黃金分割」比例設計的造型更美、更協調。斐波那契數列和黃金分割在植物中很常見,植物中的螺旋結構就常與斐波那契數列有關,比如:向日葵螺旋結果就隱含了斐波那契數列。
仔細觀察向日葵花盤,雖然有大有小,不盡相同,但都能發現它種子的排列方式是一種典型的數學模式。花盤上有兩組螺旋線,一組順時針方向盤繞,另一組則逆時針方向盤繞,並且彼此相連。儘管在不同的向日葵品種中,種子排列的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和螺旋線的數量有所不同,可往往不會超出34和55、55和89或者89和144這三組數字。這每組數字就是斐波那契數列中相鄰的兩個數,前一個數字是順時針盤繞的線數,後一個數字是逆時針盤繞的線數,正因為選擇了這種數學模式,使得花盤上種子的分布最為有效,花盤也變得最堅固壯實,產生的幾率也最高。
在數學中,圓的黃金分割的張角為137.5°(更準確的值為137.50776°),被稱為「黃金角」的數值。許多植物萌生的葉片、枝頭或花瓣,也都是按「黃金比率」分布的。我們從上往下看,不難注意到這樣一種很有規律的現象:它們把水平面360°角分為大約222.5°和137.5°(兩者的比例大約是「黃金比率」0.618);也就是說,任意兩相鄰的葉片、枝頭或花瓣都沿著這兩個角度伸展。車前草是一種常見的小草,它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幾何學家」。車前草輪生的葉片間的夾角恰好是137.5°,按照黃金角的度數排列的,葉片能巧妙鑲嵌但不互相覆蓋,這種完美的排列方式確保了每片葉子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陽光,有效地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
好了,跟你說了這麼多自然界的「數學家」,其實自然界的數學美遠不止這些,希望你多多觀察自然,好好學習數學,很可能發現你還沒有意識到數學的美,數學其實並不深奧、枯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數學加油吧」,圖片來源於網絡。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返樸》,科學家領航的好科普。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與生物學家顏寧共同出任總編輯,與數十位不同領域一流學者組成的編委會一起,與你共同求索。關注《返樸》(微信號:fanpu2019)參與更多討論。二次轉載或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