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所教,老有所養,難有所助,貧有所依」,兩千多年前的《禮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可見對老人的贍養和照顧在那時就被寫進了我們社會的典章制度里。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在今天贍養老人不但是子女應盡的義務,更是一個國家的責任所系。為了能給老人更優質的晚年生活,政府正在做著不懈的努力,眼下又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養老金的「15連漲在各地已經順利落地。
自2005年始,我國對養老金的調整做到了一年一漲,今年的總體漲幅更是達到了5%,此次調整直接惠及了1.18億人口。相信大家一定好奇自己能否享受到這一福利,下面就詳解一番,此次上漲哪些人群、哪些地區受益最大,又有哪些人將享受不到福祉。
四類人群收益最大
此次的養老金上調,更多的福利將向下面四類退休人群傾斜。
高齡退休人員。高齡退休人員工作年限長,繳納養老保險的時間也長,按照「多繳多得」的原則自然能領取更多養老金;此外,不少地區對高齡退休群體還有獎勵:年滿70歲退休的老人,每月可多得30至70元不等的獎勵。
軍人轉幹部的退休群體。作為對退伍軍人的照顧,國家明確規定該人群的養老金不低於當地社保的平均水平,可見他們養老金的此次漲幅要更大一些。
窮困偏遠地區退休群體。為表示對貧困偏遠地區的關懷,均衡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國家在養老金的增幅上會向經濟欠發達地區進行適當的傾斜。
工傷退休群體。不少地區明確規定,一至四級工傷退休群體,如果養老金低於原企業養老金平均水平,將予以補齊。
除了上述四類群體會得到特別照顧之外,普通的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會得到定額提升,增加的具體額度要看不同地區的調整方案了。
定額調整是指同一地區的退休人員增加同等數額的養老金,不同地區會存在差異,如調整後,北京每月定額加發50元;上海、廣東每月加發60元;西藏退休人員每月則可多領80元,總體而言,增加的數額在30至80元之間。各地區的調整額度是綜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物價水平、養老金收支水平等因素,研究出來的數字,因此會存在差異。
養老金雖然在今年出現了大幅增加,但是目前仍有兩類人無法享受到這一福利,快看看你是否就在其中。
第一類是在調整政策落地前剛剛辦完退休手續的人,哪怕是在今年完成退休,也只能按照去年的標準領取養老金,明年才會領取到上漲後的養老金。第二類人則是養老保險繳納年限不足十五年的人群,即便是他們到了退休年齡,依然無法領取養老金,這一福利自然也將錯過。
對於此次的養老金調整,四類人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兩類人則不能,你覺得合理嗎?大家可以相互討論。